中国快乐体操推广问题探析
2020-11-23吕恒
吕 恒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竞技体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人才梯队衔接的断层,基层体操人才储备的短缺与基层体校的数量和规模的萎缩,导致我国体操军团实力下滑。伴随着学校安全事故的频发,媒体的负面宣传及家长对体操的不良印象。各地出现了中小学体操课程的名存实亡以及体操健身器械的拆除。在新时代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的转变下,体操发展如何“转轨”。快乐体操这项运动已在国内开展了四年,在发展过程中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也促进了青少年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取得成就的背后不免出现各种问题。快乐体操如何更好地发展推广,这是现阶段必须面临与解决的问题。
1 快乐体操发展现状
自2014年4月中旬国家体操管理中心正式推出以来,已在全国17个省市全面展开。截止到2017年,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共挂牌了73所幼儿园、中小学快乐体操试点学校;俱乐部方面截至2016年全国快乐体操俱乐部共25家。通过赛事承办的公开招募,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快乐体操赛。其中各地分站赛共12站,参赛队伍累计为316支,吸引了26家体育运营公司参与到快乐体操的赛事承办合作中。师资方面:由体操管理中心授权,英士博体育管理公司及各省市体操协会的推广下,相继开展了各地区快乐体操辅导员培训班,以及幼儿、中小学体操教师培训班。目前登记在册的初中级快乐体操教练员越400人,辅导员1000余人。
2 快乐体操发展中的推广问题
2.1 推广理念与定位目标的冲突
在快乐体操推广之初,体操管理中心制定的目标:第一是让广大的孩子们通过快乐体操锻炼身体,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对国家战略层面的贡献;第二快乐体操为整个竞技体育新型人才培养做塔基,通过体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体能训练之后拥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从事其他的竞技体育,第三为体操输送专业人才。这样的发展目标主要服务于竞技体育,针对的是目前竞技体操所面对的困境以及对将来的发展规划。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快乐体操发展推广中已经出现了部分学校以及俱乐部在开展中走专业化训练的老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喜欢和热爱快乐体操的青少年参与。所以其发展目标的定位与这项运动的真正推广理念的矛盾,是造成快乐体操在社会化和学校化的发展推广中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2 社会化推广市场有待进一步改进
其社会化推广模式为快乐体操俱乐部+赛事活动。在赛事活动上,采用了商业化承办模式,引用体育运营公司进行各分站赛的具体运作。在举办赛事的场馆除了参赛选手的家长与学校人员,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赛事关注度与市场影响力。赛事的参与报名必须通过以单位团体的形式参与比赛。在赛事的承办费用上主要由参赛队伍缴纳的报名费与政府补贴两方面进行赛事支出费用的承担。相关的场地资源由当地的体操协会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提供。从赛事本质上来说,就是以地方政府资源支撑赛事承办,名义上进行商业化收费与赞助来换取社会推广效果。所以快乐体操赛事商业化承办没有一定的盈利方式,也没有具体的真正独立的赛事运营。
在对现有的25家快乐体操俱乐部运营模式、教授内容、培养目的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纯商业化俱乐部是由中外合资,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另一部分非纯商业化俱乐部,主要是由原来的体操或少儿培训学校在推广中转型而来。因为有当地的政府支持与一定的资本参与,其独立性受到政府的约束,要完成一定的体操人才输送的硬性任务要求。在其面向市场培训中加入了一定的半专业性的训练,影响了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2.3 学校化支持力度需要加强
快乐体操在学校推广中主要是自愿参与和试点学校选拔。试点学校由体操管理中心进行选拔,同时要求学校需具备场地、经费、参与比赛等条件。政策与资金由各省市体操中心进行相应支持。从现有的7个省市73所学校试点情况调查来看,主要问题在于:一、各省市体操中心没有足够的经费与相应政策做支持保障;二、选拔学校条件要求过高;四、学校缺乏一定的教学师资与推广积极性。
3 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局限
3.1 快乐体操发展各阶段认识有偏差
快乐体操的推广理念与定位目标的矛盾本质上是对这项运动认识上的不同造成的。起初的定位目标是在竞技体操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只有通过十年,甚至十五年的中长期发展,才能有一定基数的真正意义上的后备人才基石。所以其定位目标要随着推广理念认知的不断深化及发展规律而与时俱进。以推广理念来定位发展目标,从而解决实际推广中的问题。
3.2 体操协会权限制约着赛事发展
快乐体操赛事的举办只是为其开展学校和社会推广提供一个平台。赛事的商业化承办,应该通过商业化模式去提高赛事举办水平,组织运营效率,从而提高政府资源的高效利用。主办方体操协会的职能有限与政府的有限支持力度是造成赛事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3.3 俱乐部市场化推广深度不足
非纯商业化的快乐体操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政府制约以及任务安排,不可避免地丧失独立性。同时快乐体操俱乐部过多关注于社会培训,与学校结合程度较低,双方资源共享不足,也是造成俱乐部数量过少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3.4 学校化过程缺乏相应的扶持
体操中心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又没有一定的管辖权力。只能通过各省市体操中心来支持试点学校工作的开展。这样无法直接提供学校的实际需求与政策支持。在师资培训上,没有一套完整的引入审查与管控机制,来完善师资的统一培训、考核、认证标准。这是造成师资数量短缺,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所以缺乏政府经费支持与师资管控机制是目前制约校园推广的主要原因。
4 解决思路与办法
4.1 推广理念与目标与时俱进
在认识上快乐体操推广理念与定位目标应统一,形成推广上以学校化为主,社会化为辅,俱乐部为补充,赛事为宣传平台。从而真正打通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关系,形成目标准确、理念清晰、推广主次分明的快乐体操发展格局。
4.2 政府扶持,扩大协会权限
相关政府部门应下放管理权限,给予一定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使快乐体操协会及下属各级协会共同发挥在赛事上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大各举办地政府资源对赛事的倾斜,减轻参赛单位及队伍的参赛成本,激励其参与赛事的积极性。
4.3 培育市场,加强与学校合作
非纯商业化俱乐部在运营模式、内容、管理等方面向纯商业化俱乐部学习。同时与周边学校进行资源结合与共享,学校提供生源与课时补贴,俱乐部进行培训。这样可以解决场地器械的限制,师资水平,生源与收入等问题。
4.4 部门合作,打造快乐体操氛围
学校推广中体操协会应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合作,通过政策鼓励与经费支持来扩大试点学校的建设。同时与教育部七大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相连接,利用其路径来推广快乐体操。
4.5 建立师资审查与管控机制
师资培训上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的师资引入审查与管控机制,尽可能地延长其培训时间或提高培训质量,完善师资统一培训、考核、认证标准体系。从而真正形成一个高级教练员—中级教练员—初级教练员—辅导员金字塔的构架,实现快乐体操师资的供给侧两端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