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探析

2020-11-23江国云杜萍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政治职业思想

文/ 江国云 杜萍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概念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紧密结合外部环境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促使受教育者自觉遵守当下社会的思想道德标准。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基于对个体的全面认知研判,认真分析所处阶段的外部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等优势,对个人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定位,并制定符合个体实际的行动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学生的认知改变、环境变化、心理波动等动态因素,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过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过程,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整合外部资源提升实效性。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指高校帮助大学生分析和总结个人的主客观方面因素,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合理选择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围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面、全程、全员化的指导工作,要积极落实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的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符合自我发展的职业方向,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关系分析

(一)指导目标具有同向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充分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客观评判,找到符合学生当前实际和具有未来可行性的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在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同时,又要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形成良好的人职匹配。因此,两者的指导目标都是要将学生培育为优秀人才,将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有机结合,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

(二)指导内容具有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就是要培育大学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观,这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必要补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要求学生能适应社会不同环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是要求学生对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判,让个人发展与当前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紧跟国家与社会需求等关键内容上是一致的,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面引导。

(三)指导过程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并且经受实践检验,能让大学生接受,在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上发挥积极作用,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样是理论和实践合一的过程,在学生思想道德塑造、自我认知判断、职业素质培育上,都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1]。两者的指导过程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发展过程,这就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作用,教育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反复学习、实践,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社会的认知,从而确立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职业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由于互联网具有自由、开放、共享的属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新的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解决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起着导向功能的作用,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责任,如果不处理好网络带来的负面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带来新的难题。

1. 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高校在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并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只是简单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纳入就业部门,具体工作职责没有划分清楚,甚至有关部门不是很配合,这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2.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一些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导致专业指导教师配备不足,简单将就业部门工作人员、思政辅导员、部分教师纳入本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专业化不够,一些教师的所学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关联度很低,高校又缺乏专业的培训,没有给教师足够的实践锻炼,结果就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忽视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创业成才校友、行业优秀人才等纳入专业兼职教师队伍。

3. 个性化指导缺失。由于一些高校还没有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团队,通常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由于现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一对一” 辅导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校大多是选择了课程集体辅导的方式,缺乏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学生个体差异没有引起重视,这就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简单地抓住了面上的一大片,忽视了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这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效果得不到完全发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策分析

首先,从学生层面的来说,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个人需求出发,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第一,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网络负面言论和错误思想,全面塑造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第二,充分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我进行准确评估,对外部环境进行正确判断,结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学习好基础理论课,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强化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培育自身的创新意识,锤炼创新创业能力;其次,从高校层面来说,既要考虑顶层设计,又要制定具体措施,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人才:第一,高校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学生为主导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体系。完善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化” 指导,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课教师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采取“请进来” 与“走出去” 的团队培养方式,组织教师参加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长期进修班,学校每年开展符合各专业实际情况的短期培训,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下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培养模式。要对指导教师制定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培训和考核,让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做到持证上岗;同时,邀请校外相关专家、优秀校友等担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解决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问题;第二,健全职业规划工作机制,建设融合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将两者有机融合必然会为学生成长提供强大支持。完善机构设置,建立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心,配备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工作人员;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 指导。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 指导是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需要,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改变“一对多” 为“一对一” 的咨询辅导方式,开拓线上线下结合的咨询辅导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政治职业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