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探讨
——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为例

2020-11-23杨海涛严若桦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辅导员协同育人

文/ 杨海涛 严若桦

坚持全部教职工全过程、全维度的育人模式,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思想价值,形成更加全面的育人长效机制。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需要担负起自身的职责,有效地对工作进行分工,开展协同育人工作[1]。在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的过程当中,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彼此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协同育人。在现实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构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协同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有利于推动高校育人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建立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

(一)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总体要求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若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就需要走自己的高校教育发展道路。这种思想强调了我国高校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具有比较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现阶段,每个国家的高校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高校的育人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学校会具有非常明显的意识形态。我国教育在整体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应该一味地去模仿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而是应该基于本国国情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道路的高效发展模式[2]。在中国的教学模式当中,人才的培养大多数都要依靠于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等相关教育从业者,通过不断地融合形成一个最优的组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良性地开展,充分地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的职能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总要求。

(二)有利于夯实思想引领与价值培育的共同阵地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在开展的整个过程当中要贯彻落实思想价值。建立统一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消除不同教育主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需要进行明确的统一,从而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身份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都承担着教育职责,只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总的来说,都是为了培养更加出色的学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促进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形势的基本准则,这也是社会主义在发展和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必须担负起这一使命,在完成使命的过程当中,需要依托于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的协同配合。三者之间不能各自为政,应该统一发展目标,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价值的培养。

(三)能够打通高校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在新形势之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恪守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的发展理念。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不应出现一些狭隘的思想,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彼此之间应该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建立统一的战线,构建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复杂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包含着更多的矛盾,除此之外,矛盾之间还有主次之分,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依托于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这三者在高校全员育人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教育开展当中的主要矛盾。三者在定位和具体的功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培养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之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都要积极地进行培养和引导。三者之间共同合作,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必然会培养出卓越的人才,但是如果三者之间并没有共同的目标,一定会制约着人才的发展。为了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需要将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之间的具体职责进行有效的划分。

(四)有助于突破传统限域的藩篱,为现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新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建设的相关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确立全员育人教育目标,建立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形成更加公平合理,自由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基于我国现在的教育实力和教育的发展现状,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强化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协同工作,不断培养出越来越卓越的人才。学校的繁荣发展会依托于整个国家的教育环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学校输出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培养体系中,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主要依靠于专业教师,整个教育体系也致力于为市场经济输送更加卓越的技能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为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而服务。辅导员、班主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属于一个次要的地位,这个阶段起到主要地位的其实是专业教师。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发现仅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应该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引导市场发展的卓越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重视学生的精神素养培养,而这方面的培养则需要依靠于辅导员和班主任。

(五)是有协同论等理论支撑的科学选择

协同发展更有利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持续进步,在协同发展的整体系统中,一个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会使得整个系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以这个作为教育模式发展的总观点,需要不断地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之间的协同关系。教育模式中会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既保留一定的自我组织,又强化整体的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整个系统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如果系统当中的协同作用和竞争作用都充分得到了发挥,那么此时的系统就应该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无论是自组织还是系统组织都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促使整个教育模式产生协同。自组织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系统是处于开放状态,和外界的环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信息交流。内部的机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也会由此对整个系统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协同培育路径分析

(一)背景

近几年来,创新创业大赛等应用型比赛一直受到高职院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大赛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特色。为了更好地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对创新创业大赛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校指派专业的教师,对整个参赛活动进行指导和参与,学生的工作团队也参与到整个组织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工作团队的组成部分,对相关的学校文件进行认真学习,并对学生进行了及时传达。引进、创新形式,以便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营造学术氛围。

(二)协同培育的要点

大学生创新团队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自发组成的,这些学生有共同的创新意愿和发展目标,热衷于开展一些集体性的学习活动,迫切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这个时候专业教师的加入就可以充分发挥学术指导的作用。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帮助下,能够为整个工作团队注入新力量,可以推动学生创新团队开展更加完善的育人机制。培养大学生创新团队的过程中,辅导员占据着主要力量,专业教师的加入也会为整个团队带来无穷潜能。通过建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协同机制,能够建设更加专业的学生工作团队,通过对学生给予一定协助,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可直接进入学生创新团队中,带领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日常训练。创新活动教育不同于日常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更重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学习,不局限于一些基础理论的知识教学,更要注重整个实践体系的发展。

(三)协同培育平台的建立

在整个过程当中辅导员起到了主要作用,专业教师起到了辅助作用,通过建立协同的发展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构筑更加完善的训练体系。加强知识面的普及,对于一些重点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开展学术讲座,拓展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建立更加广泛的管理平台,注重对团队的建设,打造更具有潜力的学生创新发展团队。在整个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要进行协同发展,共同帮助学生们打造更加有力的创新团队。学生创新团队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专业教师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共同对人才进行选拔,促进人才体系发展。

(四)培育效果分析

通过不断地融合与发展,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协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有效拓展了创新团队的整体规模,建立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科研创新团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学校不断地为社会输入具有引导性的人才,这离不开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的协同作用,在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当中,充分地推动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发展,培养卓越人才。

猜你喜欢

辅导员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