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产教融合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0-11-23王柯孙建华黄学惠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体育课程

文/ 王柯 孙建华 黄学惠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办最早起源于2012 年,该专业前身是1993 年天津院校开创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1]。经过二十余年教育市场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受到全社会的肯定与认可。截至2019 年,全国已有超过500 个高校相继创办了此专业课程,高校中只要存在独立体育院系,便具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尽管此专业已在教育市场内普及,但由于专业课程教学起步较晚,且国内外相关调查研究较少,导致专业课程在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时,普遍存在“同质化” 的育人问题,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专业课程与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内容雷同,均包括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网球、击剑等大众类运动项目。导致高校在此专业培养人才具有千人一面的效果。当毕业生面临就业择业时,毫无突出优势,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均存在瓶颈[2]。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开设此专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时均存在目标定向能力差、学生选择渠道受到限制等问题,此种人才培养问题与我国现下市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不匹配。随着专业课程教学持续开展,潜在的问题较多,并且已成为最难就业的十大专业之一。为此,开展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等工作刻不容缓。

一、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教育新形势背景下,传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潜能开始显露。为了改善此种现状,高校以该专业的主要教学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构与规划[3]。例如,在社会体育概论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同运动项目对应技能;在体育俱乐部管理课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区域内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并可根据其运营模式提出科学管理策略;在体育管理导论课程中,要求学生具备对导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在体育经济学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体育产业在经济市场内近3 年~5 年的发展趋向,并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对体育市场的发展做出宏观调控;在体育健康评价课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人员在进行体育运动项目时,受到伤害紧急处理方式。总之,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型人才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在就业中实际需求,安排不同学生学习不同课程。

在完成上述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职业发展规划[4]。此外,加大高校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要求高校在合理规划理论课程体系时,适当增加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的实践课程,以此实现人才管理能力的塑造。同时,为了确保课程内容与社会体育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一致性,采用与企业联合的方式,拓展不同教学课程的教学资源[5]。例如,对期望就职于体育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学生,可适当对此部分学生教学中融入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对期望从事于群众体育活动组织者岗位学生,可在面向其教学内容中融入营销开发或人际交往等类型的课程。此外,根据市场内不同企业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校内成立专项人才培养的订单班。由企业安排订单班的指定教学内容,并根据企业在市场的不同发展方向及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二、基于产教融合打造CDIO教学课堂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高输出培养人才质量,在构建完善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础上,融合产业发展与教学工作,全力打造CDIO 教学课堂。

其一,CDIO 中“C” 代表“构思”。在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性思维为教学主要方向。在引入企业同时,充分利用微媒体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6]。并将应用问题导入教学方法中,向学生提出相关教学问题,使外在生动教学内容与理论管理知识充分融合。此外,可根据当堂课教学主要内容,选择与之匹配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社会体育活动项目管理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群体。一部分作为管理者与活动项目实施者;另一部分作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人员。由参与者提出要求,管理者需要整合相关要求,对体育活动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发表其他言论,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发挥,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

其二,CDIO 中的“D” 代表“设计”。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要求学生与其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并利用企业提供高校的教学音频等素材,将传授知识以不同的组织形态呈现给学生,以此树立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正确认知。

其三,CDIO 中的“I”代表“实现”。为确保教学成果实现,在教学中根据企业现下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相关公益活动中,建立课程与实践直接联系[7]。并将课堂近似地看作一个小型社会场所,采用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征集学生的设计成果,以此确保教学中成果与效果的导出。

其四,CDIO 中的“O” 代表“运作”。在完成上述相关课堂建设工作后,由高校管理者根据校内资金运转情况,提出对教学课堂的规范化管理方式。例如,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项目数据库、资源储备库等。并将学生能力培养分为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个人能力四个方面,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课堂教学实施整体性运作,以此保障课堂高质量性。

三、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实践及应用能力是社会评估人才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在学生具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参照社会体育产业建立校内专项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按照高校办学定位,划分实践训练基地不同的教学区域。包括:体育运动项目技能指导区域、商务管理实践区域、项目活动模拟实训室等。同时,聘请企业工作优秀员工,到企业中参与教学指导工作,每周安排2 课时~3 课时的学生问答时间。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均可向员工提出疑问。由员工向高校提供其企业当下正在实施或正在招聘的企业岗位信息,对实践能力较强学生,可直接向企业投递简历,参与到市场真实的体育指导或管理工作中。此时,学生可尝试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践中,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到自身与企业实际招聘岗位之间的距离,以此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而言之,为解决当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选择将企业工作制度引入到校内教学工作中,并与经济市场内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课程体系、教学课堂、实践基地等层面,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产业” 与“教学” 的完美融合。总之,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当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较大空白有待解决,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掌握学生在就业中的实际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保持相同的趋向性,实际地做到对不同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体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