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路径探析

2020-11-23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张新敏杨文华吴海洋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校园文化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张新敏,杨文华,吴海洋

1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工作的阐述中,强调了“立德树人”四个字。职业院校学生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才能成为大国工匠,最终实现技能强国。立德树人不仅是传统教学理念的精华,更是新时代教育观念的发展。立德树人对于面向行业企业发展定位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具备重要引导性,有利于培养其优良的职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就业岗位,成为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新常态下的关键特征,对行业产业结构升级赋予了全新内容,也提出了更高期望。新时代职业院校发展已进入新纪元,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产业结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深入结合等因素也在考验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应重视学生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迎接社会考验。以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学生不仅要学习职业技能,还要学习如何与教师、同学、企业专家交流维修方法、学习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学习如何拒绝不良行为等。因此,职业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使学生非专业能力也不断提高,为社会输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型人才,担负起培养大国工匠、技能强国的重大使命。

2 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内容

将立德树人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注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是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创造及价值实现。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立了立德树人的基本依据与标准,明确了新时代环境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坚定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立场,把个人价值实现与中国梦有机结合,为新时代祖国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2 文化自信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弥足珍贵,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体现。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

2.3 道德情操教育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技能强国的强有力支撑。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决定了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行业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2.4 职业精神教育

职业精神是学生迈出校门步入职场时应该具备的素养,是保障学生不被企业淘汰的基本前提。岗位认知、职业规划、职业行为、职业责任、职业道德都是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求实务实的素养,是向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3 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

3.1 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体道德能力的重要平台,其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等方面与职业素质教育殊途同归。职业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高度重合。要逐步落实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即所有课程都不能脱离立德树人而独立进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思政,而又不影响课程目标实现。学生既收获了专业知识,又在职业素养上有一定提高。例如,在《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课程中讲授制冷原理时引入环境保护理念,让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深刻印象,又能体会环境保护的意义,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有益处。因此,要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立德树人,实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结合,努力探索职业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形成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新路径。

3.2 结合本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课堂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习内容满堂灌,对学生接受与否并不关心,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学校应立足本土实际,改革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呆板的知识灌输者变为课堂灵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达成有效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3 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教师的道德情操、举止谈吐及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位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规范言行,树立榜样,才能立德树人。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引领学生,时时刻刻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3.4 设立符合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学会适时妥协让步、学会独立与分工、学会把握时间和机遇、学会认识错误和原谅他人,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感受企业文化,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打好基础。

3.5 构建全员育人、协同育人机制

除了教学部门,职业院校的其他各部门,如管理、后勤服务部门也都要参与到立德树人的育人过程中。各部门间要形成全员育人、协同育人机制,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各部门都要树立育人为重的意识,自觉担负育人责任,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做到谁发现谁制止。要求各部门人员都具备强烈的育人责任感,管理、教学、服务缺一不可,有机结合,在本职工作落实过程中承担育人职责,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校园文化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