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人才技能培养策略探讨

2020-11-23雷喜国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美术中职人才

文/ 雷喜国

中职院校本着向社会持续输出人才的宗旨,开展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是中职院校重要专业之一,主要培养面向幼儿的教育性人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学前专业美术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1]。美术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今后的个人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如教师缺乏美术技能,很难与幼儿连成一线,不利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美术课程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桥梁,其生动形象,表现内容丰富,符合幼儿认知规律。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将美术教育放到核心位置,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学观念固化

调查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仅有68% 的学生就业。这些学生就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追根究底是中职教育的失败。部分教师思想僵化,未跳出专业教育的束缚,使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学生深入社会后,不能很快与岗位融合,因此,造成了工作中的巨大压力。

(二)教师素质不齐

部分中职院校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导致大多数学生不适应岗位。现阶段部分中职教师个人素质较低,未强化高素质教师团队建设,认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身的教学目标就已完成了教学计划,这种任务式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技能培训单一

现阶段部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仅注重人才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试卷评价法,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中职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领导人要考虑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优化美术教学模式。美术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主,鼓励其自由发挥,同时,还要明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创作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从目前来看,还有部分中职院校未开展校企联合,学生仅在校园内实习,在封闭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不利于拉进学生与岗位之间的距离。

二、职业能力视野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人才培养策略

(一)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径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做“落伍军”。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美术教学的地位,将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敢于尝试新的方法,融入美术行业最新的知识,更新学生的知识库,使其发现美术中的“新大陆”,进而提升其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深入研究美术教学特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定位该课程,将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行业发展三者建立联系,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教师要分析现阶段美术教学特征,可对中职学生进行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美术水平,结合现阶段专业发展特征调整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2];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增加职业规划方面的内容,从学前教育角度思考学生个人能力与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实现美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同步发展。教师要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技能训练目标,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

从专业教学特征来看,美术教育内容包括图形绘制、色彩、手工制作等多项内容。其中,图形绘制是最基础的内容,教师可设定特定的主题,如学生想绘制的图像为老鼠,可绘制大致的框架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填补三角形,最终绘制成老鼠图像。想象是图形绘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绘制图像,通过分析主题内容后构思绘图,使绘画作品更具表现力;色彩搭配也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良好的色彩搭配能够引人入胜,使观看作品的人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色彩搭配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能够体现学生的审美,也能帮助其培养创造力[3]。色彩搭配能够使绘画内容更具层次感,同时,也能够升华作品的主题,达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手工制作也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考察的是学生对艺术品的创作与加工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像美术家一样思考,大胆表现自己,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融入新的教学内容,可引入著名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能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美术课程,使其融入自己的血液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缩短其融入职业的时间。

(二)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为教学主体,其个人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榜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从职业发展角度思考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措施,细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多与社会密切接轨的人才,满足对幼教人才的需求。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师就必须革除旧式教育理念,将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挂钩,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为人才培养指路。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还要优化考核制度,不仅要考察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还要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是否融入职业发展内容挂钩,使教师将职业发展与人才技能培养建立有机联系,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制定更优的职业发展规划,避免学生盲目就业。教师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后,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对美术课程有新的认识,积极投身到美术课程中,为美术课程开展献计献策,帮助教师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将美术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幼儿园实习,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进而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美术课程“活” 起来。

(三)培养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更新。旧式教育方法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创新机会。中职学生即将融入社会,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要用到社会中,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同步发展,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向学前教育学生的教学更要体现职业化的特征,缩短学生与岗位之间的距离,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对此,中职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可创建微信公众号,在茶余饭后为学生推送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能够使其融入美术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4]。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深入幼儿园实习,在实体环境中,思考美术教育的价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创新美术教学内容。教师还要给学生传输美术教学的意义,美术不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交流模式,使学生与幼儿在作品中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学生技能的培养要立足于职业发展特征,以其为导向,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

三、结语

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思考美术教育现状,结合现阶段学前教育机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榜样意识,为学生做榜样,使学生思考美术更新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更多的学前教育人才。此外,人才培养方向要广,结合岗位需求、幼儿身心发展等各个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中职人才
人才云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