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0-11-23黄东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体育

黄东辉

前言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中重要的板块,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除了肩负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任务外,育人工作同样是最本质的工作。如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大思政”格局的需要

“所谓‘大思政’,是指运用系统论观点,通过特定的活动或联系机制,将多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有机整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在体育课程中也应做到“课堂思政”。

1.2 育人工作是教师的本质任务之一

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工作任务,育人工作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体育课程具备丰富的思政元素

2.1 体育项目本身具有思政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一般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田径等丰富的运动项目,在进行这些运动项目的学习时,首先会在意志力和克服困难能力等方面有所磨炼。其次这些项目所表现出的竞技精神,会激发学生们的拼搏精神、不服输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另外,参与这些项目,调节自我情绪,能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宣泄或释放自我情绪,能排解在生活或学习当中的压力和不良情绪,能使学生巩固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2 体育课堂上的思政元素

体育课本身是一个“半军事化”的课程,首先就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一切体育教学活动中听从体育教师的指令和安排,这对培养学生们的遵纪守法意识有一定的作用。其次,在体育课程中想要获得优秀的成绩,要靠自己不断的努力训练、勤于思考和向老师及同学请教学习,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而获得自己较为满意的成绩,这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明白付出才会有回报、成功是靠自己双手辛勤劳动得到的。另外,在体育课堂分组练习及教学小比赛时,又会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共同战胜困难,顺利完成课堂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通过努力拼搏和与他人团结合作获得最后的胜利,不仅能让学生们体验到拼搏而获得胜利的喜悦,还能让同学们在体育课堂上,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提高团队精神意识。

2.3 体育比赛活动中的思政元素

学生在参与体育比赛活动中,不但能展现出一个集体的实力,还能提高集体凝聚力,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比赛前运动员刻苦训练、不断突破自我,老师及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赛场下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加油声,营造了一个良好团队氛围,优异成绩的取得是集体力量的体现,能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意识。

学生在课堂观看体育比赛教学片段,或是在课堂外观看体育比赛,当我国运动员摘金夺银、获得比赛胜利时,同学们会作为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能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我国女排运动员众志成城、顽强拼搏,都诠释出了不屈不挠、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能激励同学们学习运动健儿们的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和奋力前行、为国争光的使命担当责任意识。

3 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3.1 注重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德育为先’是一种理念和指导思想,就是指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过程中,要把德育放在各类教育的优先位置并发挥其先导的作用”。能力素质和知识储备是构成优秀人才、优秀建设者的支撑条件和基础条件,而思想道德品质是优秀人才的必备核心素质,在高校教学中,加强德育建设,并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必备环节和有效保障。

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将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作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目标,充分利用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方面得到提高。

3.2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示范,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行为规范及思想政治意识等方面给学生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通过教学工作和体育比赛活动等渠道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体育教师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教学的示范和讲解环节,能让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发自内心的信服和敬佩,使学生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主动去学习和练习。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能力方面不断提升,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喜欢上体育课;在教学中始终把控学生心理变化好体能状态,相应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并将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贯穿始终,在认真、快乐的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水平。

3.3 改革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和育人培养标准,课程评价也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工作和学习指向,及能否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对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中,要始终围绕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为目标,真正实现“课程思政”。

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应做如下改革:一是考核评价方面,应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思想政治品德进行双重评价,并且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方面先行考察;二是将结果性评价改革为过程性评价,“重点判断学生行为失范等情况,进而找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体育课程对学生评价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进行严格要求。对教师的评价方面,一是首先要对体育教师的师风师德的考评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体系;二是针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考评。

3.4 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进行思政教育有效渗透

体育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一个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通过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一个是在体育课外活动中渗透,如在参与和观看体育比赛以及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节目表演等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勇于挑战的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和永不放弃精神,以及勇于担当使命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有:注重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改革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和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进行思政教育有效渗透等方面。在体育课程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新时代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积极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