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响观察
2020-11-22曲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吉林吉林132013
曲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吉林吉林 1320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一种疾病[1-2]。其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相关资料统计,约为15.2%。患者发病后,可出现如坐骨神经或腰部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后期还可导致大小便失禁和偏瘫等,因此必须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及早治疗[3-5]。现阶段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主要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种,除对于部分重症患者外,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由于部分患者的病程较长,康复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在此背景下,该院中医科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将系统康复护理理念融入其治疗过程中,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了康复效果。现总结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中医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患者个人资料完整;(3)年龄<80岁。排除标准:(1)心脏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2)精神类疾病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根据患者治疗时间不同,将2018年12月—2019年5月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6—11月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患者年龄 25~80 岁,平均年龄(49.53±4.56)岁。 病程 2~14年,平均病程(6.02±2.02)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患者年龄 27~76 岁,平均年龄(50.33±5.1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21±2.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牵引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保持仰卧位,固定躯干和骨盆等部位,初次牵引重量可在15~20 kg。后期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加牵引重量。护理1次/d,30 min/次[6-7]。观察组进行系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功能训练。护士指导患者对腰背肌进行功能训练。如可采用五点支撑法,即用头、双肘和双腿作为支撑点,使肢体其他部位上抬。上抬幅度和支撑时间可由小至大,循序渐进开始训练。每日训练2次;(2)腰部按摩。护士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取穴腰阳关、大肠俞、肾俞和关元俞等穴位,采用压、按和推等手法进行穴位按摩。1次/d,每次15 min;(3)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每日坚持运动,如每日坚持步行30 min等。日常多做挺胸、燕势和伸腰等运动;(4)生活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更换较硬的床垫,日间佩戴护腰带,以加强对腰部的保护。每日多晒太阳,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在饮食方面,多食用和饮用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食品和饮料等,如豆类和牛奶等。
1.3 观察标准
(1)患者疼痛情况评分比较。以视觉模拟评分法为标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明显。(2)患者康复效果比较。康复效果分为4种,分别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为患者腰部和腿部疼痛感彻底消失,活动能力正常。显效为患者腰部和腿部疼痛感明显降低,活动能力基本正常。有效为患者腰部和腿部疼痛感缓解,活动能力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护理后,疼痛感和活动能力无变化。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调查结果分为4种,分别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为前3项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比较
疼痛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可见护理前,对照组疼痛评分为(4.40±0.98)分,观察组评分为(4.29±0.8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评分为(2.60±1.10)分,高于观察组的(2.09±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t值 P值对照组(n=45)观察组(n=48)t值P值4.40±0.98 4.29±0.80 0.584 0.561 2.60±1.10 2.09±0.97 2.741 0.007 8.657 13.509 0.000 0.000
2.2 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患者康复效果比较如表2所示,可见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低于观察组的9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满意度比较如表3所示,可见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年龄为30~50岁[8-11]。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如由于患者自身原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者长期受到工作或运动的影响,导致腰椎间盘支撑结构损害。另外遗传因素、外界气候和环境因素等,也是主要诱因。发病后,95%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腰痛症状,下肢呈放射状疼痛,重症患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和偏瘫等[12-14],从而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与手术疗法比较,非手术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更为常用。非手术疗法主要以牵引治疗为主,其治疗原理为应用外力对患者病变部位施加牵引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和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等。
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牵引治疗过程中,发现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章洪[15]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将护理工作总结为健康教育和体位护理等,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梁蕻[16]对行牵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工作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以上护理工作加以总结,该院中医科制定了系统康复护理方法,核心的护理工作包括功能训练、腰部按摩、运动指导和生活饮食护理等。其中功能训练是锻炼患者腰背肌最佳的方法之一,对腰椎的负荷较小,锻炼量适中,患者坚持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腰部的疼痛症状;腰部按摩护理同样对腰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运动指导方面,燕势等运动,与五点支撑法本质上具有相同的护理效果,即通过患者的主动运动和训练,增强腰肌力量[17];在生活饮食护理方面,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和饮品等,同时嘱患者日常多晒太阳,以促进人体对钙等物质的吸收。以上护理方法结合和实施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疼痛情况明显降低,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取得了预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腰间盘突出患者牵引治疗后采取系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