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

2020-11-22贵州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重大事件价值观育人

■刘 娜/贵州中医药大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方向,也是落实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任何一件重大事件发生后,关于其报道即会迅速充满各大媒体版面,而处于人生探索期的大学生们,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虽有极高的敏感度,但是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却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对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探寻重大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大事件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契机

重大事件是指发生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1]。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无论其是好是坏,历来都倍受国内外媒体及广大民众的关注,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其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短时间内即可全民皆知。

重大事件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甚至有一些非政治性的重大事件会在媒体的舆论导向下,转化为政治事件,继而由非意识形态领域极速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正确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其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很容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中所带来的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很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准确区分判断事件的是非曲直,从而使青年学生已经具有的价值观发生巨大的转变。因此,以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为切入点,充分利用重大事件中的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因素,教会学生辩证的理性的看待各类社会舆论,帮助青年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大事件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承载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多停留在课堂教学、理论灌输阶段,抽象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杜威先生认为教育存在于社会和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现实、展望于未来[3],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回归到社会现实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被广为关注,很多重大事件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或是典型的正面的、非正面的个人事例,都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有关。

(三)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重大事件发生后,由于其在社会中的反响大,影响范围广,受关注度高的特点,而对大众的心理特征、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客观现实中,任何一件重大事件的发生,在反映了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关于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遇到的阻碍、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之外,同时也展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矛盾冲突和事物的发展规律。青年大学生通过对重大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主流媒体报道信息的分析,不仅可以认识到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高速发展,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还可以从不同出发点、不同立场的媒体报道中,获得复杂多元的价值观信息,当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这些信息不一致时,他们会通过自主分析、自主判断和自主鉴别,从中寻求正确的答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在实践中积极培育、主动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

二、重大事件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课上教学的理论育人功能

目前,课上教学依然是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也多停留在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的理论教学阶段,单一的教学模式,理论性极强的教学内容,使得学习氛围枯燥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而重大事件的发生,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要有极高的敏锐度,要学会准确把握和筛选,适时利用重大事件中一些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长和教育的典型素材,寻找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典型素材的结合点,利用讨论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教学、对分课堂等有别于单纯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从而提高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的基本职责。因此,除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外,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担负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责任。高校应该围绕“立德树人”的首要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掘、归纳、总结各门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搭建全体教师参与的、贯穿全部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课上育人的教育功能。

(二)积极推进和加强课下活动的实践育人功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自媒体迅速崛起的新时代,隐藏在重大事件背后的多元价值观,给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复杂多变。在充分发挥课上育人主渠道主阵地功能的基础上,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重大事件背景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提升学生的切身体会出发,望闻问切、因材施教,做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有感触的实践教学。首先,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关注角度和反应程度不同,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其次,实践教学活动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要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比如“医学专业”学生的敬业观教育,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一线抗疫故事进行人物访谈,完成实践;也可以通过听专题报告、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社区服务之后,撰写心得体会,完成实践;还可以依靠学生社团的力量,成立各种学习研讨小组,通过研习讨论、专家讲座、主题辩论等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寓教育于无形,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取向上产生共鸣。

(三)努力营造和提升校园环境的环境育人功能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改变人。我国自古至今也一直都非常重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环境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不仅可以及时、准确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认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还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去关注、去挖掘重大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和传播这些正能量。

校园环境从狭义上讲主要指的学校的建筑特色、人文景观等硬件环境;从广义上来讲,除了包括狭义的硬件环境之外,还包括教风、学风、校风以及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软环境,和新媒体快速发展下所形成的虚拟网络环境。首先,高校在组织制度上要为重大事件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保障,要协调校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联合学生处、校团委,以及校内其他党团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有利资源,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其次,高校要重视网络虚拟环境的建设,要充分认识到自媒体时代,重大事件发生后,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作用。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搭建一个关于重大事件持续报道的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可以直接参与讨论的交流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平台反馈的信息,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事件的判断中产生的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以便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结语

重大事件的发生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有利契机的同时,也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挑战。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紧随时代的变革,通过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理论灌输和实践检验相结合、主动培育与灵活引导相结合,及时将重大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正能量传递给青年大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重大事件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价值观(二)
重大事件中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