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策略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
2020-11-22万玲
万 玲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洋洲中心小学
赏识策略应用于学生们做错题的时候,教师需要用鼓励和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解题思路,即使试题做错了,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得到回报,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赏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师需要围绕教材知识来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们日常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最大程度抓住学生们的德育教学,给予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人生观正在塑造,教师要紧紧地抓住学生们的成长特点,最大程度上地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抽象认知。因此,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赏识教育当中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1]
例如,教师在“立体图形”的讲解当中,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空间行性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课堂讲解,教师需要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需要利用电子白板的形式,为学生们塑造一个长方体,帮助学生们通过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到长方体的相关性质,并且能够结合长方形的公式定理,自主的推测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紧接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对其他立体几何有初步的认知,为了能够减轻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压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水杯来制作一个圆柱,通过观察的形式更加清楚地了解圆柱所带来的相关性质。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视觉体验,让学生们对立体几何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对较难的计算公式有初步了解,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激发学生潜力,在赏识教育当中锻炼学生数学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们往往会对单调的课程失去兴趣,使自己的数学潜力得不到大程度地发挥,如果教师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会使学生的情绪愈加的低落,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而赏识教育就可以紧靠“能力、认知、情感”三要素,通过表达或赞扬的形式,不断的肯定学生们的优点和长处,调动学生们将潜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
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相关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按照教材课本内容对两个概念进行讲解:分数是指把单位一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而百分数则表示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紧接着,在百分数与分数的方法应用时,教师可以讲述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一种是逆向思维方式,从题目提供的条件的反方向进行深度的思考,第二种是对应思维方式,从题目当中具体的数字量以及数量所占的率进行直接对应的关系,第三种是转化思维方式,可以把分数的问题转化为百分数,把百分数的问题转化为分数,利用不同的标准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对问题内容展开多层次的讲解。最后,教师在向学生们总结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性质,比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母的大小不会改变,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
三、注重因材施教,在赏识教育当中坚持褒贬结合
赏识教育就是需要教师主动的能够发掘学生在数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数学学习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在关键的时候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让学生们可以对难题迎刃而解,但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不要一味的开展鼓励教学,会使学生们产生自满的情绪,从而带来更多负面的表现,松懈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将赏识教育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减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通过给予适当的批评和警告,让学生们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迎难而上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地鼓励学生们展开学习方法的开展。[2]
例如,在“简单的统计”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微专题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述样本总、量等相关的统计专用词语,让学生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到统计在数学当中的应用。紧接着,为了能够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统计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先让学生们了解到折线、条形和扇形统计图,也可以将某个小学的学生人数作为总体男生和女生作为样本,根据年龄、身高进行统计和划分,并将相关的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进行表示,更好的开展统计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相关的题目内容,点燃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体来说,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对于数学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额外的布置学习任务,从多个思维展开数学教学,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就需要用鼓励的目光,在每一个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对难题迎刃而解,一点一滴挖掘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潜力,充分的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快速的融合,给予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开展数学知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