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阅读教学能力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的思考

2020-11-22蔡秀黎

就业与保障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情中职文本

文/蔡秀黎

中职生多数中考成绩不理想,放弃普高选择职专,这类学生语文基础大多不扎实,语文成绩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近两年,笔者所在学校尝试将经典诵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互融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经过诸多努力,现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中,主要针对如何通过经典诵读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加快人才培养脚步。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据本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或抱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状况直接导致语文课堂上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等。为更好地管理课堂,有的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讲授的知识采用PPT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代替学生直接阅读,或将教案当剧本简单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忽视学生学习能动性。这种情况的存在,很难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更难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1]。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一)了解学情,推动阅读教学工作的进行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要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取得成效,教师需要在课前多方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堂教学方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在课前没有了解学情,将无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有效性。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更应当运用课下的时间亲近学生,搭建一条师生和谐友好的沟通桥梁,以期更深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与水平,进而有针对性鼓励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摸清学生阅读现状,保证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深入了解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诵读与阅读教学有效融合十分重要。

(二)锁定经典诵读篇目,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在经典诵读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中职生普遍没有良好语文阅读习惯,阅读量少,甚至识字少,词汇贫乏,语感较差。在进行一段文字阅读时,很难理解其要表达的内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要求学生阅读篇目多,要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学生阅读水平等情况,精选篇目进行阅读,使学生掌握分析理解的技巧。将经典篇目引进课堂,在经典篇目讲解前,教师采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熟读、背诵精彩片段,保证学生熟知文本内容。学生熟读文本,对文本有初步理解,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进行精彩解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体验到主人翁的感受,从而爱上语文阅读。

(三)做好教学评价,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

“反馈”是前进的动力。促使学生持续爱上诵读,爱上语文,是及时让学生体验努力后自我价值实现。做好教学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每学期学校统一安排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些阶段性的测试评价采取电子阅卷的方式进行。评卷结束后,学生可以在手机AAP上查到测试成绩、所到班级排名及所在年级排名,也可具体查到整张试卷各个题目得分情况,分析知识点掌握情况等。教师还应根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适合本班的教学评价,如通过游戏、表演展示、小组比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到通过学习自己的进步,重拾学习语文的信心与兴趣。

(四)营造诵读环境,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环境对人影响巨大。在进行“将经典诵读和语文阅读教学融合”尝试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在校园里营造一个利于经典诵读的大环境。如图书馆牵头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月活动,广播站开辟“每日一诵”专栏分享经典文学作品,教师自行组织“经典诵读兴趣小组”“读书会”“读书角”等社团活动,团委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汇演”活动。浓厚的经典诵读环境氛围,是学生爱上经典诵读爱上语文阅读的催化剂。

三、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发

中职教学新大纲中提出,要让中职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到读书有趣、读书有奇、读书有味、读书有理,从而产生强烈阅读欲望、提高阅读能力,真正实现从“阅读”到“悦读”转变,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一直探索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以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一)通过课外阅读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中职学生崇尚个性,热衷上网,他们有与人交流的愿望却不爱阅读。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认识到教师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阅读交流,通过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

(二)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阅读方法包括多种,如默读、诵读、略读、速读、复读等,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阅读要因人因文、因时因地而异。只有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效果。在教学中采取“泛读—精读—研读”的方式,同时,使整体阅读与比较阅读相结合。学生阅读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它起始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即通过泛读,弄懂文章大概要义,掌握基本内容。再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即通过精读,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而领悟文章内涵。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即通过“研读”,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

(三)激励学生手脑并用,做好阅读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中记录感受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坚持让学生适时写下阅读文本的感受和所得。如在教学《项链》时,当分析完小说情节及人物个性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当主人公知道十年辛苦却换来一条假项链会怎么样?或者假设女主人公没有在舞会上丢失项链,又会是怎样的人生?通过续写,深刻剖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等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正确的择业就业观。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人格的过程。教师要指导中职生认真挖掘文本内涵,从字里行间汲取成长的养料,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加快学习步伐,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真正实现“既学语文,又学做人”的目标。

四、结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积极教研,寻求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经典诵读和语文阅读教学得以顺利地融合,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阅读材料内涵,摸索出更多融合渠道,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学情中职文本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