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2020-11-22马玉娟

就业与保障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文/马玉娟

一、前言

新时期市场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逐渐加剧,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或单位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切实有效地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更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立的社会服务型组织,对于社会建设与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分析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情况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1)在国际新格局与社会新形势下,国内社会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部分事业单位功能与定位不够清晰,政事、事企不分,运行机制也不够灵活。(2)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不够多样化,采用单一的供给方式,不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资源运行效率、运行质量都不高。(3)绩效考核和人力资源统筹管理工作的实施不到位。

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涉及多方面内容,可以重点研究这几个方面:(1)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与定位。从事业单位自身实际属性出发开展改革工作,分离那些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使用多种考量制度,如税收政策、财政投入、人事管理、资产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切实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2)合理转变政府职能。明确事业单位的实际职责,从机构、职能以及运行机制方面区分政府和事业单位,减少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直接干预和行政审批。(3)创新政府管理方式。(4)完善政府投入机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第一,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事业单位在转变运行机制后,这时候依然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通过对其进行创新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第二,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激发有关人员的工作热情。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工作人员的潜力,以支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需要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支撑,在创新的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管理政策会得到优化和改进,不断培养综合型人才。

第三,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价值。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令其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同时还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事业单位要持续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投入力度,便于组建服务型管理组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不足之处

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职责,相较于普通企业来说具有特殊性,因而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也不能全面照搬企业管理理念,而是要充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情况开展工作。现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还没能够建立完善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人员招聘、考核、培训以及薪酬管理等方面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基础。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存在单一性,多是按照上级规定和任务分配进行,没有全面考量到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各个管理模块之间的联系性差,人力资源体系不够健全[1]。

(二)缺乏完善的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不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长期将自己的工作视为“铁饭碗”,没有主动提升自我的思考,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工作负荷和压力都较小,工作效率低。尽管事业单位采用合同制,但多数情况下稳定的工作状态会消磨人的意志,缺乏较高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五、优化策略

在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合理改进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和实施方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2]。

(一)增强政策研究,充分应对管理体制变化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当前改革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政策研究。实现过程为:一是事业单位要全面分析和把握国家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方面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等,认真研究各项要求,收集各种管理信息,支持后续的单位建设和管理活动。二是事业单位要能够切实开展改革政策方面的学习、宣传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提升相关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的关注度,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性,鼓励他们建言献策,强化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推进管理方案的稳步实施,促进整个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

(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要摒弃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陋习,重视人才竞争,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和优化管理体制。一是要创新人才招聘方式和路径。转变以往单一的考试入编方式,使人才管理方式多样化,着重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养,包含科学文化知识、专项技能、实践操作技能、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以公开化、透明化方式实施考核。二是汲取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先进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支持。事业单位要顺应改革发展和市场运行,优化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制定出更为明确细致的规章制度,规定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实际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确保定岗到责、定岗到人。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不断探索适应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要切实根据工作人员的内在发展需求,设计科学可行的激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令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应对和处理日常工作。在制定奖励机制过程中,要有机融合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多种方式,使其内化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源动力。

二是事业单位要不断探索工作人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测评制度。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开展职业技能评测活动,开展工作满意度调查,全面细致掌握各个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综合素养以及工作能力,分批次、分期开办培训班,制定出合理性的培训计划,并选派优秀人员参与到上级部门的培训活动中。事业单位按照2019年11月28日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的相关要求,科学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及专项培训等活动,致力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事业单位还要开展培训考评工作,客观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从而调整和改进工作开展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

三是事业单位还要对薪酬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和优化。从国家政策的基本框架出发,探索出适应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机制的薪酬管理模式,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进行合理调控,设定出科学合理的薪酬比例,给工作人员提供更为良好的薪酬分配机制,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动性。

(四)优化岗位设置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实际管理工作出发,优化岗位设置体系,充分发挥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优势和职能。

一是要事业单位深入了解岗位设置情况,构建健全的岗位设置体系,明确编制人员名额,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避免岗位重叠现象。随着当前政策在偏远地区、基层岗位晋升方面的倾斜,在岗位设置过程中积极打通优秀基层干部晋升通道,每2年开展一次人员选拔,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工作人员。

二是事业单位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现有工作岗位和单位属性、工作人员发展、公共服务开展之间的关联度,从而不断优化岗位设置,促进管理工作可以朝着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三是事业单位要积极构建机制灵活、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切实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根据编制管理办法合理设置岗位,采用公开招聘、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的方式实现人才的吸收。

四是要提升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设置正高级岗位,集中调控好区域内同类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开展综合统筹管理工作。

六、结束语

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事业单位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需要从体制入手,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科学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

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研究增强政策以更好地应对管理体制变化,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以及优化岗位设置体系,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能够取得良好成效。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