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体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2020-11-22李芳
文/李芳
大学生是社会宝贵、重要的人才资源,也是国家长久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1]。党和政府一向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结果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展需要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社会资源的共同促进作用[2]。当下,不仅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长,大学教学工作者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现代职教体系。强大的后盾系统可以更好地组织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因此,思政工作者应从制度入手,探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依靠制度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低效困境、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果以及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至关重要,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其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一)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需要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复杂性教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大不相同。因为人是感性的高级动物,在其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感受来选择性地接受教育内容[3]。因此,在现代职教体系下,高校学生的教育情绪化问题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思政工作者依旧采取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单一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思政教育的教学需要。举一个常见的例子,虽然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称为启发法,但实际上却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机械性讲解中,复述了教科书中的全部内容,而未将思政教育的内在思想传递出来。单一且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使教师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无法达到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教育环境错综复杂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的错综复杂,造成许多客观问题频繁发生。因教学环境而引起的客观问题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社会环境问题、家庭环境问题和学校环境问题。其中,社会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为严重。环境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大舞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载体[4]。可惜因部分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使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态度十分消极。因此,若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状,并着重分析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消解来自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个方面的不良影响。
二、针对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现代职教体系下,若要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教学方法,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思政工作者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思政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身的思想政治掌握情况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认识到有必要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进而主观地接受教育思政工作者的帮助。
2.政治工作干部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尤其是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精神需求。社会文明发展至今,人类的精神需求要比物质需求重要得多,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也使学生对思政工作者的接纳度大大提高。
3.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之后,思政工作者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以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思政教育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思政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思政工作者需要妥善引导学生的生活需求。通常来说,高校中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需求都是积极且合理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一些不理性的生活需要。对于具有不良需求的学生,需要思政工作者在设法满足学生合理、正确的需要的同时,扭转学生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生活需要。
(二)加强理论教学深度
若想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教学深度,思政教学工作者必须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述思政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事高校思政教学的工作者必须是热爱思政内容、时常关注时政消息的爱国人士,做到从实际行动上感染高校学子,并联系现实生活,从而加强思政理论教学深度。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奉献精神和对真理的高度渴望,从事实中寻求真理,从本质上加强思政理论教学的深度,进而真正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水平。
三、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思政工作者通过发扬奉献精神,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并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