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2020-11-22申滨
文/申滨
竞技体育是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竞争性体育活动,体育人才作为体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因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社会大众喜欢和观看竞技体育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对于带动全民健身也起到一定作用,使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整个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局限于数量上,其对于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要正视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在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一、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界定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我国的竞技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非体育系统的人才队伍和在体育系统内的管理人才。
其中在系统内的体育产业受地方体育总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管辖,人才队伍建设所涉及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党政管理人员;非系统内部的体育产业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社会其他体育产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无论是哪一部分的竞技体育系统相关管理人才对我国体育系统产业健康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竞技体育产业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没有落实到位,竞技体育管理人才要肩负起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长远的规划,未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出现了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观念落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起到的作用较大[2]。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一部分管理职能部门因缺少人才效益意识、服务意识,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第二,对竞技体育管理人才的资源配置关注度不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核心力量包括竞技体育产业开发、指导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而在人才队伍的管理上未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竞技体育相关管理人才的社会认可度降低;第三,经济发展情况对人才队伍建设造成影响,竞技体育实力直接影响着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分布,在经济发达、竞技体育实力强的地区,高素质管理人才更容易引进;经济实力较差,竞技体育实力弱的地区,如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产业相关人员的培养受到了严重制约;第四,对竞技体育产业功能作用没有精准的把握,体育产业的功能作用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要突破健身娱乐的局限,需要重视竞技体育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竞技体育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更高的需求。
三、整合人力资源,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
加强地方体育总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他力量对竞技体育产业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干预,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行评价监督机制,进行资金项目支持与技术指导,增强竞技体育事物管理的内在活力,切实保障竞技体育人才管理工作的自主运行。分配好各层级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依照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划分职责及管理权限,通过规范制度,有效发挥出竞技体育管理人才的基础作用[3]。
四、人才队伍建设应重视考核机制的有效运用
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调动竞技体育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的考核机制。考核要做到全方位、综合地考量,不能仅从工作业绩指标考核,要根据相关岗位技术级别、工作时长制定薪酬标准,可设立专项基金,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4]。设立奖励机制的同时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约束机制,需要对竞技体育服务人才实行动态的资质认证管理,使职业技能水平与薪资待遇相匹配,而这种资质认证要求必须要有第三方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使竞技体育相关从业人员通过技能鉴定,对其加强管理。
五、增强大众对于竞技体育管理工作的认可度
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遇到了各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大众的认可度较低,体育事业管理工作的实行没有发挥的空间。为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增强大众的认可度,首先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开始,形成浓郁的社会氛围,将竞技体育相关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提升上去[5]。而作为体育事业管理人员要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对工作岗位有责任意识。为提高竞技体育相关管理工作的效率,构建一套竞技体育人才管理体系[6]。
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种类的媒体进行体育事业相关管理工作宣传,便于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体育事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在政府层面,将体育事业管理工作纳入职业化的轨道,可激励管理型人才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推动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结束语
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使我们必须从更高的起点上思考中国体育的未来、思考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也要从更高、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对竞技体育日益深入的影响,国家体制与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交锋在所难免。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在组织、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改革与完善是顺应人才管理体系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