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大数据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1-22商文娇

就业与保障 2020年3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课程体系音乐

文/商文娇

随着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迅猛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正以极其迅猛的态势发展,并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逐渐走入音乐专业的日常教育中[1]。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创新音乐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路径,适应现代化就业环境的需求,实现音乐专业转型升级,是值得音乐专业教育者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在原有的研究中,通过设定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音乐专业教育的效果与能力。但原有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日益发展的人才要求无法实现高度匹配[2]。因而,在此次设计中,将使用就业数据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型展开优化,从而形成基于就业大数据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次研究中,将对音乐专业的教育与课程展开结构优化,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保证此次设计结果更具有效的使用能力,构建应用分析环节对基于就业大数据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测试,并获取相应的测试结果。

一、基于就业大数据的培养模式设计

针对原有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就业情况不符的问题,在此次设计中引用大数据对原有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型展开优化设计,具体设计分为三部分,从课程体系到实践等方面全方位优化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确定音乐课程定位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越发成熟,音乐学科需要根据现代人才培养方案与现代就业人才的需求,展开相应的音乐课程体系重构与战略性调整[3-4]。在原有的培养模式中,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往往对侧重点考虑较差,导致培养目标模糊。学生的知识体系多而不精,教育课程定位缺乏一定的可行性。针对这些问题,在此次设计中,将重新进行音乐课程的定位。

在音乐课程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其具备适应现代就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就业心理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就业发展。在教育上立足培养专业素质过硬、复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的教育中,设定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就业规划指导等课程。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多种音乐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文化底蕴,并以“高、精、专”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使其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音乐专业发展以及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完善音乐课程结构

在此次设计中,针对音乐课程的结构展开整合性设计。在音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切以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为根本点[5]。现代的课程体系是一种结构性的有机整体,因而,在此次设计中,每一门课程都要作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增强课程之间的配合,在课程设计中,保证课程配置的合理性,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效应,对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展开统筹安排、精心布局、合理组织。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融合,针对就业数据研究结果的相关属性特征,与音乐学科相关的特色课程融合在一起。在此课程体系下,不仅可以树立音乐教育品牌,使学生更加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强化高端培养,达到培养音乐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三)增加就业实践活动

此次设计主要以就业大数据为基础,针对就业数据的研究结果,在原有的培养模式中增加就业实践活动,来提升音乐复合型人才的就业能力。依据就业实验的不同层级,将就业实践活动分为两类:一是到与学校、学院有长期合作的就业实践基地,开展综合性的就业实践活动;二是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或课程实习,围绕某一具体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实践活动[6]。就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学生提前对社会进行初步了解的机会,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定位。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一步骤促进学生对各种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与各个企业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业实践缩短学生与社会的磨合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就业定位,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

二、培养模式应用分析

为验证该培养模式在日常的教育中具有相应的作用,笔者设计了应用分析环节,对本文设计模式与原有模式展开对比。选定某知名音乐院校作为此次实验的操作环境,将音乐专业中每班40人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设定班级A为实验组,采用本文设计模式教学;班级B为对照组,使用原有模式教学。实验时长设定为1学期。在学期结束时,邀请企业主、教育专业以及相关学者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打分,总分值为5分。下表为对比原有模式教育与本文设计模式教育的打分结果。

从上述打分结果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基于就业大数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主、专家等的打分值高于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原有模式的打分结果中,大多数学生为2分,而本文设计模式的打分结果大部分为5分。由此可见,文中设计模式教育下的学生竞争力更强,就业率更高。综上可知,文中设计的基于就业大数据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于原有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束语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在实现应用型人才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相关院校能够结合自身条件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并根据我国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在世界音乐发展的新浪潮下,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可知,本文设计的基于就业大数据的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用于当今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课程体系音乐
仿生设计模式的创新应用探索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圣诞音乐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音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