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中的困境与突破方向

2020-11-22李慧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生岗位

文/李慧艳

近年来,英语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各高校普遍开设了英语专业。然而,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与挑战[1]。就业市场人才供需关系发生转移,使英语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人才及资源的大幅度提升使毕业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宏观就业环境的改变,导致高学历英语专业人才就业受到挤压,而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导致高校人才扩招出现了“溢出效应”。且高校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毕业生预期就业方向与企业用人方向发生错位,成为限制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提出英语专业学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中的困境与突破研究,以培养适应市场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在市场中突出自身专业优势,发挥特长,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一、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影响因素

(一)受到就业环境影响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专业急速发展。各类高校为抢占生源,纷纷开设英语专业,专业设置同质化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市场英语人才大量增加。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却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一些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实行精简分流,对人才需求量甚至出现减少趋势。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结构模式优化,整体市场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逐年下降[2]。市场就业岗位增幅不大,与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形成鲜明对比。且受到国际金融形势影响,一些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受到冲击。往年对英语专业需求量最大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受到业务订单量锐减、出口遇冷等影响,招聘人数持续减少,使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渠道的校园招聘会也受到波及。

(二)高校扩招“溢出效应”

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使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而英语作为近些年来高校的热门专业,其扩招人数占据各高校较高比例,与其他专业相比,其专业招生人数排名靠前,英语专业学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待就业群体。根据高校招生人数趋势分析,英语专业的毕业人数将持续攀高,高校扩招导致的“溢出效应”使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更为困难[3]。而市场需求以本科及研究生为主,大量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受到学历限制。在就业中,受到其他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影响,一些较为高端的英语相关专业,由部分高学历毕业生占据,英语能力要求较低的相关专业被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占据。受到专业限制,英语专业学生在非英语岗位上竞争力较低,就业范围受到限制。

(三)学生自身能力不足

虽然高校英语专业经过数年发展,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得到提升。但一部分高校英语类专业缺乏办学特色,无法完成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型[4]。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均为批量复制品,使英语专业学生缺少市场竞争力。学生学习程度受到自身水平限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无法针对市场人才需求加以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岗位竞争力。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影响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部分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考虑到用人成本,更愿意接受能立刻适应岗位需求的人员,一些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二、英语专业学生有效就业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规划

通过分析英语专业规模化发展与市场竞争特点,为有效扩展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应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定位上彰显高校教育特色。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实现多样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专业的理论教育与学生实践、技术发展相结合,注重在教育中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间的合作关系,制定模块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专业培养更具岗位针对性,明确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5]。目前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市场需求主要分为翻译、英语教学、商贸洽谈、外贸营销、办公文员等相应岗位,这类人才需要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新培养定位,降低原有培养目标,实现全方面人才培养。让高校与英语专业学生及时转变观念,以就业需求为目的,鼓励学生到基层中去,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将英语专业性与应用性体现到就业理念中,培养出适合多方位岗位的英语专业人才。

(二)建立科学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应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市场方向,对英语专业作出细致划分,如商业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育等专业,划分不同专业课程比例,体现各个专业的实用性。课程设置以体现培养目标为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突出就业岗位特点的同时也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专业课程设置应避免与基础教材内容重复,实现岗位能力与英语知识有效结合。根据各高校实际能力定制招生数量,避免盲目扩招。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在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效果培养全面规划。

(三)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就英语专业学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中的困境而言,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第一要素。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针对性较强,在其他技能与综合素质上处于劣势,传统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因此高校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避免误导学生价值取向,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实现课程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尽量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企业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将英语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知识更新能力、专业素养与健康心理素质,有效增强英语专业学生岗位竞争力。

三、结束语

尽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较为激烈,但仍需要保持客观的心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英语专业可作为国际世界交流与发展的直接专业,仍存在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因此,想要解决英语专业学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中存在的困难,需要各方积极针对目前就业情况做出调整,采用有效措施解决英语专业学生就业与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扩大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空间。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