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2020-11-22夏青
夏 青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文化中产生的音乐精品,它带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是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按照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民族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各种音乐风格的民族音乐,培养中职学生的民族精神,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
一、鉴赏民族音乐能力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描述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但是在中职学校中,民族音乐未能进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不容忽视,中职生这一群体构成比较特殊,学习上的落后与差距让他们的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对于忽视他们的做法会使他们产生过激的反应或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民族文化需要真正深入人心,带动学生体验文化的历史沉淀,感叹古现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青少年身心的培养发挥正面、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这正是我们需要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最终目的。
二、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对音乐教育给予的关注仍然不够,并且还忽视了民族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中的效用。所以,在国内诸多中职校园音乐课教学中涉及民族音乐内容相对较少,甚至有些学校音乐课中并没有民族音乐教学;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所以导致民族音乐难以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被应用,而学生也失去了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机会;与此同时,现今中职音乐教学中在授课形式上同其他课业模式基本相同,多以“填鸭式”方式居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从音乐教师方面来分析,大多教师并非民族音乐专业毕业,所以在相关素质上相对较低,进而对民族音乐在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严重影响。
三、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彰显民族音乐内涵。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要想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中职生在传统教学中不主动参与民族音乐教学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与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民族的音乐作品特点,恰当选择最适合的类型。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 个兄弟姊妹,各个民族的音乐及其表达形式都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具体的音乐情感、方式及形式,恰当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便快速激起并维持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加深刻与精准地把握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摒弃传统的说教教学形式,把教学重点放置在聆听音乐作品上,以便学生与作品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互动。
比如,在学习中职音乐鉴赏教材中与《黄土高坡》这首民族音乐作品有关的内容时,教师不应过多讲解作品的表达意境与配器,而要重点引导学生对其主题旋律进行讲解,使得学生通过反复倾听可真切感知到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力与情感,品味出作品在节奏与旋律中透射出来的魄力与豪爽。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创造与想象,使得他们都可在自主创造中感知祖国的厚重文化及大好河山,最终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及民族自豪感。
2.深入挖掘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民歌、唱民歌,培养优良的民族精神。遵循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和职业教育要求,中职音乐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保证每个中职学生都有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因此,音乐教师要学会借助民族音乐教学来服务教学任务,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民族精神。例如:中职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蒙族民歌《牧歌》,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豪迈之情;组织学生欣赏陕北民歌《兰花花》,体会陕北人民的儿女情长;组织学生欣赏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体会高山族的情感特色,使学生能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对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产生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够在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结束语
民族音乐包含了我国各民族的所有特点,也承载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情感表达,组织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民族音乐的曲调风格和艺术风格,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所以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需紧跟时代潮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结合具体教学现状制定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教学途径,从多个方面与角度深化民族音乐教学,这样既宣传了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地域特点,也提高了学生对各民族音乐的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使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价值得以体现,以实现学生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