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之变与南渡词风

2020-11-22林宗耀

散文百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南渡唐宋词词风

林宗耀

上海师范大学

词兴起于唐代,繁盛于宋代,上承继于律诗,下延续至元曲。在论及词的起源时,刘熙载曾在《艺概·词曲概》中说到:“乐歌,古以诗,近代以词。如《关雎》《鹿鸣》,皆声出于言;词则出于声矣。故词,声学也。”

家国之难的刺激改变了一代词风,而因社会场的刺激而带来的词风自然是多元的,故南渡词有“哀怨起骚人”的伤感词,有“愤怒出诗人”的愤慨词,亦有“动乱求避世”的隐逸词……词是继诗经、楚辞、乐府、律绝近体诗之后,发展繁荣为“一代之文学”的诗歌样式,其产生、发展、繁荣与衰落的过程中无不与声韵和音律密切相关。柳永作为宋代婉约词家的代表,据《宋史》记载,不仅精通音律,而且能自制曲调,倚声填词。宋人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所传之广,在都市文化繁荣的宋朝,如此传唱之广与其词的音乐性特征是分不开的。本文就试从音乐角度阐释柳永词与音乐融合的诸方面问题。

在唐宋词中,“燕乐起而词兴”,燕乐的律调规定了词的词调,按谱填词又使词的内在风格应该与乐曲之风格一致,张炎在在《词源·音谱》中说:“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古人按律制谱,以词定声,此正‘声依永,律和声’之遗意。”唐宋词史在第一次循环中彰显的新变因素得到了加强,由逐渐崛起的男性意识凸现为“男子汉气概”,由逐渐强化的忧患意识凸现为以国家意识为重,由逐渐拓展的词作空间进而在广阔的疆域上展开,由复苏的缘情思想进而在言志精神下得以强化等等。如,李清照早期以闲愁为主,擅长惜春伤怀的词体传统题材及主题;中期以离愁为主,在两性情思传统主题上,融入词人婚后的离情别意;南渡后则以哀愁为主,以孤独的体验挥洒着词人的国难、家破、夫亡的哀泪。而从词体音律体制上说,如果说苏轼是当时曲子中缚不住者,那么像辛派词人又是本色词理论中的缚不住者,他们的词如诗如文,包罗万象,却也生机洋溢。

柳永词在用调上充分体现了唐五代词乐在北宋初期的延续,其声情体貌,均源自“花间”,与教坊俗乐紧密结合,既倚声“善为歌辞”,又“填腔”制撰新曲,“变旧声作新声”。声律之协和不仅体现在词的平仄声韵上,而且在音乐的旋律上也是完美和谐地结合。其词作中对音乐乐器的直接或间接描写更是不在少数,在词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辉煌篇章。

不过,话又说回来,北宋本色词理论也以惯性影响了南渡词风,如“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的雅化就是突出的现象@。当然,这次变化因为受到家国之变的刺激,与柳词对“花间词风”的革新是不同的。柳永是在婉约传统风格上内含革新的“弹性”,而这次主导风格是在变体风格的基础上内敛传统的“弹性”。以变体风格为基础,是说南渡主导词风往往多与吸收苏轼词的精神有关;内敛传统,是说南渡词风又总体呈现出雅化的趋势,这个雅化又将是以本色词风为准的。

词由俗向雅是唐宋词观念演变的总体趋势,五代欧阳炯《花问集叙》已埋下思想种子,北宋末李清照等人始正面主张,南宋后成选词者的风尚,但直至姜夔等人的清空骚雅词及张炎的《词源》古雅理论,才真正使雅词独成唐宋词的一体,标志着一个词学观念的成熟。因为词的雅化有漫长的历程,故雅词观念也比较繁杂,但在延续词体本色性的前提下,汇总和提升唐宋词艺术观念,是雅词尤其是宋末雅词体性的一个明显特征。简单地说,宋末雅词是雅化的本色词。说延续本色体性,从体制上说,雅词观念仍以合音律为基本要求。如《词源》上卷专谈音律,详论五音十二律、律吕相生以及宫调、管色诸事,并用图解加以说明;下卷还论述了音谱、拍眼、制曲等问题,且云“音律所当参究,词章先宜精思”,遵循声文谐会的歌词本色传统,主张“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雅词协音,虽一字亦不放过”。

风格上说,雅词在本色体制上融合了婉约与豪放、阴柔与阳刚等,且总体上以前者为主。白石词“健笔写柔情”(夏承焘语),玉田词“化百炼钢为绕指柔”(邵渊耀语)等,既是对女性柔性思维的改造,也是对男性刚性思维的改造;既非粗野的莽汉,也非涂脂抹粉的娇女,而是具有拯救婉约、豪放各自不足的意义。当然,此种笔法在词史上早已有人尝试,如韦庄词“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但清丽已现,而健笔不足;如柳永词善使直笔、劲笔,但宕笔已现,而清雅不足;周邦彦词亦有空淡深远、哀怨浑雅之作,但众法兼备是利也是弊。说提升唐宋词观念,主要指的是他们对词的雅化的地位的认识,张炎《词源自叙》说他著作此书,乃是基于“今老矣,嗟古音之寥寥,虑雅词之落落”的初衷,既自觉开启了后代借助传统艺术精神尊词的风气,也渐显以雅为词的本色当行的士心襟抱。

猜你喜欢

南渡唐宋词词风
溧阳市南渡镇推进“联防联治联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论唐宋词中的莺声
唐宋词举要
浅说李清照后期词的特点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