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混双主要对手研究——以水谷隼/伊藤美诚为例

2020-11-22赵希远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接发球使用率发球

赵希远 郝 一

东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混双主要对手研究——以水谷隼/伊藤美诚为例

赵希远 郝 一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东京奥运会对于乒乓球项目进行了改革,混双项目与男单、女单、男团、女团一起列入奥运会乒乓球项目。日本作为中国主要对手,依照最近期的国际公开赛成绩而言,日本想要在单打、团体上对中国队有所突破较为困难,混双机会相对大一些,文章选取近期混双成绩较为靠前的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对战中国组合的比赛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影法、三段统计法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

乒乓球;混双;主要对手;奥运会

中国乒乓球60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曾在北京奥运会中乒乓球项目中实现了包揽所有金牌的伟大壮举,而随着刘国梁提出的“养狼计划”后,日本、韩国、德国迅速崛起,中国正在被逐渐赶超,我们在备战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应该对对手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研究选出水谷隼/伊藤美诚组合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录像观影法和三段分析法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提出合理性建议,为我国乒乓球球队备战2020奥运会提供良好的参考和数据。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依据

以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进行的各大比赛优异成绩和对战中国队时制造了较多困难的国家运动员为参考,通过对竞赛成绩和国家整体水平的判断,最终选取日本的水谷隼和伊藤美诚。

水谷隼/伊藤美诚:取得韩国公开赛混双亚军、卡塔尔公开赛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混双亚军等优异成绩,而二人都是日本乒乓球队的主力核心,该组合前三板技战术水平出色,水谷隼在属于相持型,手感较好,偏向于中远台,前三板技术细腻,相持阶段较为稳定;伊藤美诚属于速度型,反手的强势加上速度敏捷,在发球和接发球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水谷隼/伊藤美诚通过磨合成为较为强力的组合,而该组合也被确定为东京奥运会日本混双项目参赛组合。

该组合,面对中国组合时,打出了不凡的成绩,在卡塔尔公开赛中水谷隼/伊藤美诚曾以3:1战胜了中国小将王楚钦/孙颖莎,在德国公开赛给中国混双主力组合许昕/刘诗雯造成一定的困难,而日本近年来是除了中国外较为强大的乒乓球国家,该组合十分具有参考价值与研究价值。

1.1 研究方法

1.1.1资料文献法:参考了20余篇以关键词乒乓球、双打、奥运会、技战术、混双的资料,也参考了乒乓球专业书籍《如何打好乒乓球》,作为理论依据。

1.1.2录像观影法:观看该组合在重要竞赛中对战中国组合的表现,以德国公开赛混双决赛、卡塔尔公开赛混双决赛这两场为例,进重复、细致的分析。

1.1.3传统三段分析法:记录发球段、接发球段、相持段男女得分比例和技战术,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段分析

表1 2020年德国公开赛混双决赛水谷隼/伊藤美诚VS许昕/刘诗雯

各段得分率评估失分率评估使用率评估 发抢段75%优秀25%优秀29.3%低 接抢段50%及格50%及格34.2%高 相持段23.3%不及格76.7%不及格36.58%高

表2 2020年卡塔尔白金赛混双决赛水谷隼/伊藤美诚VS王楚钦/孙颖莎三段分析

各段得分率评估失分率评估使用率评估 发抢段72%优秀28%及格32.32%低 接抢段53.8%及格46.2%不及格32.5%低 相持段41.4%不及格58.6%不及格36.25%高

2.1.1发抢段阶段

表1、表2的发抢段评估为优秀,70%以上的得分率,以及28%以下的失分率,使用率为29.3%相对较低,但过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这是赢球的主要的原因和杀手锏,该阶段为水谷隼/伊藤美诚的优势阶段。

2.1.2接发抢阶段

接发抢段在表1、表2中使用率都保持在32%以上,评估得分率与失分率均为不及格,没有形成较好的得分手段,该阶段处于水谷隼/伊藤美诚的过渡阶段,该阶段中规中矩,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但从失分率看,处于较为稳定的阶段。

2.1.3相持段

相持阶段为失分最严重,较弱的阶段,在使用率达到最高的36%以上时,得分率仅仅为23.3%和41%可以看出该阶段是属于失分、效率最低的阶段,从失分率与使用率的情况看,最高的使用最低的得分,无疑是该组合最劣势的阶段。

2.2 性别得分评估分析

2.2.1水谷隼

水谷隼在对战中国两个组合时对得分率都超过了50%以上,而在组合所占的使用率中都处于最低,从客观上分析效率较高,属于较为稳定的得分点和支撑点,起到稳定和固定的作用,确保了该组合的下限。

2.2.2伊藤美诚

伊藤美诚对战两个中国组合时,相较于水谷隼的发挥有一定的差距。得分率会根据组合的强度有一定的起伏,面对小将王楚钦/孙颖莎时较为稳定,得分率达到50%以上,而面对技术水平更完善的许昕/刘诗雯时,得分率降低至45%一下,而重点在于她两场的使用率都是最高的,效率相对较差,从数据可以看出她属于爆发性,不具有水谷隼那样的稳定性,但打法具有侵蚀性,会随着竞技状态、对手水平、心态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她的表现决定该组合的上限。

表3 水谷隼/伊藤美诚对各组合个人分析

对战场次运动员得分率失分率使用率评估 王楚钦/孙颖莎水谷隼58.82%41.18%42.5%优秀 伊藤美诚52.17%47.82%57.5%及格 许昕/刘诗雯水谷隼51.35%48.65%45.12%及格 伊藤美诚44.4%55.6%54.88%不及格

2.3 技战术分析

2.3.1发球

水谷隼/伊藤美诚的组合,在发球的选择较多选择为上旋球,伊藤美诚以勾手逆旋转上旋为主,配合短下旋和带拱的上旋奔球为辅,组成一套发球体系;水谷隼主要是下旋短球和上旋短球为主,配合长球为一个发球体系,发球的选择主要是针对于第三板的抢攻进行配合。在伊藤美诚的发球回合中,多以上旋为主,配合水谷隼第三板的抢攻和反拉;在水谷隼的发球回合中,多以下旋短球控制为主,以伊藤美诚第三板的防守为主。

表4 水谷隼/伊藤美诚VS王楚钦/孙颖莎发球

旋转数量使用率评估 上旋2870%高 下旋1230%低 共计40100%

表5 水谷隼/伊藤美诚VS许昕/刘诗雯

旋转数量使用率评估 上旋2356.1%高 下旋1843.9%低 共计41

上旋:包括了右侧上旋、左侧上旋、逆旋转上旋、带拱的平直球

下旋:包括了右侧下旋、左侧下旋、逆旋转下旋、急下旋

2.3.2接发球

该组合在接发球上的技术选择,较多运用的是摆短,两场球均达到了40%以上,可以看出该组合在接发球时以控制为主;其次使用较多的还有拧拉(反手拧、正手拉),占比22%和37.5%,这是接发球时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该组合在面对技术水平不同的组合,所有的比率会有下降;劈长与挑打的接发球方式使用率不高,可以看出该组合接发球时是以摆短控制为主,配合拧拉的技术,加上挑打和劈长限制手段为接发球体系的。

表6 水谷隼/伊藤美诚VS许昕/刘诗雯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拧拉922.5%中 挑打512.5%较低 劈长615.%低 摆短2050%高 共计40

表7 水谷隼/伊藤美诚VS王楚钦/孙颖莎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拧拉1537.5%中 挑打512.5%低 劈长410%较低 摆短1640%高 共计40

2.3.3第三板

表8 水谷隼/伊藤美诚VS许昕/刘诗雯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正手抢攻823.5%中 反手抢攻1235.3%高 控制720.6%低 防守720.6%低 共计34

表9 水谷隼/伊藤美诚VS王楚钦/孙颖莎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正手抢攻1238.7%中 反手抢攻39.7%低 控制39.7%低 防守1341.9%高 共计31

该组合在第三板的抢攻技术选择上会根据接发球的回合去决定,观察录像时可以看到伊藤美诚以反手抢攻配合控制(劈长、摆短)为主;水谷隼以正手抢攻配合控制为主,而防守的选择会有较大的起伏,与第一板发球有较大关系,两次比赛防守的比率是20.6%和41.9%,一个占比最低,一个占比最高。

2.3.4第四板

该组合在第四板的技术选择上都是以反拉和与防守为主要手段,控制为辅的技术体系,两场比赛中使用率的情况都是反拉≥防守>控制的,可以得出该组合在第四板球的处理偏向于反拉和防守,控制技术较少,以进攻和防守的绝对平衡为主,缺少中性的调整。

表10 水谷隼/伊藤美诚VS许昕/刘诗雯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反拉1238.7%高 控制722.6%低 防守1238.7%高 共计31

表11 水谷隼/伊藤美诚VS王楚钦/孙颖莎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反拉1140.7%高 控制725.9%低 防守933.4%中 共计27

2.3.5第五板以五板以后

该组合在第五板及五板后,属于相持阶段。两场比赛技术使用是反拉>防守>快带,通过录像可以看出相持阶段反拉这一技术的运用较为频繁,而其中水谷隼使用较多,伊藤美诚在快带上使用较多,也是男女组合站位所导致的问题;但该组合的在相持阶段中防守使用率也很高,这说明了该组合在相持阶段相对较弱,面对中国的两个组合时都处于同一个比例上,没有起伏,这也是该组合较弱的关键。

表12 水谷隼/伊藤美诚VS许昕/刘诗雯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反拉1632%中 防守2244%高 快带1224%低 共计50

表13 水谷隼/伊藤美诚VS王楚钦/孙颖莎

技术数量使用率评估 反拉2351.1%高 防守1226.7%中 快带1022.2%低 共计4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从三段分析,该组合优劣势较为明显,无论面对哪个中国主力组合还是小将组合时发抢段得分率相对较高,但与此同时该组合的相持段暴露的问题很明显,而接发抢段中表现也不足优异。

3.1.2

从单项技术上分析,该组合以回合制轮换发球,配合的旋转不同,以伊藤美诚的发球轮,多以上旋配合下旋;水谷隼则是下旋配合上旋。在接发球技术上,也以回合轮换制进行,在伊藤美诚的接发球轮,该环节以挑打、摆短控制为主,水谷隼以拧拉和摆短控制为主;在第三板技术上水谷隼以正手抢攻为进攻手段,控制为防守手段,伊藤美诚以反手为进攻手段,控制为防守手段;第四板上以都是以反拉和防守为主,从该阶段开始进入相持段属于该组合劣势,多以防守和反拉为主体配合进攻,该阶段中得分率是使用率明显低于中国队的两个组合。

3.2 建议

3.2.1

加强对于伊藤美诚发球回合的控制,前三板减少无谓失误,两个组合都存在吃发球的情况;针对该组合的第三板技术进行突破,使该组合防守比例和控制比例提高,有利于提前进入相持阶段的优势期;巩固相持段的强势,从第四板开始后进行更为强势的压制,提高防守比例,降低反拉比例。

3.2.2

针对伊藤美诚打法的特点,多以她的正手位去突破,她正手技术在相持段反拉得分率不高,多是以快带为主,可以进行落点控制的方法去进行针对。

[1]张晓栋,肖丹丹,周星栋,等.乒乓球技战术动态三段指标统计法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8(1):80-83.

[2]唐建军.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4):105-107.

[3]黄燕娥.规则改革背景下乒乓球“三段指标评估法”与技战术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98-100.

[4]杨麒琛,崔家祺,邱皓.反手拧拉技术在乒乓球双打比赛接发球中的运用研究——以樊振东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2):114-116.

[5]彭婧娜,蔡艺,于文谦.“东奥增金”对竞技乒乓球运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0):914-917.

[6]岳华,张瑛秋.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在乒乓球双打比赛中的特征分析——对我国优秀乒乓球男子运动员双打比赛的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2):38-43.

Study on the Main Opponents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Mixed Doubles in Tokyo Olympic Games--Taking Mizutani / Ito Meicheng as an Example

ZHAO Xiyuan, etal.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赵希远(1999—),本科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接发球使用率发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网球运动中接发球技能的强化探讨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发球上网的步伐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