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历程回顾

2020-11-22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际田联马拉松赛马拉松

谭 林

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历程回顾

谭 林

(楚雄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认为:我国的马拉松赛事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建国后又相继经历了起步阶段(1949年—1965年)、低谷阶段(1966年—1977年)、复苏阶段(1978年—1996年)、平稳发展阶段(1997年—2009年)、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2014年)和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阶段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雅典人最终取得了希波战争(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马拉松镇发生的一场战争)的胜利,菲迪皮茨为了将胜利的喜讯尽快让故乡的人民知道,便从马拉松镇跑回雅典,当他到达雅典报完信之后就倒地去世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的建议,在1896年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上设立了一个长距离比赛项目(39.994公里)并将其称为马拉松。直到第四届奥运会才将马拉松的距离确定为42.195公里。马拉松项目传入我国时间较早,早在1910年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马拉松比赛。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1]”等等事件的发生和文件的发布,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热。而“马拉松热”无疑是中国“全民运动”的一剂助推剂。“马拉松”也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和社会学现象。现有的研究中,尚缺乏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历程的梳理。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历程,探究其兴衰的前前后后,旨在为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有所借鉴,助力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

1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

1.1 建国前马拉松赛事情况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一些西方传教士、爱国进步民主人士、归国华侨等将近代体育陆续传入中国。马拉松赛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南洋劝业会调查科长陶逊为了进一步广体育,他借助1910年1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刚在南京闭幕的东风,在南京筹办了中国历史上首届马拉松赛,共有12名选手参加。由于受到1896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项目是在两个城市之间举办的影响,首届马拉松的赛道也是位于南京与镇江之间,并且考虑到中国人耐力素质不好的原因,在形式上进行了一些变通,此次马拉松赛分成三段赛道,也分在三天里完成比赛。至1949年建国前再没有举办过第二次马拉松赛。1919年国民政府发布《教育部关于采录推广体育计划案咨》鼓励各地多举办田径、球类项目。1932年国民教育部颁布《国民体育实施方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鼓励各省区多举办运动会。1910年至1948年,在中国共举办过七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和三届远东运动会,在这些运动会上都没有设置马拉松项目,距离最长的项目是10000米。王正廷代表中国参加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马拉松赛,堪称“中国马拉松第一人”,他当时的成绩是3小时25分36 秒[2]。1948年伦敦奥运会,楼文敖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但中途由于脚底起泡,无法忍受痛苦而退赛。

1.2 建国后马拉松赛事发展情况

1.2.1起步阶段(1949年至1965年)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万物百废待兴,各行各业的建设也迎来了自己的新篇章。体育对国民体质健康、塑造民族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1952年11月成立了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贺龙为主任,全国的体育工作就此展开。1956年29岁的张亮友受到苏联出版的《马拉松》这本书的影响,三次上书给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请求在中国发展马拉松运动。于是1957年贺龙下令让国家体委在安徽省肥东梁园举办了新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张亮友以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创造了新中国第一项马拉松记录。1958年北京、无锡、徐州、鞍山等地举办了多场马拉松比赛,有的是单项赛,有的是依托于田径运动会。在同一年北京又举办了全国马拉松锦标赛。1959年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设立了马拉松项目,但只设有男子项目,内蒙古选手张云程以2小时29分55秒的成绩获得了冠军。全运会是中国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赛事之一。截止2019年,已举办过的十三届全运会上都有马拉松项目。

1.2.2低谷阶段(1966年至1977年)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各项事业又停滞不前,甚至发生了倒退,包括马拉松赛事在内的各项体育事业也不例外。1974年1月中国马拉松观察团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每日新闻社、别府市等的邀请,观摩了“别府每日马拉松赛”。 我国直到1975年才开始恢复马拉松运动的训练和比赛。1975年举办了第三届全运会,与第二届相距了10年之久,并且也只是专业运动员的舞台,没有业余选后参加。来自云南的肖国明以2小时26分55秒的成绩摘得了冠军。1976年1月日本方面又邀请了我国三名运动员参加“别府每日马拉松赛”[4]。

1.2.3复苏阶段(1978年至1996年)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各项体育事业也逐渐复苏起来,包括马拉松在内各项运动在全国的大地上慢慢的开展起来。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马拉松赛基本是为竞技体育服务,大众参与度很低,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不超过10场。1979年在河南林县举办了一次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达90余人,同年举办的全运会马拉松比赛项目上,第一名的成绩已达到运动健将级。1980年3月,云南运动员许亮在巴黎国际马拉松赛上以2 小时13 分32秒的成绩获得第3名,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领奖台上,使我国男子马拉松项目迈向国际舞台。1980年4月广州市长跑协会举办了男、女马拉松比赛。9月内蒙古12名女子跑完了马拉松全程[5]。1981年是我国马拉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北京第一届国家马拉松比赛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这一年香港、澳门也都举办了首届马拉松比赛。1982年,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等地也相继开展了女子马拉松比赛。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首次设置了女子马拉松项目。1986年3月上海举办了我国首次大型国际女子马拉松赛。1986年10月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线路被世界马拉松协会承认,使得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线路正式成为国际比赛线路[6]。1988年9月,来自江苏的赵友凤在汉城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上获得了第五名,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取得名次。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她又获得了女子马拉松比赛的冠军,是中国首个女子马拉松冠军。1993年也是中国马拉松史上重要的一年,内蒙古的胡刚军改写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自1981年来中国运动员金榜无名的历史,辽宁的王军霞以2小时24分7 秒的优异成绩刷新了世界青年纪录。1997年,胡刚军又以2 小时9分l8秒的成绩打破全国最好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2 小时10分钟大关的人[7]。1996年,上海举办了首届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

1.2.4平稳发展阶段(1997年-2009年)

从1997年到2009年,在全国各线城市陆陆续续举办着多种类型的路跑赛事,中国马拉松赛事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处于一个改革期。马拉松比赛不再只是专业运动员的竞赛项目,它逐步向广大民众开放,赛事数量也逐渐增加。马拉松赛事类型有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5公里、越野跑、团队接力跑、定向跑垂直马拉松等等。1997年10月第八届全运会马拉松赛联合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进行,对比赛关门时间进行了调整。1998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又延长了比赛时间,增加了比赛项目,改变了比赛路线,扩大了比赛规模,广大民众也可以参加,参赛人数突破了万人。从2001年到2009年的三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都是和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合并举行,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得以同场竞技,参赛人数规模也逐渐增加。马拉松赛事既向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与职业运动员同场竞技和比拼的平台,又向其传递着一种“参加马拉松跑,跑出来的是健康和快乐”的生活理念[8]。2002年,宝岛台湾举办了首届台北国际马拉松赛。我国大陆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有200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2006年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2006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2008年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等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春秀获得了女子马拉松项目的第三名,是中国获得的唯一一枚奥运会马拉松奖牌。在同一年,北京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都获得了国际田联金标路跑赛事称号。2009年白雪为中国获得了第一块世界田径锦标赛马拉松项目的金牌。

1.2.5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2014年)

经过之前的改革调整,我国的马拉松赛事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马拉松赛事开办审批手续相对比较复杂,但通过中国田径协会审批能够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以及赛事场数、参赛人数还是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每年公布的相关运动注册赛事日历表制作成表1。通过表1可以知道2010年全国举办了13场马拉松赛,参赛人数约40万人;2011年全国有20个城市共举办了22场赛事;2012年举办城市有29个,赛事有33场;2013年举办城市达到39个,这一年共举办了39场;2014年51场赛事分布在45个城市,参赛人数达到90万。通过表2可以看出,2010年全国仅有两个马拉松赛事被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称号,它们是北京马拉松赛和厦门马拉松赛。2011年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也被国际田联认可为路跑银标赛事。2012年上海马拉松和扬州半程马拉松也加入了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行列。2013年兰州马拉松被国际田联授予路跑铜标赛事。2014年,黄河口(东营)加入了国际田联路跑银标赛事行列。《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赛事等级评定办法(试行)》的颁布实行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办赛水平。2012年全国分别有7个、6个和7个赛事被中国田协认可为金牌、银牌和铜牌赛事。2013年金、银和铜牌赛事称号达到了12个、6个和8个。2014年全国共有32个赛事被中国田协评为标牌赛事。2014年北京马拉松取消了迷你马拉松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全程项目的参赛名额,并且改变了报名方法,首次增加选手“预报名”环节,中国马拉松赛事从此进入“抽签时代”。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出台,中国田径协会也在2011年确立了要以马拉松项目为龙头,将马拉松赛事打造成为全民健身、共同参与的体育赛事平台,以此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9]。为了规范马拉松赛事,2011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还特别对《全国马拉松赛事管理规定》、《全国马拉松赛事组织实施管理细则》、《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赛事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和《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赛事市场开发和广告展示管理细则》进行了解读和说明。2012年的中国马拉松年会又新颁布了《中国田径协会关于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相关规定》和新修订了《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管理办法》和《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众多相关文件、规定的颁布实施必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的健身热情和推动体育赛事的发展。201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的通知》和《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的通知》,随着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行,简化了包括马拉松赛事在内的多项体育运动的审批程序,让地方政府或是社会力量举办赛事更加便利,相信全国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将会呈井喷式增长。

表1 2010年—2014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举办情况

年度举办城市数举办场数参赛人数 2010年 1340万 2011年202241万 2012年293350万 2013年393975万 2014年455190万

表2 2010年—2014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等级情况

年度国际田联 中国田协 金标银标铜标金牌银牌铜牌 2010年200 2011年210 2012年400 767 2013年401 1268 2014年411 14711

2.2.6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自从相关文件颁布之后,2015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取消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制度,只需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即可。中国马拉松赛事开始进入市场化运营,无论是举办城市,还是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都呈井喷式增长。通过表3可以看出,2015年有79个城市在中国田协注册了马拉松赛事,场数有134场,参赛人数达到150万;2016年133个城市共举办了328场被中国田协认证的赛事,参赛人数有280万,比2015年多出了近一倍,但还有665场赛事没有被中国田协认证;2017年全国有234个城市举办了马拉松赛事,场数到达了1102场,其中认证赛事有256场,全年共有498万人参赛;2018年285个地级市共举办了1581场赛事,其中有339场认证赛事,参赛人数达到583万人。在赛事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我国的马拉松赛事质量水平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被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协认可的标牌赛事数量逐年快速增加。2015年重庆马拉松被国际田联认证为铜标赛事,至此我国被国际田联认可的金标、银标、铜标赛事分别有4个、1个和2个;2016年有7个金标赛事、2个银标赛事、3个铜标赛事;2017年我国共有13个国际田联标牌赛事,其中金标、银标、铜标赛事各有7个、2个和4个;2018年我国被国际田联认证的标牌赛事达到了17个,其中金标赛事8个、银标赛事4个、铜标赛事5个。2015年中国田协认可的金、银、铜牌赛事分别有15、13和23个;2016年中国田协认可的金牌赛事有24个、银牌赛事有19个、铜牌赛事有48个;2017年被中国田协认可的标牌赛事有161个,其中金牌赛事44个、银牌赛事38个、铜牌赛事79个;到2018年,中国田协标牌赛事达到了225个,其中金牌赛事68个、银牌赛事61个、铜牌赛事96个。随着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办赛水平的提高,我国马拉松的整体成绩也跟着提高了,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多布杰获得男子马拉松铜牌,创造了国内男子运动员亚运会马拉松的最好名次。

表3 2015年—2018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举办情况

年度举办城市数举办场数参赛人数 2015年79134150万 2016年133993280万 2017年2341102498万 2018年2851581583万

表4 2015年—2018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等级情况

年度国际田联 中国田协 金标银标铜标金牌银牌铜牌 2015年412 151323 2016年623 241948 2017年724 443879 2018年845 686196 年度金标银标铜标 金牌银牌铜牌

3 结语

我国发展马拉松赛事的时间整体上要晚于马拉松赛事发展好的世界其他国家,整体实力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文环境、宽松的文件政策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马拉松赛事才能如火如荼的呈井喷式发展。在马拉松赛事数量突飞猛进的增长中,各种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比如赛事组织管理、志愿服务、品牌构建、配套设施、医疗救助、风险预防、市场运营、生态环境、交通出行、评价体系等等,这些诸多问题都需要各方解决和完善。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1]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

[2]石宏杰,李鸿江,白广昌.我国男子马拉松运动成绩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8-12.

[3]梁海飞.体育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07.

[4]夏伟恩,吕红.马拉松运动[M].中国田径协会出版社,1998(9).

[5]梁田.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1990(4):13-17.

[6]夏伟恩.马拉松运动在中国[J].体育文化导刊,1988(1):34-36.

[7]石宏杰,李鸿江,白广昌.我国男子马拉松运动成绩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45(3):8-12.

[8]陈强.新媒体时代下体育媒体对马拉松赛事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卷宗,2016(5):300-302.

[9]马迎志,骆欣华.2011-2015 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的研究[C].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8-17.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rathon Events in China

TAN L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 Yunnan, China)

谭林(198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国际田联马拉松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俄田径选手参赛奥运现转机
国际田联维持对俄禁赛处罚 “清白”选手可以个人名义参赛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