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乡村民俗体育文化及其时代价值研究——以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为例*

2020-11-22姜封庆李伟鹏郭岐山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马灯赣南民俗

姜封庆 陈 嵩 李伟鹏 郭岐山

赣南乡村民俗体育文化及其时代价值研究——以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为例*

姜封庆 陈 嵩 李伟鹏 郭岐山

(江西理工大学体育系,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是客家文化的瑰宝,是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南文化、客家文化发展的载体。深入挖掘和整理赣南乡村民俗体育文化,充分发掘乡村体育文化的深层价值,不仅有利于传承赣南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促进赣南地区群众的文化认同,塑造赣南地区独特的客家文化形象。

赣南地区;竹马灯舞;文化;价值

乡村文化繁荣是乡村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理念的影响下,赣南地区乡村民众的体育意识不断提升,民众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加大。本文以赣南地区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赣南乡村竹马灯舞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竹马灯舞又称竹马灯、跑竹马等。现主要流传于苏皖边区,安徽、江西、闽西、粤北、湖南等地区,赣南地区宁都县竹马灯舞为江西省人民政府认定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竹马灯舞的要传承地。

宁都竹马灯舞在赣南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赣南传统节日中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项目。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早在2013年就被列为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马灯舞活动作为赣南地区乡村民俗体育文化的代表。它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乡村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满足了民众多元化的体育和文化需求。

1 竹马灯舞的文化特征

1.1 武舞一体,形神合一

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将舞蹈与武术融为一体,竹马灯舞的表演者以独特的舞蹈形式和武术套路,将竹马灯舞活动的内容呈现出来,生动形象的还原了骏马的各种特征与动作。表现方式独特新颖,充分展现了古代英勇战士格斗的精彩场面。表演过程中结合赣南乡村客家文化,表演时载歌载舞,轻盈活跃,豪迈奔放,淳朴厚实,非常具有赣南乡村文艺气息,浓缩着赣南乡村的文化特点与民间艺术,是赣南地区宁都一代比较流行的民间文化活动。刘坑村竹马灯舞的活动习俗,是一种典型的客家民俗活动,充分的展示出了客家人的乡土情怀和客家文化气息。

1.2 特设情景,精神寄托

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农业时代,赣南地区大部分地区交通闭塞,竹马灯舞仅仅在本村及周边进行表演和传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交通改善和网络时代的发展,竹马灯舞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宁都县周边地区很多地方都会邀请刘坑村的竹马灯舞队来到本村进行表演祈福,祈求村落平安,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刘坑村的竹马灯舞活动最精髓的地方就是“洗马拆牌”的表演,既有精彩激烈的武术展示,又有生动形象的舞蹈表演,据说还代表着“清源祖师”(戏神)的化身到场。所以竹马灯舞活动的“洗马拆牌”表演内容,当地人把这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当成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寄托,以此来庇佑自己的亲人。

1.3 文化交融,唤醒认同

众所周知,赣南地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古代中原移民南迁至此,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带到了赣南地区,在中原文化与赣南地方文化交融中构建了客家文化。因而“和”成为了客家文化的主导内涵,南迁客家先民的传统思想和思维方式也逐渐成为民间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竹马灯舞的表现形式也是赣南地区民众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这种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不仅是为了“迎神祈福”,还在于人们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与竹马灯舞活动所产生的强烈共鸣,唤醒群族意识和群族记忆,加强群众之间的认同和信任。

2 竹马灯舞的活动内容

宁都县竹马灯舞活动其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最核心的表演内容是“洗马拆牌”,这是刘坑村竹马灯舞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充分的展示了武术的和舞蹈的魅力,把二者无缝的连接在了一起,展现了聪颖的智慧。“洗马拆牌”的表演是从模拟古代战士洗马,喂马,表演马术的生活场景,再到武术格斗动作的演出,整个表演过程动作娴熟,清晰明朗,非常的富有舞蹈美感,完美的将舞蹈与武术结合在一起,用最直接的表演方式呈现给大家。

2.1 禳神祭祀 人神共乐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原因,赣南乡村群众大部分人崇拜神灵,宁都县刘坑村竹马灯舞活动与此密不可分。所谓禳神 ,是为了祭祀“清源妙道真君”(被称之为戏神)而兴起的民俗体育活动。刘坑村的竹马灯舞活动,具有鲜明的乡村特色与浓厚的文化气息,传达着村民的一种喜悦感与幸福感,寄托着村民心中美好的祝愿。竹马灯舞活动中的“神马进村、鞭炮迎神”等活动都展现着人神共乐的场景。

2.2 走村窜户 上门赐福

竹马灯舞活动的参与者首先要前往“清源祖师”庙进行朝拜,朝拜结束后,伴随着音乐,竹马灯舞开始进行拜年仪式,活动者手持分别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牌灯,骑着威猛凶悍的骏马开始进村。群众自发放鞭炮、烟花迎接竹马灯舞队伍进村。竹马灯舞进村庄后,按顺序进行新年的拜年赐福仪式。进入群众家后,竹马灯队伍的五匹骏马按顺站成一排,牌灯分别站在两边,喝彩者双手端着装了米粒和用红纸剪成细小的碎纸的碟子(俗称“米粮”),向厅堂鞠躬后开始喝彩,同时撒米粮,骑着骏马的人员,要时不时的回应喝彩师。其意是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安健康,阖家幸福。喝彩的内容却蕴含着先人的智慧,词句中表达出许多祝福,寓意来年美好吉祥。

2.3 洗训烈马 驱灾镇邪

竹马灯舞结束了白天的上门赐福活动,晚上进行竹马灯舞的表演。便随着鞭炮声开始“洗马拆牌”这项最具赣南乡村艺术性代表的表演。竹马灯舞的表演者在经过简单的热身和准备之后,就开始进行“洗马拆牌”表演,在洗马之前先表演跑马:由黑马在前,红马其次然后在黄马、花马、白马;五匹马先在场中央按顺序绕圈走,然后再进行绕“8”字法行走,跑马完后再接着洗马,洗马其实就是表演斗马,先黑马与红马之间搏斗,之后黑马下去,黄马与红马,依次类推。洗马结束后,洗马师开始单独进行表演,内容为:牵马、下口套、下马鞍、喂马、再洗马,洗完马又上口套,上马鞍,最后是训马,其全部表演内容都是洗马师用模拟的手法进行表演。整套动作表演的内容生动形象,颇具民间艺术的风采。洗马师表演结束后后,接着进行喝彩,祈福。

2.4 拆牌对打 武术技击

祈福活动后进行武术表演,在拆牌对打之前,表演者先表演各种拳术展现给大家,亦是表演前的准备活动,表演的套路各有不同,拳法刚劲有力。周围观看人群会伴随着锣鼓,唢呐以及爆竹一起进行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共同享受这项活动带来的欢乐。表演阶段,四个手持盾牌的武士,从四个方向冲上舞台,手持长棍对练,或手持叉对打,或手持大刀对杀,最经典的动作当属长枪对战,真实的还原了搏斗的情景,场面甚是壮观。

2.5 欢送神马 永保平安

经过为期两个周的活动和正月十五的“大闹元宵”之后,在元宵节的第二天,竹马灯舞的工作人员和村里的一些声望较高的人,在乐器的伴奏下,欢送神马返回天庭,以此来感谢神马下凡,庇佑一方平安幸福。当竹马灯队到达本村的河边时,要点好蜡烛与香火以此来跪谢神马,然后把事先用纸扎好的黑、红、黄、花、白五色小神马点火焚烧,在焚烧的过程中,喝彩师要进行喝彩,表示活动的圆满结束以及感谢神马的庇佑。

3 竹马灯舞文化的时代价值

赣南地区宁都一代乡村群众喜欢用敲锣打鼓的方式迎新春,用桥绑灯、跑马灯、游龙灯、竹篙火龙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来闹新春。特别是以刘坑、石上、洛口、肖田、固厚、田头等乡镇的竹马灯舞更加的别具一格。宁都县刘坑村的竹马灯舞活动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较好的传承了客家人的文化习俗,促进了乡村群众的凝聚力,丰富了乡村群众文化,同时也是乡村群众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健康中国,提高赣南乡村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群众健身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3.1 传承赣南客家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认同

赣南乡村竹马灯舞在当地享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客家先民创造并流传至今的客家文化,是赣南乡村文化、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展现形式,这种文化虽经历社会和时代变迁,当今依然是赣南乡村春节时期重要的节庆活动和祭祀活动。竹马灯舞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传播,主要基于乡村群众对神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乡村文化认同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竹马灯舞活动有助于凝聚群众,激励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群众对生活方式、文化生活的共鸣,有助于群众认同和传承赣南客家文化。

3.2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彰显客家文化精髓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在西方优势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文化生存的土壤逐渐被压缩。近年来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撑下,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竹马灯舞作为赣南乡村的特色文化,传承和发扬了客家先民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精髓。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竹马灯舞有利于彰显客家文化精髓,增强赣南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赣南地区乡村文化繁荣,塑造独具魅力的赣南形象,彰显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3.3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满足居民体育需求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乡村文化衰落与城市文化的繁荣形成了鲜明对比,群众在乡村文化形式、内容上可选择性不高。竹马灯舞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广泛,创新传承竹马灯舞等乡村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有利于避免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趋同、文化单一现象,既可以保障乡村文化的多元性,也可以丰富乡村群众的闲暇生活,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同时竹马灯舞作为一项特色民俗体育活动,充分发掘其舞蹈和武术特色,对活动进行简化和改造,取竹马灯舞之运动成分,可以促进民间舞蹈和武术的发展,满足居民体育活动需求,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和全民小康的达成。

3.4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振兴赣南乡村发展

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化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在“绿色崛起”和经济转型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江西把旅游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落实,这种新产业、新发展思路是保持乡村活力的源泉。打造乡村文化特色旅游,建设乡村特色文化小镇可以作为赣南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要把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把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和建设赣南特色体育文化小镇相结合,激发赣南乡村群众的振兴热潮,促进赣南乡村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竹马灯舞活动是赣南乡村老百姓世代相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节庆和祭祀文化活动,是客家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马灯舞活动伴随着客家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是弥足珍贵的客家文化载体,是客家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发展,传统的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正逐渐走向文化边缘,当前我们要深入挖掘赣南乡村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优秀基因,打破以保护为目的的局限传承模式,以着实提高赣南乡村民俗体育文化参与为手段,构建赣南特色民俗体育文化的当代认同发展机制,促进赣南乡村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姜封庆,李海龙,李鹏.城镇化进程中赣南民俗体育开发与保护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4(2):42-45.

[2]刘旻航,付玉坤.民俗体育认知[J].体育学刊,2010,17(1):84-87.

[3]涂传飞,余万予.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6-9.

[4]姜封庆,李海龙,李鹏.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传承与保护机制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27(3):25-27.

Study on the Culture of Folk Sports and Its Times Value in the Countryside of Minnan--Taking the Bamboo and Horse Lantern Dance in Liukeng Village of Ningdu County as an Example

JIANG Fengqing, etal.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2017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乡村特色民俗体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YG2017305。

姜封庆(1983—),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马灯赣南民俗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冬季民俗节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马灯舞:一舞马灯千古传
田野里的马灯
民俗中的“牛”
融入现代元素横林“太平马灯”焕发新活力
民俗节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