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庄子养生健康思想的探讨

2020-11-22邓建达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天道形体庄子

邓建达

对庄子养生健康思想的探讨

邓建达

(广东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广东 东莞 523808)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庄子的养生思想,注重的并不是养“形”,而是养“心”,它的养生主张贯穿了整个庄子的哲学思想,把养心和处世紧密联系在一起。庄子的“动静乐寿”,达观生死,以“游”为内心养生理念,“物我两忘”养生思想,“道法自然”和“有为”至“无为”的精神超脱,是一种心灵自觉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反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庄子;体育思想;本质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不但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而且也辐射至其他国家。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本家文化应该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其中,道家文化涵盖了哲学、阴阳、美学、艺术、医学、文学等等,当然,健康思想在庄子思想中已经体现无疑。而且,庄子把这些健康养生原则进一步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其主旨就是要求人们顺乎自然,以恬淡虚无为健康养生之术。当时,儒家和墨家思想已经基本形成,并在现实社会中和政治领域的思想发生着交互渗透和影响。就《庄子》内七篇所见,儒家和墨家思想无疑是庄子最关注的学派。《齐物论》提到“道隐于小成,言隐荣华”,特别提到的是“儒墨之是非”。[1]以儒家、墨家作为言论的是非争辩,充分体现了儒墨思想在庄子心目中的地位。在庄子的世界里,物永远是次要的东西,人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以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养身、养生思想:以遵循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并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强调自然之道,强调“心”与世界的统一,养心的境界就是人体超越物质世界,达到自然之道的健康。

1 “动静乐寿”,达观生死的精神超越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动静交替,自然之本。庄子在《天道》提到“动静乐寿”,而“动”居四字之首,是因为运动不辍,乃大自然是最根本的规律。这种规律,庄子简称“天道”,亦称天地之道。就庄子总体思想来说,法天道以养生实为庄子之道。庄子认为帝王遵循天道,无为而治,在宥天下;圣人遵循天道,修身养性,动静乐寿,就能使海内信服。从养生学发展史来看,养生当法,“运而无所积”。运动健身是法天道而行,天道“顺之则治,逆之则凶。”这就道明运动自然而然地要备受后人的注重,运动自然而然的会被人们认识到是提升健康的自然之道,这就是我们传承于后人的体育运动思想。此后出现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3]“水流则清,滞则污,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4]“养生者,慎勿失身”,[5]等种种论说。这些论说给世人道明了一个重要观点:一切动的事物都在健康的运行,一切停止不动的事物则污、则病。“乐”在《养生延命录》中提出“人不欲使乐,乐不人寿”[6],庄子在《天道》论“乐”,强调和谐,侧重不同,理则一贯。对和谐之乐,庄子分人乐、天乐两种展开论述。所谓人乐,就是和谐之乐,全社会之乐;所谓天乐,就是人与环境和谐,与自然和谐。和谐是天地之大德,是世界至善之道,也是养生至要之决。庄子在《达生》里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奈何。”这话是说,明白养生之道的人,不会去追求凭养生知识无法做到的事;懂得人生寿命实情的人,不会去追求凭养生知识所无能为力的事。庄子真正的达观,就是超越形体,超越道德,也超越生和死,把养生的境界提升到溶入宇宙大化之中,把生死存亡连成一体。

2 以“游”为内心的精神超越

在庄子的哲学思想里,以“游”为主线,贯穿了庄子的整个精神世界。在庄子看来,作为世界和万物的开始,这里隐藏着它们的真相,万物并不能在万物中获得理解,它们应该回到本原处,即所谓的物之初。[7]那么,物再也不会构成对心的限制,因为和道一样,心可以通万物为一。庄子在他的《齐物论》中论述的道,在一定意义上阐述了精神的内在超越,道游心,心便会沉浸在游与道的逍遥和恬静之中,领略形体之外的整个世界的道法和境界,这可能就是心在运动的最高境界。在庄子的世界里,这一脱凡超俗的观念被称为“游”。“ 游”是养生之最高境界,要达到此境界,必须心无物累。要心无物累,就得去指执著、除成见、泯是非、无好恶、忘彼此、浑成毁、平尊卑、均物我、遗生死,这才能葆光韬晦,颂论大同,照之本明,和以天倪,所以穷年。”这也是庄子养生思想的精华之所在。庄子在《德充符》中,塑造了从兀者马骀、申徒嘉、叔山无趾等一大批形体残疾者的形象,形体的残缺更加凸显出德的完全和充实以及它的意义。庄子用形骸之外的说法,用来表达形体和心灵的分别,形骸之外也就是形体以及与形体相关的一切,这就属于命;形骸之外的心灵才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才是人真正神游的地方。[5]“德,升也。”升就是一种超越,就是对世俗的超越,就是对道德的追求,这是庄子在《齐物论》的观点,“庸”并非无用,而是说庸也是一种用,有它的用途。“庸”意味着功名利禄的放弃,甚至是自我的放弃。这虽然是消极的思想,但在当时庄子生活的社会背景下,也是一种生存的哲学。这就是庄子得道后对人生的审视态度,只要游心于道,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3 “物我两忘”的精神超越

庄子要齐同物论,非先忘“我”不可。忘我,并非丧失自我,而是要取掉纷繁复杂的“诸我”,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那便是一个澄明净澈的本我。才会感觉到那宛若“皓月千里”的质朴与纯净。才能在经历了苦痛、忧患、孤寂与变故之后感受不要偏失自己的可贵。在内七篇中,“忘”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字眼,“忘”在庄子哲学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忘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是作为功夫的忘。譬如《德充符》中提到的“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是要人们忘掉形体,而不是忘掉德行。忘掉他们,可以让心灵保持平静,从而达到合一的状态。其二是作为境界的忘。心一无所有,因此是虚静的,虚静的心因为从物和有形的世界里摆脱出来,因此就可以达到无所不有的状态,与道合一。庄子的“物我两忘”的精神超越是通过否定充满矛盾的现实世界,从而形成“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的养生理念。另外,庄子还提出了追求健康与长生的“导引”、“养形”之术。庄子把生命的来源归结于“气”,然后在“养形”与“养神”之逻辑的基础上提出来“养形必先之以物”、“形不离而生忘者有之”的观点突出强调精神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进一步升华了以往理论上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庄子生活在群雄逐鹿、政治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他把精神寄托以神,神性的追求意味着选择过一种心灵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恬淡虚无、心意自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精神上获得绝对的自由,在庄子的世界中这绝对不是虚无,可以重生出光明,即所谓的虚室生白,这种重生是一次磐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超越。虽然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这就是庄子养生哲学的外延,即在错综复杂荆棘遍地的环境中找到一个安全存生之处的一种精神向往。

4 “有为”至“无为”的精神超脱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疲惫的追求无限的知识的话,简直疲困至极,做好事不要沾上名利,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以自然之理作为常法,就可以保护身体,可以健全生命,可以蓄养精神,颐养天年。这是庄子在养生主中的保全生命之道。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得出,庄子提倡生命要遵从自然之理,不能违背万物的本质和生存的规则处事,这样,生命安全,健康安全,生命的时间合理。他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谓也”[8]。这就是说,无为是自然之道,而法天地行之以身,即“道之真以治身”。庄子在《至乐》说“至乐活身,唯为无为几存”。在《天道》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8]。无为才是养生之道。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就养生来说,人的本性不应用“治”来管制,应放任发展,使之顺乎自然。在庄子的心目中,恬淡无为,不争名利,不结党营私,精神上天然解放,生活上纯朴自足,人与人互不伤害,就是养生至道大行于世的理想王国。庄子在《马蹄》中论述马变得奸诈如盗,人失去淳朴本性,都是“治”所造成的,也正是有为之后果,所以达到养生至真之道,必须无为。庄子认为怕死忧贫、劳心苦身、追求富贵、贪图享乐,对养生来说,是外行,是疏忽。所以通道活身,必须去掉忧虑、怡然自得、随物变化、顺乎自然,强调无为、超越生死、安于所化。庄子从“有为”至“无为”的精神超脱,是其养生的精髓之所在。

5 结语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养生理论,对我国古代医学和健康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作者的创作原意。他的养生思想是超越了外在的“形”,是一种身心超速脱凡的行为观,更是一种心灵和生命内在精神的超越。他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从消极的角度看,便是对社会消极的逃避,从终极程度看,是掌握存在于事物内部中的内在规律,以便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合理见解,是一种身心尊重大自然规律才能健康达生的自觉追求,所以能安时而处顺。

[1]孙通海译注.庄子——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18.

[2]吕不韦著.吕氏春秋[M].中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56.

[3]高文柱著.跬步集——古医籍整理序例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145.

[4] [宋]蒲虔贯撰.保生要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5.

[5]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96:221.

[6][南朝]陶弘景,[元]丘处机著,钱超尘主编.养性延命录摄生消息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1:87.

[7]屈海燕.生存优先于救世——对庄子哲学的再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18.

[8]柴元中著.养生解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Discussion about Zhuangzi's thought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ENG Jianda

(Medical University of Guang Dong, Dongguan 523808, Guangdong, China)

邓建达(1962—),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天道形体庄子
早春
天道
得心应手
漫画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