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

2020-11-22郭振新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服务体系

郭振新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

郭振新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文章分析“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体育与社会服务的关联,提出从高职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设社会服务体育人才资源库、学校体育资源社会服务和体育志愿协会管理等方面构建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为加快高职体育的专业特色建设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双高计划”;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

“双高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对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指导意见,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1]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体育社会服务是指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专职实施的具有多元结构特征以及多层次社会职能、学校体育专业教师参与并起组织及指导工作的,以满足高职学生不同的体育发展需求为宗旨的体育社会服务的整体组织结构。[2]查阅我国近年来有关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文件和文献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会服务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体育资源的配备不足;体育服务以服务于体育教学为主;社会服务理念较陈旧,体育社会服务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中,部分学者提出了相关观点: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建设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平台、职业培训平台等措施[3]。而国外相当多国家是重视体育场馆赛后服务民众体育的发展、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社区方向发展的,如法国、英国等。借鉴他们的成功案例对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能起到促进作用。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机构组织和实施体育教师参与、同时能满足学生在不同的体育发展需求的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是现实高职社会发展需要。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实施高职体育社会服务,能增强学生责任心、自信心、培养高尚品格;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需求的就业竞争力。体育教师在服务体系中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目前,有关“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的课题研究欠缺。因此,高职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特征,依据高职体育服务的目的、内容,从学生今后就业岗位特性出发,使体育服务于专业,服务于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双高”的建设目标是:“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满足高职院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保障,形成良好的体魄,为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为所学专业特性和就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构建起彰显实效性与适应性的高校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无论是对高校体育自身的发展,还是对高校教育体系整体性效果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2]。

1 体育社会服务体系与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内在关系

1.1 “双高计划”是深化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 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5]。“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体育是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在体育教学中注入中华体育精神,可培育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体育理念、体育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其为社会服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专业人才保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关联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衡量“双高计划”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双高计划”是高职教育秉持的办学主线、办学理念的升级,对高职体育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指引作用。产教融合平台、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区域发展也是“双高计划”的重要思维,对高职体育服务体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为高职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理念。

1.2 “双高计划”建设充分展现出高职体育服务以人为本的时代育人情怀和担当

“双高计划”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双高计划”建设担负着“立德树人、创新服务”的时代重任,在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强调对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良好品格和职业服务精神的塑造,充分显现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这也正是高职体育服务构建的现实要求。

1.3 高职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内在要求

“双高计划”明确指出建设目标是: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6]。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满足高职院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保障,形成良好的体魄,为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为所学专业特性和就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可知,加速高职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也是“双高计划”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 现阶段高职体育社会服务的基本特性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源、阳江、罗定三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本研究设计了《参与体育社会服务》调查问卷,对3所学院的38位领导或教师和16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从表1可见,参与体育社会服务人员中主要是体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为主(31.3%);师生参与校外的体育服务很少(24.5%)。三所高职都开设有体育专业,都有明确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服务体育教育为主,兼有健身、游泳救生等职业培训考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馆在保证学校的教学、训练需要的同时由社会实体管理及经营承包、社会资源共享;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承接揭阳市升中体育考试裁判工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与当地的教育或体育管理有联动,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同时,体育专业或体育运动爱好的学生也热心参与,经常联合举办各项体育活动。综合这几所高职体育社会服务情况: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的体育教学、当地的体育管理部门举办活动等,体育服务的面狭小、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表1 教师、学生参加体育社会服务统计

N(60人)是否是体育专业的老师或学生参加过体育社会服务参加过校内的体育社会服务参加过校外的体育社会服务 教师(38)体18非20体18非8体18非6体8非2 学生(160)体47非113体47非14体47非2体40非1 占总数比例31.3%63.9%31.3%10.6%31.3%3.8%23.1%1.4%

注:体--体育专业;非--非体育专业

3 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

3.1 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系

学校在不同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规格上都有其特定的要求。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于培养社会服务型人才,高职体育专业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专业服务人才。相关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要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重新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完成顶层设计的优化,并制定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导向的原则,面向学校所在地方体育、文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自己学校特色的体育社会服务人才目标。

3.2 利用高职体育教师的人才资源构建地方特色体育专业人才服务平台

在国家2016年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背景下,仍保留体育行业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中包含网球、健美操、游泳等47个项目[7]。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都有28人左右,各体育专业的师资都基本配备。体育人才资源丰富,教师职称和学历都较高,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不应仅仅作为学校资源的一部分,也应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在保证正常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之余,利用特有的体育资源为社会服务,为全民健身服务,达到社会资源共享。高职院校统一登记造册,指定各运动项目的负责人,与当地政府的体育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相协作,利用体育指导员的特有体育人才资源,构建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社会服务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整体队伍发展水平制约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8]。

3.3 建立健全相应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培养体育服务创新人才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的地方,当然要有健全高效的组织管理结构体系。现高校教育事业是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的,结合我省高职院校的特点,将组织管理结构体系划分为五个层级,统筹层级的决策者是学院书记、院长,制定战略目标;计划层级的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拟定实现战略目标的计划;项目层级的是系部书记、主任,拟定实施计划的步骤,安排好工作任务;任务层级的是教研室主任,落实工作、执行完成任务;活动层级的是教师,执行具体的各项体育活动,教导、管理学生。通过补充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建设,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在对体育教师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有意识的建设和创新教师资源绩效管理机制[9]。合理配置体育教师队伍的人才结构,加大体育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从而培养服务于地方建设需要的体育创新人才。

3.4 高职院校与社区体育联动与服务机制,构建社会体育培训平台

3.4.1 高职院校与社区体育工作的联动与服务

为推动高职体育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社会服务的发展,大力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必须加强高职与当地社区体育工作的联动。社区体育工作与高职院校通过体育协会建立起两者互动的体育实践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体育工作为手段方法,发挥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专业知识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建立社区全民健身健美协会、体育技能培训中心、社区体育指导中心、体疗康复管理中心等;学校与社区管理联办体育培训中心以及体育社会服务产业。高职院校与社区体育工作的联动与服务中,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同时也提供低偿和快捷的体育社会服务满足地方的需要,并对当地社区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在联动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高职院校与社区之间的良性联动。

3.4.2 体育志愿者服务与社区体育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制订和完善体育志愿者服务制度,与社区服务紧密联系。体育志愿者是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学校周边的社区、工厂、企业和乡村为具体服务点,以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体育娱乐游戏开展和组织管理工作,不图物质报酬自愿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人[10]。高职院校体育志愿者是以体育专业教师、学生为主体,体育运动爱好者、体育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组织活动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更能提升学生的体育团队精神、服务社会的崇高品质。高职院校体育志愿者具备较高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水平,并且志愿者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奉献爱心,发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必然会得到当地群众的尊敬。

3.5 构建高职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具备较完善的体育资源,合理利用高职院校体育场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体育设备、场馆设施向地方群众开放,对外开放是在满足学校正常教学活动、训练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特有价值而面向社会开放,可减缓社会体育场地、设备设施紧缺的矛盾。学校要专门成立一个体育场馆对外服务的管理部门,不仅在空间上还要在时间上发掘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职能部门开展合作,联合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完善和开发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学和训练提供更好的服务,为高校周边市民提供优越的体育活动环境。

3.6 政府和学校都要重视政策性支持体育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

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完成培养服务型人才的目标,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相关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职体育社会服务与地方体育合作的开展。高职院校也要以新的目光审视体育专业,加大对该专业的投入,帮助该专业完善师资队伍,完善参加体育社会服务的有关制度,为高职体育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师参加体育社会服务或到企业锻炼要做到同职称评定相结合、同教学需要相结合、同比赛相结合、年终绩效相结合;对学生参加体育社会服务的在综合测评、学业成绩等给予更多的体现,使得体育社会服务能顺利开展。

4 结语

高职院校师生参与体育社会服务是当地区域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学中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师生参与体育社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总之,体育社会服务体系构建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完成建设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开展全民健身的核心内容。发挥高职体育专业特色、提倡资源共享,为“健康中国”提供体育社会服务人才与理论依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6-9.

[2]王成.新常态下辽宁省高校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J].电大理工,2019(1):71-72.

[3]刘月.“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J]. 辽宁高职学报,2018,20(6):11-13.

[4]刘琦.体育场馆在高校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 商,2015(35):290.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mtent/201902/13/comtent_5365341.Htm.2019(4).

[6]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

[7]朱秀清.高职体育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创新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7,39(3):94-97.

[8]刘一兵.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86-187.

[9]刘永科,樊艳,张娅.“能力本位”理念下的高职体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9):84-88.

[10]刘欣然.论高校体育志愿者队伍开发的现实意义[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77-78.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rvic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PE under the “Double High Plan”

GUO Zhenxin

(Lu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uoding 527200, Guangdong, China)

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项目(粤高职研〔2019〕7号(GDGZ19Y142))。

郭振新(196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健康。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