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足球课堂趣味性研究*

2020-11-22郑美琼

运动精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趣味性足球

郑美琼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足球课堂趣味性研究*

郑美琼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福建 莆田 351100)

文章在分析相关概念界定,以及小学体育足球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强调趣味性的意义基础上,强调比赛情境的创设,升华学生的体育情感;以“互动式参与”进行动作分解示范,规范学生足球运动行为;以趣味体验的方式组织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进行有侧重性的总结与评价,指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四方面入手,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足球课堂趣味性教学的路径作出明确论述。

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核心素养;趣味性;概念与意义;路径

就足球运动的作用与价值而言,不仅有助于人们增加自身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运动的激情,从中生成体育运动的情感,这也正是校园足球运动全面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校园足球的全面推广与落实,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所以足球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成为重中之重。但从以往小学体育足球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来看,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显然不能得到良好的培育,并不能发挥出足球运动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全面增强小学体育足球课堂的趣味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小学体育足球课堂的趣味性显然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1 相关概念

1.1 体育核心素养

所谓的“体育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经过参与体育学科的学习,能够能掌握并形成终身体育所需要的、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这些既是当今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也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广大教师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所在。

1.2 足球课堂

足球课堂指的就是以足球运动为教学内容,采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的全过程。其中,内容包括技术、战术、实践三个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增强体质与心理健康。随着当今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足球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方法主要体现在学生独立探讨和教师全力引导两个方面,目标在于增进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敢打敢拼、正视成败的意识,确保足球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载体。

1.3 趣味性

“趣味性”一词最早出现在新闻传播领域,指的是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内容能够吸引受众的情趣,具有极强的人情味。随着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趣味性”一词也逐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备受关注,指的就是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参与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满足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的基本心理需求,这也是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质之一。

2 小学体育足球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强调趣味性的意义

2.1 有助于学生足球运动情感的培育

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是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必然前提,而兴趣的产生则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全过程的趣味性所在,对足球产生浓厚的情感,领悟到足球运动既要有拼搏精神作为支撑,还要有精诚合作作为重要的依赖,由此激发出运动参与的热情。这恰恰是学生积极投入到足球课堂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和强调趣味性自身意义的直观呈现。

2.2 推动学生正确感知足球运动的魅力

结合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来看,学生运动能力的全面培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表征。而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要有丰富的、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作为渠道,让学生愿意更积极、更主动参与,体会运动的快感。在运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足球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在意志品质的培育,还是在合作精神、规则意识的培育上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恰恰是小学体育足球课堂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

2.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参与习惯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中,明确指出了运动习惯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素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都能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逐步实现自我提升身心健康水平。为此,在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从这一方面就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无疑是让学生能够更愿意主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最大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这必然会加快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为学生体制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3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足球课堂趣味性教学的路径

3.1 强调比赛情境的创设,升华学生的体育情感

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来看,浓厚的运动兴趣无疑是最为根本的因素,而兴趣激发的方法并没有在教材或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出来,需要广大教师进行不断深入的挖掘和总结,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特别是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下,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更要将学生运动兴趣的全面激发放在首位,因为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学生升华体育情感,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沉浸于运动的快乐之中。在此期间,为学生创设出理想的运动情境显然是明智之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足球运动中具有明显的趣味性。以《射门技术》教学为例,实际操作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善于以问题为导向,汇聚学生关于足球运动的视线。在进入到课堂导入环节后,教师要先向学生提出“当今世界足坛谁的定位球能力最强?”这一问题,因为观看足球比赛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很多学生并不参与足球运动,但是却很愿意观看足球比赛,也有自己喜欢的球星。所以,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作为前导,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视线汇集起来,这毫无疑问为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提供了良好契机。第二,要强调相关赛事资源的运用,引导学生无限接近课上所学内容。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里,教师要将课前准备好的相关赛事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其目的就是让真实的比赛氛围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赛场不仅竞争激烈,同时还有无数的感人瞬间。在学生得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后,教师不能急于说出谁对谁错,而是要以总结和概括的语言向学生表述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与球星定位球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进而导出本课的主题。这样的课堂导入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导入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仅有着明显的趣味性,同时还能让学生的体育情感得到培养乃至升华,为接下来课堂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3.2 以“互动式参与”进行动作分解示范,规范学生足球运动行为

动作分解与示范是有效传递足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确保学生基本技术掌握规范性的首要环节,是帮助学生运动行为保持规范的主要平台所在,从而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是,从动作分解与示范的过程出发,单纯的动作要领讲解与示范显然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度也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在强化其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组织形式上做出改变,而“互动式参与”自然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以《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教学为例,具体操作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学生队形应摒弃小范围集中朝向一个方位。从以往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全过程来看,教师主要采取的动作分解与示范的方法在于“镜面示范法”,教师与学生往往是面对面的进行动作讲解,学生只是去“看”和“听”,被动性不言而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规范的足球运动行为养成。基于此,增加动作分解与示范环节的趣味性,教师要将学生的队形加以变化,让学生以“双层圆环”的形式列队,前后学生要相互错开,并且教师在动作示范的过程中要与一名学生共同完成,这样方可确保学生在任何一个角度动能看清教师或“示范生”的动作,而后者也会为其他同学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第二,要让学生承担起“动作示范员”和“动作观察员”的角色。在教师与“示范生”针对“支撑脚与球之间的距离”、“触球脚接触球的位置”、“摆腿的幅度”、“出球的力度”、“停球时的触球位置”、“球的缓冲动作”等多方面进行分解与示范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斜对角的同伴两两相对,将其动作要领进行模仿,并且要针对同伴的动作要领运用情况做出及时的纠正,并将正确的动作加以示范,这样学生在相互示范和相互纠正的过程中,自然会以“规范自己动作”的心态去完成动作要领的模仿,这不仅让新技能传递过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尽可能规范自己的足球运动行为。

3.3 趣味体验的方式组织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

从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组成角度出发,动作分解与示范是课堂“基本部分”的首要一环,是教师“教”的具体体现,但是教学不仅要有教师“教”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毫无疑问更是重中之重,如何让学生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就成为关键所在。以往“硬性练习”的常态化思想显然要颠覆,必须在该环节中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趣味性,同时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遵循规则。以《足球控球练习》教学为例,具体操作应由两方面构成:第一,大力开展“项目化”练习活动。在进入到“随堂练习”阶段后,教师可将标准足球场换氛围5-6个小足球场,向学生明确“控球技术分组对抗”这一项目主题,同时向学生阐明在对抗过程中怎样控球减少被抢断的次数。在这一过程里,要鼓励学生自行分组,确定对抗的对象,自行开展相互监督、改正和总结经验,让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会影响到自己技术发挥。在该阶段临近尾声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并说出自己在规则上的一些看法。第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对弈及集中启发的空间。在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成果展示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成果之间的“对弈”,也就是说每组学生要针对学习成果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也要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学生分享,启发学生能够感受到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为什么控球会经常被断,帮助学生深刻意识到就是自身在控球时规则掌握并不充分。最后教师要为之提供集中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足球运动中的规则,帮助学生强化项目学习的成果。在这里,学生随堂练习部分的自由度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趣味性也由此体现出来,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规则是足球运动打造理想环境的根本所在,不仅学习成果能得到有效增强,同时规则意识也逐渐建立起来。

3.4 有侧重性的总结与评价,指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般结构来看,课堂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组成,其作用与意义不单纯体现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让学生知道课上学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会了什么、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怎样高效利用课外时间加以提高,并说出自己关于课上学习的一些看法。这样的总结与评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还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恰恰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深层次的体现。为此,以“双主体”形式进行有侧重性的总结与评价是理想之选。以《脚背正面踢球》教学为例,具体操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放松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行课上总结活动。在课堂总结部分,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身心放松活动时,引导学生共同说出“支撑点及脚触球部位”,以及“踢球的力度与方向如何掌握”,然后将课上互动以及趣味体验的全过程说出来,再将注意事项加以补充,确保学生课上能真正意识到学了什么,自己经历过哪些快乐的瞬间,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技能结构提供一个空间。第二,全面落实“教评学”与“学评教”活动。在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的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加以点评,随后要针对学生课上与教师的配合,以及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合作、趣味练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评价,并向学生提出“成功源自于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之间的配合是极为重要的,并向学生传授课后不断加强彼此之间默契配合的有效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审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从中找到原因,逐渐树立健全的人格,更能养成持续参与足球运动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评价教师“教”的过程里,教师要将话语权再次赋予学生,让学生针对课上各个环节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在整理后作为今后教学方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不仅有助于更好的指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更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增强。

综合以上述论点不难看出,小学体育足球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是全面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教”与“学”的趣味性无疑是关键所在。然而,不断强化小学体育足球课堂的趣味性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教师不仅要立足个各教学阶段在学生核心素养上的培育目标,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就其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由此方能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全面培育的目的。为此,如何不断深化上述四项工作就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今后教学与科研的侧重方向,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1]谢树茂.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7(4).

[2]曾艳君.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足球教学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

[3]钟典模,贺扬.试论课堂教学中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五大策略——以体育健康课分组分项教学中的足球课堂为例[J].新西部,2018,462(35).

[4]孙金华.小学体育课足球教学之我见——快乐小足球[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

[5]马秀花.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分析[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0).

[6]周涛.足球游戏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学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On the Interest of Football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PE under the View of Core Literacy

ZHENG Meiqiong

(Yif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Putian City, Putian 351100, Fujian, China)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莆田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CX-2019065。

郑美琼(1977—),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趣味性足球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快乐足球
中学生校园足球运动的有效开展模式探讨①
以画之名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趣味几何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