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寿山石雕艺术的审美

2020-11-22黄剑飞

名家名作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雕

黄剑飞

寿山石雕艺术起源于南朝时期,从简单粗糙的凿刻,发展到如今异彩纷呈的风格,历经了长时间的审美演变。寿山石以其天生丽质、温润可人的材质,令历代雕刻好手心摹手追,凭借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雕刻技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件件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积淀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寿山石雕的审美价值来自各因素之间的巧妙而有机的结合。

一、丽质天成材质美

寿山石晶润莹洁、通灵温润、色彩斑斓,各种颜色交相辉映,纹理婀娜多姿,气象万千。古往今来,造就了无数美妙绝伦的艺术品,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雕刻家。

论质地,寿山石质地灵通、润而易攻。在寿山石中,最负盛名的田黄石,其色泽温润、肌理细密,上手特别的绵润细嫩,油脂感极强。水坑石因为常年浸泡于地下水之中,因此大多光泽度极高,而且多呈冻地透明状。山坑中的芙蓉石深得古代帝王将相的宠爱,更是有着“国石之母”的美誉。它不仅颜色明艳,还有着胜似婴儿肌肤的质地。寿山石印章或把件若经常用手抚摸把玩,经过手掌的摩挲和肌肤油脂的沁润,会形成包浆,呈现出古朴的韵味。

论颜色,寿山石五彩斑斓、俏丽可人。可以说是“人间诸色它具有,人间所无它也有”。古语也赞其“或妍如萱草,或倩如春柑;白者皆濯濯冰雪,澄澈人心腑;望之如郊原春色,桃李葱茏……”寿山石中有许多品种都是根据色彩来命名的,如桃花红、晚霞红、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等。正是由于它的鲜艳夺目、五彩斑斓,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寿山石之所以呈现出灿若云霞的缤纷异彩,是由于在其形成以及在埋藏过程中其他矿物的渗入。具体说来,与氧化铁、镁、钾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关。三氧化二铁的含量越高,石色就越浓郁。如含铁多的呈红色,含铜多的呈绿色。各颜色混杂时,就会形成美丽的花斑纹。①黄宝庆、黄键琳编著:《寿山石投资收藏入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论纹理,寿山石纹理变幻莫测、极具特色。寿山石常见的纹理形态有“点状”“丝状”之分。“点状”纹理中,有桃花纹与朱砂纹;丝状纹理中,有萝卜丝纹。萝卜丝纹出身于高贵的田黄石,有一种空灵缥缈、若隐若现的含蓄之美,因此也被当作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卞二济的《寿山石记》将寿山石具有万千变幻的纹理,与自然山水、绘画中的美妙意境相比拟:“其峰峦波浪,縠纹腻理,隆隆隐隐,千态万状,可仿佛者”“如米芾之淡描,云烟一抹;又或如徐熙之墨笔,丹粉兼施”。

二、巧夺天工技艺美

寿山石雕是自然与人工艺术的结合。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雕刻技法。因材施艺,巧用俏色,是寿山石雕的艺术特色之一。

寿山石雕经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在创作之前,雕刻者首先要“相石”。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创作中有“一相抵九工”之说。②方宗珪:《寿山石全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清代高兆《观石录》也提道:“石理不一,相石为难。”③杜绾:《云林石谱》,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版。

所谓“相”,就是审其形、度其势。相石,即细心察看石料的质地、纹理、形状和色泽,并据此来考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确定初步的造型。一块寿山石,优秀的雕刻者可以看到它里面藏着的生命物象。这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审视,这种审视是确定雕刻主题的关键。在布局构图上要遵循的审美原则不仅包括构图的比例平衡、色彩的协调对比,还应注意节奏。既保证审美的多样,还要保证审美的统一。

相石还要做到“避格取巧,掩饰瑕疵”。任何石材的表面都难免会有一些裂痕、砂格或不纯的色块、斑纹等,即使是田石、水坑冻之类,也难免存在微庛。田黄等独石又常常包裹石皮。这就更加需要雕刻者在相石构图阶段充分考虑寿山石的纹理、俏色等特点,尽量遮掩石坯上的裂纹、砂格。如薄意大师林清卿就极善于“利用石之病,而反见天然”。在保护原石形状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杂质“化”得一干二净,可谓“点石成金”。

雕刻者通过相石确定作品造型,还需要通过另一种雕刻技巧“俏色”,保持寿山石自然色泽被充分利用,体现它的天然之美。同一块石头的颜色变幻无穷,各种颜色融合在一起,激发出雕刻艺人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巧色的利用形成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审美价值极高。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巧妙利用寿山石内蕴的天然五彩俏色,雕刻成肖似天然的各种名花硕果,为寿山石雕辟出了一条利用天然色彩雕刻花果篮(篓)的创作蹊径。

三、意蕴悠长内涵美

福建寿山石雕的起源与发展深受中华传统雕刻艺术和闽越文化的影响,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纵观寿山石雕发展历史,优秀的石雕艺人都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书法、绘画和古典文学都有一定的造诣,对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刻的体悟。如寿山石雕的“薄意”技法就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的独特艺术。在石头表面进行雕刻,融入了中国画的作画原理,在方寸间展示人间万象。其雕刻手法尤其注重意境和气韵,对构图布局进行精心设计,典雅和精致是其所强调的重点。这不仅表现出雕刻者娴熟的雕刻技艺以及深厚扎实的雕刻功底,还体现了雕刻者在国画篆刻、书法以及诗词音律方面的造诣。

寿山石雕创作观念继承了古典与师承的艺术传统,注重形式与精神内容表达。内敛、含蓄、端庄又不失大方的传统气韵,与寿山石温润凝腻的自然之美可谓相得益彰。石本无语,观者觉其有声。优秀的寿山石作品往往能把一些美学的精髓、艺术的思考上升到一种文化思考,一种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命力的思考,从技艺的境界升华到了艺术的境界。因为浓缩了一个伟大时代的人文精神内涵、一位艺术家用心的艺术创造以及精湛的雕刻技艺,才使得这些作品成为人类不朽的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之后,众多西方外来美学理论与艺术流派传入中国,新老寿山石雕创作者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学院派教育体系的进修与深造,传统的寿山石雕艺术也逐渐受到了这些西方美学甚至是哲学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古代的寿山石雕刻工艺相比,当代寿山石雕艺术家在传承传统雕刻手法的基础上,在雕刻素材、表现形式上也有了更新和突破,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独创性。他们恪守传统,却从不墨守成规,以敏锐的洞察力提炼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使传统的寿山石雕注入了当代的元素。通过雕刻技法的多样化、质地与色彩的丰富性、文化内涵的独特性来传达特定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以及创作主体的美学思想和价值追求。

四、小结

历经数千万年大自然孕育生成的寿山石,以其绚丽华贵、晶莹剔透的天然色泽和纹理向世人展现了它的自然美,吸引着众多的寿山石雕创作者不断地对寿山石雕艺术风格进行探索,同时也推动着寿山石雕艺术审美的发展演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寿山石雕艺术家不应因循守旧、循规蹈矩,不能仅仅靠石质、石材取胜,还要自觉从文化的高度去推动创新,在创造雕刻艺术的高附加值上下真功夫,这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性创新。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雕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不灭的初心(节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兽医也能做“御医”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