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中国山水画世界

2020-11-22卢子夜

名家名作 2020年12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山水

卢子夜

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作为国画分支的山水画也在不断进步,早在7000多年前,先祖就会用涂色和线刻表达图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作为文人配画,到清代的摹古保守,再到现代的发展,山水画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画史上占据一席,备受推崇。本文从山水画的滥觞、哲学理念(宋明理学)、笔墨形态及文脉传承等方面,简单地阐述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与体会。

一、中国山水画的滥觞

(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方最早的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我们得以窥见,虽然此时画中开始出现了山水形象,但却处于配图地位,只是为衬出人物形象。魏晋时期士人酷爱文学,思想文化氛围极为自由,由此促成了山水画的萌发。隋唐时期,山水画快速发展,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主要是展子虔,他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绘制了著名的《春游图》。

唐代山水画全面发展,当时不仅出现了青绿与水墨并举的流派分立现象,更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尤其是李思训创立了“大斧劈皴”,为此后山水画中“皴法”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以王维为首的一批文人墨客,与之相反,创造了水墨山水,广受喜爱。王维由此获得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称号,除此以外,明末著名理论家董其昌也在自己的绘画理论中将王维称为“南宗鼻祖”。

经过安史之乱的分裂,五代十国的动荡不安,国家迎来了宋代的统一安定。宋朝时宋明理学形成,而山水画便是程朱理学的图示呈现。随着宋明理学修身方式的成熟,山水画走向高峰。郭熙的《林泉高致》则是对山水画发展的最好总结,其中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关于中国山水画中的透视、构图理论“三远法”和“常识比例”,这是山水画中等级制度的体现。宋代文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人画派”。文人画最早由苏轼提出,并称为“士人画”,而且不断受到其他大家支持。元代以后,文人山水画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山水画中的主流,最为典型的代表即为“元四家”。黄公望是此时极为出众的代表人物,他的《富春山居图》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都开始追求一种“无人间烟火”的境界。明代时期,出现了院体画,出现了“浙派”。而令人遗憾的是从清代开始山水画逐渐失去了生机,士人虽重视笔墨,但作画日趋模式化,爱好摹古。发展至此,山水画逐渐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

(二)伴随着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哲学理念(宋明理学)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一直备受瞩目,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之中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理念也一直是人们所不断探寻的目标。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主要以儒、道、佛三家为主流。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碰撞,对文人的处世态度、人生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为丰富并且影响最大的要数宋朝的“宋明理学”思想。随着宋明理学新的修身方式的成熟,山水画达到了顶峰状态。理学家用对天理世界的冥想来代替玄学和佛教的修身,山水画的制作和欣赏也正是在宋明理学的修身中被定位的。当山水画创作成为表达自然之理和宇宙天道的一部分时,山水画的欣赏也就成为理学家修身的“审美”形态,这就赋予了山水画远远高于其他画作的重要性。然而,理学真正触动文人改变思想的原因,在于在理学出现之前,士大夫对政治只有两种选择:“治国平天下”或“退隐山林”。而理学开创了第三种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不同于魏晋名士游山玩水,当然也有别于佛学对空的思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两者兼有之,这正是文人在画山水时在崇敬内心下“卧游”的精神实质。《论语》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宋朝的名士都受理学影响,争相登山临水,乘兴写诗作画。因而在宋朝,山水画内容无不外乎为“斜风细雨”“水天一色”“万壑争流”“疏林夕照”等,极富有意境之美。

不同的哲学背景导致不同的艺术追求。西方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开始“模仿自然”“追求真实”,而中国艺术背后的却是一种生命哲学,中国绘画是以“传神”作为审美的标准,它是中国人特有的表现形式,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表达出了文人们当时的内心所想,并通过传神的笔法将感情寄托于纸上,力求人的主观内心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和表达,进而获得心灵的慰藉。

二、中国山水画精神

(一)中国山水精神意义

中国山水画不像西方山水画一样,它需要描绘出物体的形与神,神就是隐藏于山水之间的精神。南朝画家及理论家宗炳说:“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意思就是他认为山水画的功能就是以体现圣人之道为主,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山水精神通过外形的表现而被表达出来。古人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如果带着某种情感去画,并有意识地把画面处理成自己内心想法的样子,那么欣赏者就能通过观画看到与画家一样的山水情怀与精神,这种精神是山水画的命脉所在,可以滋养心性,沁人心肺,涵人胸怀,真正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中国山水精神的文脉传承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山水画艺术自隋唐产生以来,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至今长盛不衰。从魏晋以后,人们关注山水,喜爱山水。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出现了“古迹”让位给“胜迹”的现象,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新山水画”。虽然这一趋势与宋元以来的山水画发展方向相反,但这种画法并未抛弃传统笔墨,甚至还依赖于古代笔墨的运用,在题材上有了新的创新,这就使人们重新思考传统山水的精神价值,从而更好地与当下进行衔接与转变,推动山水画的不断脉脉相传与发展。

三、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笔墨形态

有人说: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血液,是山水画的灵魂。笔墨能够使画面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表达出别具一格的意境,体现出审美情趣。它随着画家的审美水平而转变,同时也随着山水精神的改变而改变,是画面传达审美情趣与呈现画面结构的形式语言。中国山水画长期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历史悠久,笔墨形态丰富多变。

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色彩、笔墨和图式。所为色彩就是画面中的颜色,烘托画面气氛,使画面更加有冲击力与丰富性。笔墨是笔法与墨色的结合,笔法要苍劲有力,顿挫在方寸之间,通过点、线、面描绘对象,强化视觉特征。古人常说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燥”,以不同墨色,即可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图式就是整个画面的构造关系,用于体现整个画面的完整性与形式感,巧妙的构造关系可以使画面更具有意境之美。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的载体与工具,而时代性是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山水画笔墨形态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山水画笔墨形态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线条以流畅淳朴、粗壮有力为特征,新石器时代人将其勾勒在彩陶上来表达中国山水之美。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色彩变得富丽华贵,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却是清新淡雅。宋代山水画重诗意、境界、情意,融书法于山水画中。元代山水画笔墨酣畅、笔力雄厚,有“石如飞白木如籀”的书法意味。明清时期的山水画,画派林立,传统画派与创新画派争相斗艳,笔墨更是日新月异。

中国山水画有着东方之美,民族之美。西画注重形体结构写实,而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宣纸、毛笔、水墨是它的物质材料。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山水画则是线和水墨的协奏。清代大画家恽南田曾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现代山水画大师关山月也曾说:“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有无笔墨,成为评价山水画的重要标准之一。好的笔墨效果,精湛的笔墨功夫,是中国山水画家终生追求的目标。

四、总结

中国山水画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精湛。它代表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之源,悠久且意境丰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与智慧。古代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加注重形神兼备,将自己的想法于山水意境之间巧妙地表现出来。现代人继承了古法,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了创新,推动着这一种类不断发展到其他领域,使山水画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学习。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山水
《山水间》
赵雷:忘我于山水之间
笔墨童年
山水朋友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