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①

2020-11-22陈旸张鹏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湘潭体育锻炼体育

陈旸 张鹏宇

(1.湘潭大学体育教学部;2.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健康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从近几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来看,我国国民体质总体上虽有所上升,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大学生健康状态堪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近视和肥胖比例也在不断增长,甚至部分指标出现“阴盛阳衰”的反常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1]。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参与体育训练,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健康中国”战略的新形势,我国高校体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高校体育课程必须寻求新的突破,改革迫在眉睫。

1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落后,亟待更新

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影响,体育课程从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就一直未受到重视。学校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文化专业课和学生的就业选择上,体育课程边缘化现象愈加严重,致使体育教师自身也没有给予体育课程足够的重视和自信,所以在体育课教学时,经常怀着“得过且过”和“完成任务”的心态,只是做一些常规动作的指导,教学内容流于表面,并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没有认真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能锻炼。

另外,很多高校存在教师阻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某些体育教师因为观念老化不懂变通,对教学改革持反对态度;某些教师因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而不愿改变,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消极对付,甚至采取干扰、阻挠的方式;某些教师由于对教改认识理解不足,虽做了些改变,却也碌碌无为。以上几种情况的产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落后。

1.2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

人才培养是开展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仍然以”教师主导,学生配合”作为主要模式,上课的流程大概是“学生热身准备—老师讲解内容—分散练习”,这种模式并没有很好地与此目的相契合,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学生只会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逐渐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独立发展。体育教学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社团活动、各项比赛的开展都给体育教学提供了诸多可能性。

加之受到竞技体育思潮的影响,一提及到体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竞技性,仿佛只有站在领奖台或是奔跑在赛场的人才算是真正地参与到体育中去。所以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还是以教授某项运动的技战术为主,忽视了如心理素质、创新能力、沟通组织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而这些被忽视的能力正是学生社会适应力的体现。真正的体育培养,并不仅局限于竞技本身,而应该“触类旁通”。学习一项运动,要了解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运动所传递出来的文化内涵,以此积极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3 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有待提升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合理规划体育生活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师的综合素质一定要过硬。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仍然较弱,主要体现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有些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存在短板,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教给学生的也只是表面,有一部分教师不知道与时俱进,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的改革浪潮中难以为继,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有的教师也许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具备高超的体育竞技技巧,但是碍于教学水平较弱,很难将自己的所学清晰、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不能全面地接受知识,影响最终的锻炼效果。

1.4 学生参与体育意识淡薄,对锻炼意义认知不明确

一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都是模糊的,也许只是被动的去上体育课,课上跟着做些动作,课后也不会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他们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与学习效果的正相关关系,而是放弃体育锻炼的时间去换取学业和就业竞争优势[2],没有真正理解体育课设置的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给予体育课足够的重视,在他们看来,体育课只不过是辅助性的“放松课”,没必要那么认真。熟不知缺乏运动、迷恋网络、熬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标签。这提醒人们,务必要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磨练心性,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1.5 体育课程考评体系缺乏合理性

目前,体育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状况和期末考核成绩,考核方式单一。期末考试多采用教师打分制,这种方式受到教师主观因素影响,操作空间较大,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最终的成绩未必能真实反映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情况,不能使体育锻炼深入人心,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反映学生体育成绩的要素,不只是最终的考核结果,教师要把成绩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课外锻炼、参加比赛等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课程考评体系,能够更全面、更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状况,真正使学生受益。

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2.1 转变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坚持“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营造出更为和谐、宽松的体育运动环境[3]。要坚持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才能促进体育教育的顺利推进[4]。如学校在定期开展校园运动会外,还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小型体育竞赛,并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在运动会开展前招募学生志愿者,由这些志愿者组成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宣传、后勤、安保、场地器材管理、裁判等工作,教师只是提供培训和指导,在学生实际参与过程中,可以相应地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参与感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以湘潭大学为例,对湘潭大学《2017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作等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及的高频词汇,为应对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体育课程在满足其运动健身的目的同时,也应该就相关的能力要求增设相应的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2 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

针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兴趣丧失的情况,学校在体育课程的设定上,可先在学校范围内就“你喜欢的体育课程”等主题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几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逐渐使学生被动参与体育转变为主动。其次,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一些体育公共课、体育文化课和实践拓展课,也可以增设一些健康养生类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如湘潭大学新增了《奥林匹克运动》《优雅女性课堂》《健康管理》等文化素质课,以丰富学生的体育常识,提高学生的热情。

2.3 成立专业课程组,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要坚持以“教、练、赛”为主要手段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学安排要体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理念,即根据教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体育教学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具备一定的自主权,分别独立地开展有关该项运动的体育教学活动。如湘潭大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足球、羽毛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12个课程组,每个课程组负责该运动项目的课程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及运动项目竞赛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该项运动的普及,有利于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

2.4 “差异化”教学,提升专业能力

高校体育“差异化”教学并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尊重每个学生间的差异,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学生由于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养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其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受不了强度较高的训练,有的学生体质较强,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强度,所以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授课教师可以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独特的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5]。如湘潭大学依据“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设立体育特长提高班。通过遴选一部分体质较强、技能水平较高又具有强烈运动欲望的学生单独开班上课,并以提高班学生为骨干推动该运动项目的发展。

2.5 完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成绩的考核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当增加体育考核的评价项目,尽量能从多角度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削弱教师的主观性,减少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减少出勤率和考试成绩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打分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湘潭大学采用“出勤+考试成绩+体质测试+课外长跑”的全新考核评价体系,合理分配各个项目所占比例。首先将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同时引入“运动世界”APP监测学生课外长跑,按照性别规定每位学生课外长跑公里数,达标者和未达标者可获得相应分数,通过对湘潭大学2018级本科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坚持课外长跑一年,男生1000m和女生800m跑步成绩均有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出于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参加校内外大型比赛,所获奖项也可酌情加分。

3 结语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证国家的生命力,才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目前,作为国家生力军的青少年,其健康问题仍然令人担忧,尽管近几年高校的课程改革有所突破,但结果还是不容乐观。体育工作者,背负着巨大的民族责任,而这一份压力也正是督促教师砥砺前行的动力。

猜你喜欢

湘潭体育锻炼体育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湘潭八仙桥都市民俗活动空间调查
急救知识普及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湘潭:天生C位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