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①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意识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学校体育学》的思政设计将按照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突出作为未来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特别是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前沿性,在遵循教材本身的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力求挖掘各学习内容或学习主题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根据内容特点适时设置一定的障碍,以曲线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思想政治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注重采用同质、异质分组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教学,不失时机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等;学习评价突出过程评价,发现和激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良德育表现,不断生成新的教育素材,并注重全员评价,特别是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他人、不断进取等优良品质。

1 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是一门特殊的专业,这个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是:对学习有一种天然的遵从感,充满自主学习的意愿。他们所追求的不再拘泥于书本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课外拓展、实践体验等新颖的形式获取丰富的知识。他们通常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但个人理想与之脱节;有明确的价值观,但自我中心倾向明显;有较强的道德意识,但存在利己倾向。该设计依据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时事新闻、社会人物、政治和思想教育相联系,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内容,进行课程思政设计。

2 课程思政概况与思路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属于教师教育课程,旨在拉近体育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识。按照习总书记“四有”好教师的标准[2],《学校体育学》天然是而且必须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发展等章节的内容,可以渗透的德育内容包括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意识,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理解体育教育工作的价值,具有坚定的从教信念,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体育教学设计、课外体育活动等章节内容,总体体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具有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及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作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每个学习主题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

体育与健康学习与教学的评价、理想的体育教师等内容,学生可以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仁爱之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因此,《学校体育学》相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一般教育理论课程更直接地指向于具体教学实践,是体育学科自己的教学理论,也是对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科学精神、仁爱之心等最直观和最有影响的一门课程。

3 以“体育课堂纪律的维持”的为例

以“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等为指导,以《学校体育学》中“体育课堂秩序维持”单元的内容为载体,将规则意识、职业道德等相关德育元素的教育融入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联系体育课堂秩序的直观知识,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德育知识,建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反过来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1 教学方法与举措

该课程强调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选用讨论法、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分析等形式[3],形成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领悟到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信念等。变学生的被动参与、部分参与为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促进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具体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利用讨论、多媒体声像呈示、案例学习、作业及行动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3.2 教学内容

(1)优质课堂规章制度的特点。通过课程思政,了解一名体育老师制定课堂制度应做到理性与合理性相结合。好的规章制度必须是理性的,它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是体育教师通过识别、评估实际,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好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合理的,它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要能被学生理解,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任何主观的臆想出发。

(2)体育课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从一开始体育教师就应给学生建立明确的规范和常规。在执行课堂常规时,体育老师不对任何学生特殊对待,使学生拥有平等意识,互相尊重。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去教学,体育教师应能够简单明确地给学生指导和指令,使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中首先传递自我概念,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期待,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四有”好老师和公平公正等德育教育目标。举一个具体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这个内容,首先播放世乒赛特辑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采访:“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待”,与之对应的思政元素是坚持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4]。

(3)体育课组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课程思政,了解一名体育老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进行运动的机会和情境。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与学习成绩有关的反馈和提供影响学习成绩与效果的具体细节的反馈,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具体要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提高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5]。实现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等德育教育目标。

4 预期效果

《学校体育学》课程思政设计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看到,看到组织队伍井然有序、看到学术前沿的进展情况,启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组织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想到,因为学生看到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就可以用第三者的角度进行客观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悟到人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理想认识和道德情操。每个人上完课都有不同的领悟,以职业道德来说,教师爱岗敬业令一些学生印象深刻,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不敷衍塞责。这些想法其实就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在以后的某一个时刻生根发芽,也就是课程思政实现的最佳结果。

5 结语

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现在专业课与思政课面临难以同向同行的困境,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师的能力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变量。因此,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与教育教学技能是主要着力点和切入点。应当牢固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对于课程思政,教师并不是安排专门的授课时段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道德说教与政策宣讲,而是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授课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学科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意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