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
2020-11-22石玉慧天水师范学院
■石玉慧/天水师范学院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三贴近”原则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将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德育、智育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时,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更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性,从而更多的突出情境素材的生活性。
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现状
2016年12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职业教育提了六点新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的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随着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袭来,我们越来越明显的发现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容忽视。
(一)学校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以职业教育为主,重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同时也要兼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中职德育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学校对德育课重视程度不够等现象,以西部某中职学校为例,在课程设置上,德育必修课之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以每周2小节的课时量进行授课,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不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不追求该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没有设置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学生而言,该课程中期不进行检测,期末以开卷考核为主,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无从评价,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得过且过,但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从而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漫不经心与课程目标显然相差甚远。就学校而言,只是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个别情况下开展次数不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如此现状下培养出的应用型中职毕业生,很难具有正确和明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在很多中职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门德育必修课程,个人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生涯察觉、自我察觉、生涯规划的辅导;学生学校生涯意识的唤醒;学校生涯决策(包括文理分科、升学就业)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在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在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才能大概对未来的职业有些许认识,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有基本认知,从而明确自己的性格及爱好偏向哪一类职业。而在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这门课程,与课程目标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中职德育课是进行德育工作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德育课教学效果。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更强的主动性来获取知识。该教学法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指导下,绽放课堂魅力和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来。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很多教师对情境的把控能力不够,有的将情境设计太长,使学生热情减退,参与度下降;有的教师将情境设计太多,多种情境之间关联度不够或情境设计不分难易,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走马观花,消耗太多精力也不能很好的抓住重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课堂设计的情境的参与,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出十八般武艺使得学生眼耳鼻喉齐上阵,模拟和扮演角色,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为“表演”而上课,为获取最终结论而上场,忽视了对情境开展过程的分析与引导,致使该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尽如人意。
(四)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长时间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被“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而表现出很大的提高。应试教育使学生懒于参与到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来,更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过程,绝大部分学生只是想要记住结论,应对考核考试。而事实证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参与热情越强烈,参与态度越积极,就越能够积极地带动学生形成全面且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取得良好的就业。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的缺失,使他们很难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逃避问题。若教师课堂设置的情境难度大、综合性强,学生立刻就会表现出逃避、畏惧的情绪,致使学生在应对实际困难,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学”过程彼此相依,学生的参与度低使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得不到参与和共鸣,也会打击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如此种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锻炼和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都不能起到助推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要提高对情境课堂的掌控能力,必须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并在该原则的基础之上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独立思考、探究。
(一)把握学科特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是中职德育的主渠道,《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中职学校的第一门德育必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该灵活多样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各种形式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学生最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奠定基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突出德育课学科特色,要将德育观念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另外,在情境创设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体生动形象地情境,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感悟、思考、探究,培养职业所需的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提高对课堂情境的掌控能力
课堂掌控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古往今来,优秀的教师不管是中国的孔夫子,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都是善于进行课堂把控的名师。情境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的运用顺利与否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很好的把控课堂。首先对课堂创设的情境要有组织力。教师需要在情境教学活动前,预想好各种环节各类问题,并对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在情境教学开始之前,通过语言、动作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热情。在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时再出场纠偏。其次对课堂语言的运用要有感染力。“教”与“学”的过程主要通过语言来连接和实现的,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该节课的教学效果。语言是否丰富、语调是否优美、语速是急是缓,这些都会对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产生影响。如在情境教学的高潮部分,教师的一段精彩绝伦的总结语会推动学生的热情,引起师生共鸣,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同时,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还是德育课程的要求。最后对课堂要有应变能力。教师对预设情境之外的情况要有迅速的反应力,对于教师预设的情境,学生会做出何种反应,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和课程的深入了解来做出预判。但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主性的鲜活个体,对于预设情境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一旦学生反应超出预期,教师就要及时采取灵活方式处理应对。
(三)倡导集体备课,打造团队协作
复杂性和集体性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显著特点,好的教育效果的产生需要教师群体共同发力。单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很有限,这就需要团队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实现1+1>2的效果。教师注重建立情境教学资源库,在创设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名人事迹、音乐视频、热点事件等的素材来源都不是朝夕之间获得的。集体备课共同打造资源库,既可以丰富素材又能在使用时高效便捷。在知识共享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升自己,完善他人,从而促进团队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