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管理探索

2020-11-22苟范诗青岛市文化馆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群众精神

■苟范诗/青岛市文化馆

群众文化着眼于“群众”二字,是发源于群众内部,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追求,丰富其业余生活而生的。群众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的成熟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之上,随着社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获得巨大进步,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效率提升,底层劳动通过机器取代人工,解放了人力资源,为群众文化创造了自由的成长空间。群众文化作为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部门应当着眼于当下,积极思考如何创新群众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使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一、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管理的意义

(一)支持和谐社会的建设

群众文化作为基层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通过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进行创新,就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条件越发成熟,各阶层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群众文化在各阶层人民的无意识探索驱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来[1]。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进行创新,不仅能够短期内极大的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就其长远影响来看对于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能够引导社会治安稳定,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二)保护传统民间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模式的形成,世界各民族文化迎来了大交融时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主体的支持,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2]。首先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且覆盖各个阶层,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更具全面性。其次,群众文化本身就来源于民间,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一体,如随着群众文化创新而再次活跃的庙会、五禽戏等,既是当代人民群众文化的表现之一,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纳入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范畴,能够极大的节省宣传费用。通过人民群众自发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既能够丰富群众文化内涵,又能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

(三)促进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群众文化在国民生活中的活跃发展,其管理工作在城市与农村的落实时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影响了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新时期的群众文化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对于群众文化的创新性提出了要求。在经济、文化双向繁荣的大环境下,只有对群众文化做出一定的创新,使其适应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变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塑成提供正向助力,才能促进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历史进程中保持长久的活力[3]。群众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很多传统的文化习俗并不适应现今的价值观体系,从广西玉林争议不断的狗肉节风波中也可略窥一二。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创新着眼于当下的时代发展,弃其糟粕,使其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管理的探索

(一)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民群众的社交生活带了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以信息技术作为切入点,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扩大群众文化的覆盖范围,从而提升我国群众文化的质量。因此,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者,自身要对当前的新型信息技术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基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挖掘技术资源,扩展群众文化阵地,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如各地相关部门在管理群众文化工作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以微信、微博、头条等网络门户为媒介建设线上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多样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表现形式,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注入新活力。

(二)建设群众文化管理人才队伍

以推动群众文化管理创新为目标,相关部门应当注重群众文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创新,从而提升我国群众文化的软实力。群众文化的开展在于群众主体,群众文化的管理质量则依赖于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高低。在建设群众文化管理人才队伍时,应当以新时代发展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特色社会建设现状,对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设立高标准高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在群众中的引导作用。上至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下到乡镇文化中心管理委员会,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都应当积极打造一支适应当前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人才队伍,确保群众文化管理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较强的使命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创新,切实提升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

(三)形成群众文化效应

中国疆域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群众文化受地域因素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和多样性,对于群众文化的管理工作创新可以将当地文化特色作为切入点,形成较强的群众文化效应。当地相关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形势与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的展开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形成群众文化效应。在群众文化效应的驱动下,当地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能够得到一定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形成正向的文化循环,对于当地人民群众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极为有利。如山东青岛的胶州大秧歌,即墨柳腔艺术,胶南农民画,胶州茂腔艺术等,这些都是成功的群众文化效应案例,值得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与借鉴。群众文化的创新从文化效应入手,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群众文化发展,更有利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推进意义。

(四)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群众文化依托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也需借由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发扬光大。各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对群众文化进行创新时应当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在此过程中的力量,使其参与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来,使群众文化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体系,使其更精神素养更吻合当下的社会建设。在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的引导下,综合各方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仅能够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范围,满足经济发展背景下人民日趋多样的精神需求,更能为社会治安稳定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素养,提升国家形象。群众文化从群众中来,也要向群众中去。

三、结语

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基于我国经济条件趋于成熟,人民群众对于精神财富的追求日愈扩大,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也急需创新。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在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进行创新时,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新时期的时代特性,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革新,确保群众文化在群众中的适应性,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为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群众精神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保障乡村内生动力——聚焦《“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充分发挥培训引领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国有企业加强党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