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实施策略①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0期
关键词:特色身体体育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在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理念的表述下,教育是一种精神关系的存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而教师和学生之间表现出的是主体间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关系的表达,这种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雅思贝尔斯一直认为,人是永远不可能被穷尽的。所以,他认为,人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统摄”,也就是说,人是实体、一般意识、精神和实存形式的组合。“教育要关注人的灵魂的发展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外在的文化知识、技巧才能在精神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认同并内化[1]。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实现教育的目的有其特殊的价值和地位。已经有相对系统和成熟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在统一规划的情况下,仍然需要看到人的需求的差异性与人的发展的层次性,这让教师对于构建学校体育特色课程,提供了逻辑前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正如雅思贝尔斯的存在哲学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从“心灵到精神”,由“精神到生存”,再由“生存到理性”,直到“最后的世界”这样一个全过程[2]。全人理论的支撑,促使我们去找寻和构建教育对于人的更多可能。事实上,教师也在统一的课程标准及规定的课程纲要的前提下,尝试着对于学生可能发展的探究。这样的探究,从学校来说,就是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或者是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价值标准是统一在全人理论下的,也是统一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之下的。

1 开发与设计学校特色体育课程是全人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学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人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3]。由是,在学校场域下的学校体育,也符合这样的构建和实施需要,去进一步开发和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来探寻教育的更多可能和更多形式。

更好地突出正向效益。《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提出,充分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各地、各校体育健康课程特色。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的实施能够呈现正向效益,很好地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了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的需要[4]。在保证国家规定课程实施的前提下,从一个地域的视角,从一个教学实践的视角,从一个体育功能开发的视角,去构建学校特色体育课程,成为了一种可能和必须。

更好地突出身体存在。很多时候,学校教育注重智力,而忽视身体。虽然,现代科学越来越多的实验和实践证明,通过身体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人的情感,存进智力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和时间保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无疑成为了一种探究性的创新实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尝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对于构建学校品牌特色,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最为主要的是在通过开发和设计学校特色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了体育育人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开发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成为了学校育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 学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身体是体育的载体,也是关于人的一切的载体。身体又是体育最显性的关注特征,体育课程最直接作用的客体就是身体,通过身体来改变学生的一切,通过身体来培养学生的一切。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可以用身体让自己感受更好,也可以用身体来帮助自己思考,同时通过身体可以培养大脑,促进大脑的发育,另外,还可以用身体去理解别人的感受[5]。

2.1 发挥体育运动的游戏本性

从起源和本质上来说,体育就是游戏,是关于身体的游戏。但是,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对记录的追求,越来越崇尚对竞争的体验,越来越崇尚对社会的模拟,体育在竞技化的道路上,走向了一个极端,反而忽视了体育与身俱来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只有在游戏中,人才是完整的。很多先贤和哲人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游戏,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身体游戏,越来越被重视。在游戏中发展身体,在游戏中提升体质,让身体与大脑充分统一,这也就不断证明和提醒了具身认知理论。例如,跳绳、滚铁环、踢毽子、老鹰捉小鸡、钻城门、石头剪刀布、踩影子等。这些游戏不仅需要身体的积极参与,同时还需要相互的配合及大脑的积极思考。正如有研究认为,通过对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来更好地发展校园体育特色,进而实现学生“体”与“智”的双向发展[6]。在现代体育越来越注重规训,以及不断发展的社会性的趋势下,通过游戏去唤醒孩子的天性,去开发孩子的智力。

2.2 把握身体素质的敏感阶段

教师对于学段体育教学过程的划分,最主要就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快,体型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身体的各项技能在迅速地健全,同时伴随着性发育成熟。再如,从身体素质的发展来看,存在着敏感期。在敏感期,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会达到最佳的效果。如10~12岁的速度素质,13~17岁的力量素质,8~11岁的协调性、灵敏性与反应能力,6~8岁的平衡能力,等等。也就是所,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需要进行广泛的身体练习的。特色体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对于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7]。把握身体素质的敏感阶段,激发身体发展与大脑发展的同步性和互动性。

恩格斯曾经说过,“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通过这句话,来理解体育教学,同样也说明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持续性和目的性。教师要抓住这样一个过程,把握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激发身体发展与大脑发展的同步性与互动性。例如,在历史上一直被津津乐道的“南开教育”,体育是必修课,南开学生也热爱体育,还有各种体育团体,各种体育比赛。强健体魄,培育精神,南开的“运动仁侠”不正是身体发展与大脑发展相同步和互动的例证吗?“体育锻炼在校园蔚然成风,南开中学也由此名扬四海[8]。”

2.3 融合地域特色的社会文化

环境作为一个要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当教师去解构学校体育环境的时候,可以发现,有物质性的教学环境,有制度性的教学环境,还有人文性的教学环境[9]。而立足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在学校所处的特定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下,我们的体育教学环境就显得丰富和立体起来。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为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把历史意蕴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程地域特点的形成。

构建学校特色体育课程,可以利用的体育教学环境绝不仅是校园里所承载的物质、制度和人文的环境,还应该放大到学校所在的特别的时间和空间里。例如,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借助学校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设计了“徒步中山陵”“环行玄武湖”“攀登栖霞山”“酷跑明城墙”“单车骑行青奥公园”等特色教学内容[10]。这些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途径,开拓了锻炼内容,同时,学生对于所生活的环境也是一次次再认,一次次感悟,融体育教学于生活中,融体育教学于文化教育中。体育不仅是身体的促动,体育还可以通过对身体的促动,实现了对身体载体这样一个存在的事实体认,这也超越了体育的范畴,丰富了体育教育的价值和途径。

所以,教师不妨立足学校所在的地域特点,把体育教学活动放置到的一个传承历史文化大环境中,让学生用身体感知历史意蕴与现代气息的氛围。

2.4 构建超越空间的一体课程

体育能做什么?体育的功能在哪里?这不仅需要学校去回应,更需要全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科学认知。事实上,只有在最危急关头,大家才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与作用。例如,远在2003年非典期间,大家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积极锻炼的重要性。再例如,电梯吞人事件,一段时间的关于“立定跳远的自救”甚嚣尘上,无数的练习方法充斥着各个角落,远远超越了学校的范畴。关键是这样的认识,能维持多长时间,或者说认识的持续性能有多少?很明显的一个误区,总是抱着“上帝归上帝的,凯撒归凯撒的”这样一种思维。就是中间存在着明显的断裂与隔阂,孩子进入学校了,日常所有的事物都由学校管理,学校、家庭、社区没有构建起一体化的体育教育氛围和体育教育内容。虽然我国已建立完善有着成熟而又科学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时间和效果是在课外实现的,需要家庭和社区的补位。

家庭的作用是对学校课堂教学的及时巩固,特别是家庭体育氛围的养成。学校布置的练习任务通过在线打卡与亲子互动来实现。社区应及时开放体育资源,布局健身路径。在“学校—家庭—社区”打造“十分钟健身圈”,从学校特色体育课程的打造来说,应该把这“十分钟健身圈”纳入到教学中来,对于健身圈内容的设计、路线的设计及运动强度的设计,都可以有充分的自主权,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在相关政策和资源的保障下,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利用社区体育的延续和补充功能,吸引家庭体育参与,是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一体化服务体系的主要路径[11]。在这一语境下,有效地拓展了学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外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的一体化,打造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运动课程成为有效策略。

3 结语

在专属课堂中打造别样的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享受运动的精彩,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用身体去影响大脑,用身体的行为、行动去促进精神和智力的发展。这是打造学校特色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也是最终目标。在学校里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特殊品格和积极价值。蒙台梭利说过,“身体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知道如何利用身体的话”。从认识论的角度,游戏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从方法论的角度,把握身体发展的敏感期;从教学论的角度,明确学校的地域环境开展体育教学是构建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最佳途径;从实践论的角度,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健身圈,满足人的体育活动的全覆盖。教师需要在全人理念和具身认知的支撑下,进一步开拓学校特色体育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用更加开放的视角和更加持久的关怀,为体育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培养挖掘更多的可能,尝试更多的途径。学校是社会的预演,也是社会的事实存在。在以学校为语境的前提下,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在促进智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

猜你喜欢

特色身体体育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体育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身体力“形”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