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语境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①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0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语境体育教师

(三江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2)

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广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发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阳光体育”理念下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始终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加大对体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时间进行教学,并将“阳光体育”理念积极贯彻于高校体育教学实际中。为了能够实现贯彻落实“阳光体育”,有必要先去了解“阳光体育”的意义,以及高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针对具体的策略展开叙述。

1 “阳光体育”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意义

1.1 有利于高校学生提高对于锻炼的重视程度

高校要想有效实施“阳光体育”,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体育教学的力度,贯彻落实现代健康理念,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学生的需求及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改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来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即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由于“阳光体育”倡导学校要注意学生的想法,所以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教育改革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还有利于促使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为形成终身体育的观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

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延续,“阳光体育”理应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由于实现“阳光体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要注意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只有这样,“阳光体育”这一理念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高校在教学改革时要注意教学的延伸性,即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上学习,还能在课下进行深入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养成学习兴趣。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各高校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上要注意实现课程的丰富化,可以通过采取设置选修课程来帮助学生丰富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进而促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身体素质得到加强。

2 基于“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就目前来说,在“阳光体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于培养目标缺乏明确定位,这就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学校体育教学缺乏教学效果,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乏热情,甚至还形成一些偏见,导致高校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二是各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符合社会要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教学并没有随社会发展及时做出调整。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让学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锻炼以及生活中的困难。

2.2 教学与考核形式较为单一

在教学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各个高校中,普遍存在轻视体育这门课程的现象。很多高校都缺乏体育经费,导致体育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体育教师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进取心,不关心学生,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积极性。以上这种状态,并不利于阳光教育的实现,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将阳光体育传播到社会层面。

在考核方面,目前各个高校所采取的考核方式还是相对有些单一,普遍都将学生体育运动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并没有全面考虑其他可影响学生成绩的标准,例如学生体质、学生学习过程、教学环境等,导致学生的体质水平并不能得到科学的衡量。

3 “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单一陈旧的问题,基于“阳光体育”语境下,应该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第一,可以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育运动的参加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进行的过程,除了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之外,还需要利用好课外活动时间。因此,在“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内外实践,积极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讲,就是要求高校与体育教师除了需要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之外,还需要通过早操与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弥补课内体育教学的不足,并使课外体育教学与体育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联动,构建完整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第二,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技巧,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基础。这一目标正好与分段式体育教学模式相一致。分段式体育教学模式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年级与体育基础,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大学生,体育教师可以为其安排基础训练课程;对于中年级大学生,可以为其安排专项训练课程;对于高年级大学生,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选修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潜力。

4 “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要想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在“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还需要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并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应该在沿用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实际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例如,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自由地开展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以及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项目教学法等,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提升。

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于内向胆小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使其胆量得以充分锻炼。

最后,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将现代教育方法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直观形象的视频与生动有趣的画面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知识与技术动作的理解与记忆。

5 “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以学生的运动成绩为标准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单一的评价指标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阳光体育”语境下,高校除了需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在运动技能评价方面,高校在对统一考核项目进行考评的基础上,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自选项目,并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价;学习态度评价方面,高校应该对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态度与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心理健康评价方面,高校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语境体育教师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