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①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0期
关键词:田径身体素质体育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田径教学是建立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的,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工作也应该围绕大学生而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对不同的体育活动的接触深度也是不同的。如果说对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就会使得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参与度不高。田径教学应该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资源情况而开展,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也应该尊重自身的兴趣。教师在具体教学引导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开展具体的田径教学发展创新。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积极影响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1 研究现状

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体育学习兴趣,更是不知如何采用正确的锻炼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没有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更没有让大学生学会发现体育对自身的积极影响。有的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让大学生参与同一个体育活动,然后让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体育活动。大学生只有真正接触到具体的体育活动,或者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够有自己的爱好。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高,在田径训练中找不到自信,也不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参与运动过程,导致学生对田径的关注度不高。再加上高校教师所沿用的仍旧是传统且单一的授课方法,所以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特长。甚至部分教师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跑步,更不愿意参与到田径竞赛中来。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有了一定的创新,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再创造。比如,通过让大学生观看有关体育的视频和作品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技巧,同时借助其他教育技术来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应该去寻求一个更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田径教学发展方法,让大学生从快乐的氛围中参与锻炼,找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2 教学策略

针对高校目前的田径教学情况,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明确困境、寻找出路,从而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发现大学生的长处,从而更好地开展具体田径教学发展工作。下面就具体策略总结如以下3点。

(1)因材施教,鼓励大学生选择擅长的田径运动项目。

田径项目有很多种,但是真正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却不多。因此教师应该仔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可靠的体育训练项目。教师需要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细化成不同的模块,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其中的重难点项目,然后据此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指导不同的学生,以此使他们都能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参与到学习和锻炼活动中,进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辅助提升其综合能力。比如,高校教师可以把田径教学活动分成3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为学生设计对应的学习任务,以此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进行锻炼和学习,如第一个阶段可以安排技巧学习,第二阶段安排短跑训练,先让学生对田径感兴趣,再慢慢地熟悉呼吸技巧等相关的基础练习,下一阶段让学生尝试接触田径训练,但女生的跑步基础太差,考核时基本上都是及格分。此时,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灵活、多元的方法进行田径类运动的教学,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运动之中,并为其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身体素质。

(2)创新田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体育创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同时改善他们对于体育学科的传统认知,并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进而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各种新型教学理念、研究各种新式教学方法来优化个人的授课思路,从而在创新性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造诣。教师可以让大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各种规范的运动技巧,同时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辅助其锻炼身体,使他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具体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大学生有全局观念,然后通过对田径运动过程中不同的细节与整体进行挖掘,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比如,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特定的体育训练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或者训练者的田径运动精神,让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技巧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实现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其自主选择田径运动的项目进行练习,并鼓励他们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由此不断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之更为主动地展示自身优势、发扬个人长处,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去。田径运动注重“活动”为主,“教学”为辅,通过教学创新来丰富高校田径教育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创设田径教学模拟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体验感。

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体育训练时体会到体育活动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感。田径教学中,大学生的身体及认知能力的发展会非常快,田径运动等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高级的模拟环境”,在运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明显提高。田径运动教学对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要让大学生的体育体验感得到提高,同时改善大学生对活动规则的敏感程度,进而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抗压能力。部分热爱体育的学生会在课外时间参与健身房锻炼,塑造身形,试图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但是多数学生自身却没有关注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注重自身某一方面的体育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追求,比如对田径比赛、竞赛活动等更加热爱。因此,教师可以关注一些体育竞赛活动,比如马拉松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普遍不能吃苦,甚至多数同学不愿意参与跑步活动。但是在田径体育竞赛活动中,学生多能从该运动过程中体会到荣誉感和释放压力的精神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竞赛活动,并在平时加强身体训练,进而提高身体素质。

3 结语

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大学生对田径运动学习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一项工作,教师如何利用仅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能力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合作,共同进步,这是开展高校体育田径创新教学活动时一直在深入研究的一个内容。教师应该继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有的教育技术,实现田径教学发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田径身体素质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锻炼
新发现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