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课程体系研究

2020-11-21俞梁英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顶岗产教课程体系

徐 进,俞梁英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0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师傅的四方共同参与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引进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是学校在教育功能,培养模式上的正确定位和培养目标内涵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正确定位和培养目标内涵的积极探索[1-2]。通过现代学徒制实施产教融合培育大国工匠精神,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更新实践课程体系。

1 现代学徒制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

1.1 培养具有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3],强调以现代学徒制实施产教融合培育大国工匠精神,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围绕工作技术技能思维模式建构,在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实施过程中,形成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创新实践课程体系[4]。

1.2 实践课程体系体现校企合作

根据专业随动产业,对接企业典型岗位,根据岗位核心能力确定实践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岗位对接、师徒对接实现岗位核心能力、核心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之间共同育人,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体系[4];同时要围绕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进一步优化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既要能对口对岗,有扎实的动手能力,又有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新。课程体系体现现代学徒制实施产教融合的基本特征。课程突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要考虑职业性,体现企业形象岗位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即时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在课程体系中要体现高技能人才特征,要体现创新精神,既要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潜力和能力,又能凭借扎实的动手能力和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将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将技术推广,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新[5]。

1.3 突出职业性以产教融合为重心重构实践课程体系

学徒进行企业真实产品生产,按照顶岗训练标准进行过关考核。反馈整改等形式的顶岗训练质量监控机制,强化对企业带徒师傅的考核。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学生完成“识岗、跟岗、轮岗、顶岗”4 个阶段学习,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同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明显提升,为成为准职业人迈开了第一步。企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等环节,为学徒提供实训场所,配备高技能的师傅,保证学徒在企业能够学到“真技能”。对于企业而言,参与教育虽然不是其义务,但是在联合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可以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6]。

2 产教融合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策略

聚力智慧服务,生产与教学结合,企业工程师、教师、学生三方的深度互动为主要合作方式,构建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之间快捷、标准、互利的和谐关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成就智慧人生,形成“现代学徒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脉搏、具备工匠精神的栋梁之材和时代新人。

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课程体系。深入地将企业需求的生产性岗位技能引入教学体系;实现顶岗前进入企业进行“真刀真枪”的锻炼,当实践技能培养达不到企业要求,顶岗实习后,通过企业二次培训适应生产要求[7]。通过校企师资互配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度不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校应该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3 产教融合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实现核心能力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聚焦苏州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将企业领先国际的扫地机器人开发全流程引进实践课程体系,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训平台立足苏州莱克真实业务,围绕“真做”要求,实训项目、实训教学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企业要求和教学要求在双方的共建下有机融合,通过办赛、办会、办训、办练、运营和研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达到提升实训平台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从而推动实现平台的共享,为社会培训、企业培训提供有力支撑[8]。

扫地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的设置,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应用及服务开发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按照产品开发流程,其岗位角色如表1所示。

通过对扫地机器人应用与服务岗位的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扫地机器人应用与服务工程师五大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苏州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扫地机器人应用与服务工程师的岗位及能力分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核心实践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4 产教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教材,创新课程考核方法

在学校教材选用与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群课程委员会指导和组织各专业选用优质、先进、适用教材;把握教材改革要求,制定专业群教材建设规划,指导和组织专业群指导和组织专业群教材建设,打造一批符合高职特色的教材,要求教师把教材做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和修订教材,实践课程活页式教材占比100%。

图1 岗位核心能力关系

表2 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在教学运行管理中,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教学标准,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企业师傅、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和行业企业社会评价3个层面。针对学徒制实践教学育人特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结果、现场3 个环节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过程考核是重点,同时根据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业特点,形成不同的考核方式,着重考核学徒制学生(员工)的考勤、敬业态度、学习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和创新5个指标[9]。

5 结语

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学生完成“识岗、跟岗、轮岗、顶岗”4 个阶段学习,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途径,真实落地现代学徒制,积极推进“三教”改革,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准职业人[6]。

猜你喜欢

顶岗产教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