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

2020-11-21山东相炜地理研究室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素养

山东 相炜地理研究室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秉承评价理念,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考试的育人、选才和导向教学功能。本文力图从试题结构、考点分布、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试题进行宏观评述。并基于试题呈现的一系列新趋向和新变化,探究教学策略,并对今后的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一、统计分析

1.试题结构的新变化与解读

与2020年全国卷Ⅰ比较,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结构、题量、题型和分值分配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考试的形式也颇有不同。具体特点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试卷题型结构对比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题型结构调整为15+4模式,选择题题组结构为2+2+2+2+2+2+3,共7组,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综合题的分值为55分,与全国卷基本持平。选修4《环境保护》不再单独成题,而是融合在选择题或综合题内,综合题由两组变为四组,导致知识覆盖、分值分配、试题区分度、答题时长等要素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势将倒逼教师调整教学节奏,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制定备考新策略。

2.模块和考点分值统计与解读

图1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考查模块统计

图2 2020年山东高考涉及考点分值统计

统览图1与图2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更偏重自然地理,问题情境案例也多集中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农业、水体运动等重要知识板块,人文地理的人口、交通等板块基本没有涉及。从融合的模块指向来看,命题人更倾向于中国地理中小尺度案例,其权重约占试题总量的70%。另外,综合题部分2组中国地理2组世界地理会不会成为“定规”,未来的高考会不会继续恢复到省模考的3组中国地理1组世界地理模式,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表2 考点梳理及学科核心素养对接

3.考点分布及核心素养解读

试题的学术情境有所淡化,考点比较明确。自然地理涉及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水体补给、天气系统、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人文地理的考点集中在农业、工业、区域生态环境,涉及基本概念有:农业区位、(工业)产业转移、湿地功能、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具体如表2所示。

二、总体评析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主旨,“学科素养”为主导,“人地关系”为主线,“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紧扣时代主题与学科主干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聚焦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关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凸显出强烈的地理学科特色。本次试题体现了求稳、求实、求新、求精的设计理念,既检视了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实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和知识为基的选材与育人目标,对今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导向作用。

1.凸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素质教育教学推进

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考试改革,彰显了“立德树人”价值导向。

(1)立足学科核心价值,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试题围绕主干知识,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到试题中。例如,第18题以人地协调观为基调,围绕区域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设计了3个链式问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问题植根人地协调理念,引导考生形成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关注地理时效热点,培育深沉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试题凸显了正确的价值理念。例如:3,4题“农地杨树化”,隐含了“三农问题”及“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引导考生将“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转化为行动自觉,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再如:5,6题“同城化”考查,引导考生了解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既引导考生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豪感,又增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3)促进学科素养落实,重视思维方式提升

试题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和演化,从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联,促使考生重视聚合、发散、逆向、比较、演绎、归纳等逻辑思维的精确运用。例如,第17题以“露点、干线”为情境素材,以常见锋面系统为知识载体,考查了冷暖锋绘图、干线附近降水和地形对干线的影响,对考生探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联系实际和迁移运用知识等起到了有效的检验,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突出体现“四翼”抓手功能,促进落实考生素养达成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四翼”实现对学生“四层”的有效考查,也通过“四翼”实现对高考试题质量的有效评价。因此“四翼”不仅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低的基本维度,也是评价高考试题质量优劣的基本指标。

(1)紧密结合学科内容,注重考查的基础性

试题抽样考查基础主干知识。在注重区分度的基础上,情境载体多选择中国地理模块,内容覆盖均在《课程标准》范围内,无偏题、怪题,也减少了学生不熟悉的专业学术试题。例如,第7题考查了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8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9题考查了湖水的补给类型,第11,12题考查产业转移,第16题考查湿地成因及效益,第17题(1)考查了冷、暖锋的概念及符号绘制,第18题第(1)考查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等。

(2)巧设新颖问题情境,注重考查的综合性

试题选择了新颖的问题情境,整合多重要素,从不同地理维度,运用不同的地理逻辑思维进行要素特征和规律的呈现,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地理视角审视、判断、总结问题,并理解其相互关系。例如,13~15题以太行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通过区域差异比较,考查针叶林带的分布及成因、农田分布上限的差异及原因等基础主干必备知识,要求考生从区域综合、要素综合等认识地理事物的形成、特征与联系等。

(3)贴近生活生产实际,注重考查的应用性

试题以贴近社会和生活的探索情境为载体,设计了多道“接地气”的地理问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9(3)“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结论开放、答案不唯一的设问,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打破常规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考查考生学以致用、应对生产实践问题情境的学科素养,体现高考试题的“应用性”。

(4)设问角度新颖巧妙,注重考查的创新性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总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材料、图件、问题情境、设问方式都新颖灵活、别出心裁。很多设问关注的角度也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既令人意外,又不失高明,既有设问的特殊限制,又有问题的开放风格。例如,第19题(2)有关输沙率大小的问题,3月与7月、9月流量相近,但3月输沙率却小,该题设置了一个“隐性开关”,在矛盾处精妙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基于评价理念创设情境,融合关键能力促进发展

本套试题的情境构建,除了运用简洁的文字材料以外,更依托13组图件创设不同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这些图件主要有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统计图(结构图、柱状图、折线图)、模式图、景观图等。根据这些图件与文字的优化组合,深化情境的复杂度,让考生在原创的新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考生基于情境对接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并高效测量不同素养水平学生的表现。

(1)问题情境的创设“鲜活”和立体

试卷在众多问题的设计中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立体性。例如,第18题(2),该题以不同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安排为探究情境,素材鲜活,需要结合文字材料和图件信息,先找出“幼苗期”“结果期”相对应的农事活动,再总结它们的优点,进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并挖掘出隐含的内在学科逻辑。

(2)问题情境的考查“全面”和系统

试题的问题设计也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考生回答某问题的原因或过程时,需要较强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及符合逻辑的系统性思维。如17题(1)(2),既要掌握形成锋面的因素,还要联系物理知识(温度、露点、相向运动),需要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并在脑海中演绎形成过程,才能够推断出该地区降水成因。再如17题(3),地形对干线的影响,也需要在脑海中构建该区域地形模型以及与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体系,才能答对答全。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示意考生在重视系统性思维的基础上夯基固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积累和合理运用,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构建。

(3)问题情境的呈现对接关键能力,适应时代要求

关键能力的内涵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关键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已经获得的能力,还包括在未来获取新知识、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能力。

试题依托3 200多字的文字材料和13幅图件,将考生带入不同的试题情境,通过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审视和阐述问题,考查了学生材料阅读、数学计算、空间判断、概括归纳等能力,例如,区域农业带的农事活动、日出时间计算、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还通过图文描述,考查学生对区域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认知能力,如山地宿营地环境、山地地理环境差异性、区域湿地成因及功能、区域湖泊等。另外,通过研学小组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要求学生走进社会和田野,合作探索事物的原因和发展,并思索基于事实情境的未来变化。这些问题情境与关键能力的对接,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三、教学备考策略

基于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变化,本文对今后教学及备考从教、学、考三个方面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1.教的方面——要研透顶层设计,以研定教

研究国家对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和评价理念。以“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厘定教的方向、方式;以“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确定教学起点、路径、落点。

(1)加强对《课程标准》、新教材等新内容的研究,尽快适应核心素养下的考试形势。通过自学自悟、名师引领、团队互助等措施,让自己由“四新”的“门外汉”快速成长为“明白人”;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还要反思已有的教学理念,剔除过时的、低效的课堂教学理念(“一言堂”“满堂灌”),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如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2)重视问题式、探究式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而高考采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搜集整理具有地理性的国际政治经济、国家政策、社会发展、历史事实、科技前沿等资料,并将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契合,形成学习探索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再依据核心素养目标,设计问题链条和学习链条,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并综合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全程担负起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3)组织实施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力。教师要以乡土地理为依托,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地理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促进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受课时、安全、资金等的制约,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现实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或创设真实情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或通过课堂上的地理模拟实验、演示活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2.学的方面——要探究方法策略,以考促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教学仍然还是要“以研定教,以考促学”。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新理念,探究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先进学习方法和思维理念。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学生个体要实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具体策略如下:

(1)会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把预习作为一种习惯。课前需要预习什么知识,了解哪些知识,新旧知识间有哪些关联,有哪些不会的知识,带着上述问题,完成课前预习目标和任务。通过预习能够掌握主干知识,寻找到学习的重难疑点,也为教师精准教学提供学情。

(2)会探究。依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式教学情境,课堂上学会自我思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及教师的精讲点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探究构建思维模板或知识体系,总结出解题规律和技巧,同时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会内化。课后及时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及时地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做到“平时像高考,高考像平时”。滚动回扣积累本、错题集等,加强内省。强化地理规律的总结和运用,将规律“化难为易”,运用各种案例积极归纳总结地理规律,加深理解,熟练运用。

3.考的方面——要提升应考能力,以练促考

在90分钟的时间内,考生面对命题专家原创的新情境、新问题,快速准确完成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高考试题,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答题规范,提升应考能力。

(1)练审题规范。审文本信息、审图表信息,从显性信息中挖掘隐性信息,从定量转换到定性;审设问——审指令词、限制词、中心词,确定综合题题型(如原因分析类、对策措施类等),明确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审分值即大致确定答案的要点数,也可确定答案的详略安排。题型不同,答法不同,如指令词为“分析”时,需要较长的知识链和逻辑思维链。

(2)练解题规范。解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包括阅读情境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做出规范解答等。答题时要先做整体规划,理清思路。一般模式为:

答案怎么写——学会整合答案“三不要”:不要急于盲目写答案;不要脱离材料写答案;不要随意扩展写答案。“四根据”:根据材料写答案;根据构思写答案;根据教材写答案;根据分值写答案。

(3)练答题规范。为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表达时要注意答案的“四化”——答案层次化,要点序号化,因果逻辑化,表达术语化。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素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