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研究*

2020-11-21孙加利魏小迪

运动精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运动

孙加利 魏小迪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研究*

孙加利 魏小迪

(广西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广西 南宁 530222)

文章对广西体育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体育服务硬件条件有限,体育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居民满意度不高,缺少归属感。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构建社区体育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展开更多“线上运动”,利用社交软件,发挥“群主作用”,利用互联网加强体育宣传、健身指导等策略和手段加以解决。

互联网+;广西社区;体育服务

我国政府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社区体育是在基层以社区为特定地域范围,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方式,以满足群众自身锻炼需要,取得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民健身计划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社区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运动锻炼,全民健身就无从谈起。社区体育服务的质量好坏关系到社区体育的发展,关系到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诚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社区体育服务水平还不高,存在一定问题,与先进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诸多便利,极大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并为提高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提供诸多有效的解决方向。项目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各成员所在社区,通过专家咨询法、数理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并从互联网的角度提出改进方案。

1 广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问题剖析

1.1 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我国大部分社区体育机构是在政府主导下,由群众体育主管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由街道办事处体协负责、社区居委会承担具体实施工作[1]。在实际运行中,街道办事处工作繁重,管理群众体育功能排位靠后,作用被大大削弱;街道办事处人员编制较少,很难安排出专员进行社区的体育协调工作;提供体育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社区很少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社区之间的体育比赛数量较少,参与人数、组织形式均不如人意。居委会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他们的重要职责是处理来自政府部门、社区街道的行政事务,社区体育工作仅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广西大部分社区的现状是无专职人员负责社区体育事务,居委会的体育组织较为松散,大部分居委会没有专门负责社区体育的管理人员,群众体育工作管理水平较低,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应付上级检查,成效不佳。广西大部分社区体育活动大多数处于群众自发组织状态,无法满足大多数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2]。

1.2 社区体育服务硬件条件有限

较为成熟的社区应具备完整的体育服务硬件网络,包括健身设施、锻炼场地和相关服务设施,虽然新建成的小区在体育设施上有一定改变,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社区的体育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在特定历史年代,经济建设是主要抓手,一定程度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区规划不科学,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均不在原始设计规划中,后期改造空间相对较少[3]。其次,已建成的体育场地、设施存在被占用情况,甚至由于缺少有效管理,出现体育场地、设施荒废的情况;再次,由于大部分社区经费不足,提供给居民的设施有年久失修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社区硬件水平难以满足“半小时体育圈”的要求,而居民最需要距离自己生活圈更近的运动场地。社区体育服务硬件条件有限导致部分居民只能向更远的区域寻求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所以居民运动的身影分散在周边公园、体育场馆、河堤边、广场等地。

1.3 社区体育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社区正式的体育组织无法起到有力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服务志愿者等主体作用也不强,承担体育活动指导任务的多为民间组织、体育爱好者、有经验和有威望的社区居民。他们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很少有体育方面的专家,也缺少相关的体育锻炼知识、组织管理经验、体育活动策划的能力[4]。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给予居民的体育服务充其量是有规律地组织广场舞、太极拳、篮球、气排球等活动,难以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组织的服务数量和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居民体育锻炼热情高涨,但是社区难以提供有效的健身指导。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无从获得更多的锻炼知识,科学运动无从谈起,甚至在社区经常出现老年人运动损伤的情况。社区有关部门对于运动知识、运动损伤、医疗康复等宣传力度不足,科学锻炼知识的匮乏一定程度增加了居民锻炼的风险[5]。

1.4 社区群众满意度不高,缺少归属感

在所调查的社区中,由于社区体育管理水平不高,专职体育工作人员不足,体育服务意识不强,社区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不足,持续性、规律性较差;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加上体育资金匮乏、体育设施维护无法到位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社区居民对体育服务满意度普遍不高[6]。社区体育活动较为单一,主要模式为老年人武术、舞蹈等对于场地条件要求较低的项目。参与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而由于青少年、中年人喜欢的羽毛球、足球、篮球等项目对于场地要求较高,在社区抱团运动的现象不足,喜欢运动的中青年往往会离开附近社区,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运动,所以对于社区体育的概念认同度较差,对于自己所在社区的归属感不足。加上社区群众存在文化差异、职业差别,对于体育的认同感差异很大,所以在社区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极大差别,居住地域的原因所形成凝聚力较差,社区体育活动参与意愿较为淡薄。

2 对策与建议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微信月活跃度用户超过10亿人,互联网实现了对人们生活的覆盖。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让诸多传统问题迎刃而解,“互联网+体育”打破了诸多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对职业体育、体育经济和体育转播等产生巨大影响,它同样渗透到群众体育的方方面面。有研究数据表明,借助互联网技术,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的人口在显著提升。互联网不仅带来先进的体育思想、管理模式和活动平台,而且为社区体育服务带来了更多的解决方案[7]。

2.1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平台

社区体育服务平台应由政府主导,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体育服务。以上海为例,2018年就在中心城区4000多个社区体育设施健身场所张贴有“上海体育”的二维码,市民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就了解健身场所的基本信息。如果器材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巡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端快速进行报修,市民可以监督。市民通过此微信公众号可以查阅社区的体育服务信息,下载锻炼健身视频、学习体育知识和科学运动的宣传知识。该平台定时更新社区的体育数据、体育服务信息,推送给市民有效的健身消息等,同时与上海体育综合管理部门实现数据对接;后台人员根据用户资料和反馈信息,可获得市民锻炼的大数据,对服务进行改进。此类平台能很大程度缓解社区体育专职人员不足的问题,社区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利用类似平台,能更为有效管理所在社区的体育运动。此类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扩大推广,让社区平台深入到居民生活中,成为他们体育服务首选的资源。

2.2 利用互联网展开更多“线上运动”

“线上运动”在我国早已流行开来,跑步无疑是开展情况和效果最好的运动。由于跑步运动对于场地条件、团队组合、运动装备等要求不高,而且与互联网产品完美结合。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咕咚”等跑步应用软件,GPS定位来跟踪跑步的轨迹,计算出速度、跑步距离、时长等轨迹,用户可以得到训练计划、阶段等级和奖励,其跑步数据和成果可以在微信等社交平台分享。互联网和跑步的结合,助力了跑步运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据2017年的数据,“线上马拉松”的参与度是马拉松比赛的15倍之多。据估算,我国每周坚持三次以上跑步的人数大概是3000万到5000万,互联网功不可没。居家健身如今也有了“线上运动会”,借助抖音等视频直播平台,居家健身爱好者可以在家进行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体能训练等展示,与朋友进行分享,水平高者还可以进行“直播”,乐趣无穷。在社区大力推广“线上运动”,一能解决社区运动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社区内的道路车辆不多,一般可满足社区内绝大多数跑步人员的跑步需求;二是可以快速增加小区的经常锻炼人口的数量。“线上运动”给用户很好的体验感,也是社区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8]。

2.3 利用互联网加强体育宣传、健身指导

社区传统的体育宣传主要以公告栏、横幅、墙报以及现场赛事为主,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社区群众能从各种渠道接收到海量的体育资讯,各种体育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每天会推送大量的体育新闻、健身方式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居民体育锻炼的习惯。社区体育要从实际出发,通过互联网构建自身的宣传阵地,最简单的方式是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直接给社区成员推送体育信息、赛事信息,提供健身服务和锻炼指导等,结合社区的各种线上和线下的体育活动,呈现出社区自身的体育特色。只有做到好的宣传,社区的广场舞、太极拳、羽毛球等比赛才能开展得红红火火;有了科学的指导,社区的体育活动才能越办越好,参与人员的水准也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的问题。

2.4 利用社交软件,发挥“群主作用”

社区运动的一个特点是社交性,社区居民在运动中不仅能收获健康,而且得到快乐、与人交往的满足感。一个好的体育社区往往存在若干个热心的带头人,召集和带领社区居民参加运动。互联网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诸多便捷,社区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可有效管理社区的锻炼团体和扩展社区体育人口。社区体育管理者通过组建骨干运动群,指定社区内体育相关人员,例如运动场馆老板、广场舞教练等,有利于对于社区运动情况的总体把控。这些相关人员一方面在召集组织运动过程中能得到一定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发挥“群主作用”,组织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总之,社区灵活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来组织体育活动,有利于形成以点带面的体育健身新局面。

[1]卓建南,卢川.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5):31-34.

[2]李阳,詹建国,毕研洁,等.我国智慧社区体育发展现实困境与治理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6):40-46.

[3]刘次琴,胡科.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体育文化导刊,2018(12):40-44.

[4]李爱增,任艳红.“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创新研究[J].运动,2017(12):132-134.

[5]胡海坡.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17(2):17-19.

[6]王建珍,关朝阳.河南省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3):181-184.

[7]张杰.互联网视野下社区体育开展的研究.体育风尚,2018(10):233.

[8]李丽,方新普,包先康.互联网+:社区体育发展的新助力.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103-105.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uangxi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SUN Jiali, etal.

(Guangxi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Nanning 530222, Guangxi, China)

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17FTY010)。

孙加利(1981-),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社区运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不正经运动范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