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析
2020-11-21曹智
曹 智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析
曹 智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天津 300350)
介绍课程思政的内容,阐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包括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素质、建立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丰富体育课程思政载体。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融合
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建立起各科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紧密联系,发挥协调效应。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乐趣、强身健体、健全人格[1]。然而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一直以思政课堂教学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来自其他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持。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表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得到有效开拓,思政课程的外延也得到不断拓宽。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众多专业学者也纷纷展开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1 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主要是将学校思政教育融入进课程教学及改革中,在实现课程教学的同时,达成思政教育的目的。在课程思政中,要推进不同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即为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课程教学活动,将思政教学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进一步依托课程教学实现思政内容的传递。本质上而言,课程思政即为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推进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对课程教学团队开展合理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创新,并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主要秉持的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观念,在强调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进行讲授的同时,还要将思政教育目标与各学科教学形成紧密联系,最终使各学科课程可发挥有效的思政育人作用。当代不同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及未来发展需求,建立全面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
2.1 体育教学可促进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体育教学、思政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授、专业技能训练、人格健全、意志培养等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因此,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所具备的竞争性、规范性、社会性、文化性等特征,也决定了其作为思政教育资源的科学可行性,可同时作为思政教育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体育教学的特征造就了其在促进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体育教学可促进思政教育建立起理性引导与情感激发的紧密联系。体育教学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中,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丰富情感,实现理论引导与情感激发的有机融合。又如,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做到知行统一。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经由主观努力及客观事件,可自主地将良好的体育思想、体育文化及体育道德认知升华为体育思想道德情感,进一步切实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体育运动认知与自身体育运动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
2.2 体育教学可促进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把身体锻炼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强身健体、提升素养为主要目标,可极大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体育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通过结合学生的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及机能提升等规律,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建构人体认知及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并可推动人际交往,实现社会化。与此同时,体育课程彰显的体育精神强调树立团结互助、公共正义、开拓进取等理念,并注重利用其独特、多样丰富的教育模式、途径培养人、塑造人。通过对体育精神的有效弘扬,可促进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即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高尚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及规则意识,促进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提高团队习作意识,促进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及开拓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2]。另外,体育教学对应的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于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是对学生开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力载体,可同时实现培养文化传承、历史认同的功能,并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3 体育教学可促进传播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理念不仅展现了思政教育的本质,还从广义层面阐明了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同时还反映了一定时代、社会背景下思政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指向、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更是历史及社会环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凝聚和体现。
3 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严格落实,要求高职院校要构建起完善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受教学体系不完善影响,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体育教学体系中并未对课程思政相关标准、内容等做有效规定,由此使得课程思政落实缺乏有效引导,进而对课程思政有效落实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教学体系中存在教学评价不完善的问题,在教师及其课堂教学的评价上,考核内容主要集中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应用等方面,而没有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价;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考核内容则集中于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身体素质提升等方面,而没有对学生的课程素养等进行有效评价,由此使得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缺乏必要的思政教育积极性,进而造成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2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力度不足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均尤为强调对德育内容的讲授,同时也尤为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虽然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并没有实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效果。同时,在实际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认识,存在重体育教学中的知识技能传授、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的情况,由此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旧局限于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片面认为思政教育是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职责,并且在教学目标制定上,也仅限于对学生体育素养、身体素质的培养,而鲜有对课程思政的有效关注,最终造成了教师并没有做到对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使得实际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力度尤为不足。
3.3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为了收获理想的思政教育成效,要求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才队伍中,却存在着突出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为了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思政,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然而一些教师即便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了思政方面的内容教学,但因为他们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思政教学指导,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最终造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不少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仍旧运用口口相传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政教育,以此不仅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会极大水平削弱学生对思政内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对课程思政内容产生不重视、厌学等情况。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
4.1 革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体育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思政教育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为此,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原则,真正意义上将体育教学育人贯穿至全面教学工作中,构建一个覆盖面广泛的教育格局,建立起紧紧围绕学生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3]。在建立教学计划时,应当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唯有在目标层面推进思政化转变,方可切实实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开展好下述几方面工作:首先,加大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力度,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建立有效针对的学习规划、目标。其次,加大对意志品质、道德行为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力度,推进意志品质教育、道德行为教育、运动技能教育等的有效结合,进而为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为实现自身运动技能的有效提升,要求学生要进行反复学习训练。教师的引导、鼓励,是实现学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4]。与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做详细到位的讲解示范,另一方面还应当融入思政教育相关内容,依托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哲理及各式各样直观生动比喻的引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的有效认知。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应当切实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勇敢、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抱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不断提升。
4.3 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素质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除去要向学生传授各式各样的运动知识、技能等之外,还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团队协作、爱国主义、开拓进取精神等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两方面内容都至关重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师不仅要扮演好“传道”“授业”的角色,还要扮演好“解惑”的角色,为此,在推进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同时具备必要的体育素养及思政素养,唯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可切实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思政育人的素质,进一步切实实现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素质,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引导体育教师提高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重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为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机会平台,以此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素质,进而让教师可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5]。
4.4 建立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学习效果评价由运动技能掌握、身体素质提升的单一维度,有序转向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团队协作意识、意志品质、爱国主义精神等的多维度,以推进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可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备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标准,构建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广大教师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在对学生开展体育课程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以往体育教学效果只关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的评价标准,从体育课程思政层面着手,对体育教学课堂、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能测试等开展全面评价,并且将评价内容有序转移至思政素养、体育综合素质的有机组合评价上,进一步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最终达成体育教育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目的。
4.5 丰富体育课程思政载体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还要求高职院校要对体育课程思政载体进行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可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例如体育教学的比赛、体育周等,进一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体育学习氛围,在此期间,将相关合适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进体育活动中,如此不仅可营造出和谐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环境,还可依托各式各样体育活动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力载体,以此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思政素养的有效培养,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还可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6]。
5 结语
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思政教育角度而言,通过体育教学中有效凸显思政教育内容,势必可有效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另外,从教育形态角度而言,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有着极强的融合度,可产生可观的融合效果。为此,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必须要围绕如何推进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进行探索研究,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与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素质、建立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丰富体育课程思政载体等,积极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开展。
[1]郭秀清.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214-215.
[2]朱秀清.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选项课为例[J].运动,2018, 196(20):136-138.
[3]朱晓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 内江科技,2017,9(11):78-79.
[4]徐畅.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 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97(4):121-122.
[5]张新军.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83-84.
[6]杨福军.“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于体育教学的探索[J]. 运动,2018,199(23):84-85.
Analysis of the Fusion of PE and Curriculum Poli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O Zhi
(Tianji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曹智(1980—),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