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思政思考

2020-11-20乔雅慧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互联网

乔雅慧

摘 要: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外来文化、思想、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也对我国传统文化及思想等形成直接冲击。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在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确保其不会受到错误价值观与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需要把握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想状态去开展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程全面融合,培养国家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02

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逐渐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环节,同时致力于将思政教育工作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育界主动转变思路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开始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确保课堂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各大课程中的思政理论教育资源,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从而达到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引导的目的[1]。

一、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

现如今,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视,心理健康课程也已成为必修课,通过教学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而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属于对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课程范畴,两者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能体现出来:一方面,从课程教育目标来看,均要通过丰富学生认知、强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去达到提高综合素养的效果;另一方面,从个体发展来看,心理品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互为基础的关系。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需确保学生拥有良好心理品质,而且在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引领下,能够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政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相辅相成,通过课程融合能够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2]。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服务,可见互联网对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由于互联网能够带来大量复杂、难辨的信息,所以一定会影响其价值观,具体的负面影响如下。

(一)难以形成正确价值观

在以往的人际交往中,由于交际范围较窄,所以人与人的互动与情感投入更多,彼此间也更容易建立深厚感情。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交往借助网络变得更加宽泛、便捷,尤其是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交往要比以前中学时代范围更大,加之自身社交能力有限,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情感满足则专项虚拟网络。但是网络世界虚假信息、极端言论等数不胜数,很容易对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干扰,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自我价值认同感较弱

高职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建立的关键阶段,没有了中学时期的升学压力与课业负担之后,往往会陷入对人生价值的深思。而网络信息扑面而来,在多样性且不一致的信息引导下,会导致他们对何为真正自我、人生意义在哪等问题无法形成稳定认识。再加上如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剧,会让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不断削弱。

(三)沉迷互联网而学习管理困难

互联网有利也有弊,尤其是对自控能力不足的高职大学生而言,虽然能够从网络中更快捷地获取知识与开阔眼界,但是也有大量学生从大一开始便沉迷于网络,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导致学习管理困难。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策略

(一)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思政

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分析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工作,倘若大学生价值观念有偏差,则很容易心理层面出现扭曲,导致今后的学习生活或多或少出现心理问题[3]。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核心价值感作为党和人民在历史实践中的思想总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将这部分内容引入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对高职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全面分析。随着高职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压力竞争逐年增大,再加上部分学生社会历练少、心智不太成熟等,所以无法对自己的情绪合理调控,遇事太过偏激,常常将负面情绪带入学习与生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把握他们情绪上的变化,以正确引导手段去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调整好心情,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示范效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做到灵活运用,如此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找准契机渗透核心价值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不断塑造健全人格。

(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一定要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予以创新,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去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多做研究与讨论,找准大学生的兴趣喜好,基于此去开展教育工作,将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结合,以具体形象去引发大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意识地结合现实问题去思考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政理论的意义。此外,教师需要教育内容聚焦于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家国意识等方面,对不同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挖掘,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用唯物辩证主义思想看待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深与学生之间的信赖感,唯有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程教育对他们的尊重且并非将思政知识强加给他们,才能够真正以知识去感化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要优选教育方法,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许多内容需要大学生自己去体悟,而且这类内容并非专业课那般枯燥与复杂,大学生完全能够理解。所以,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法、项目任务法等,以问题设计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加强团队合作。[4]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提问,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找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借助心理健康課程载体,实施课程思政

正如上述所言,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了互联网的强力冲击,既然对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探讨,则一定要对以互联网为主的心理健康课程载体进行分析,同时借助于此去实施课程思政。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多为95后和00后,他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他们来讲互联网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经常会拿着手机上网聊天、购物、看视频等。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兴起,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方式,不过其中也有部分自媒体不顾社会影响而散布不实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要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的传播优势,去引导学生明辨网络不良信息,体现出良好思政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开通且悉心运营微信公众号或新浪微博,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力及信息高速传播优势,与大学生形成有效互动,突破传统教育中的时空局限,拉近师生距离,通过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推动更多弘扬正能量的内容,比如爱国、敬业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此外,也可推送当下时事热点新闻,引导大学生转发或留言,同时也能借助互联网平台去直观呈现教育内容,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去帮助学生理解,用这种大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去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可借助微课手段,将对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看法分别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为5—10分钟的情景剧,同时诚邀学生在其中参演,以此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微课的教育价值。大学生在拍摄时能够直接通过融入角色去直接接受心理健康,而且学生自己制作的微课在学生群体中会有更好的传播效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不错效果,从而助力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政知识。

高职院校也需要在经费与人力方面加大投入,建设本校的多功能教育网站,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引导学生于一身,学生在网站上通过注册能够了解到更多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政教育,还能让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实时了解,也能在网站上发布学生自己的先进事迹,以示范带头作用去激发其他学生努力追赶,实现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方面的共同进步。

当然,在借助互联网平台与资源的同时,也要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需要漫长过程,通过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能够实现对学生人格的良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特征去构建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要完善校园硬件环境,除了要保证校内环境优美、清洁以外,还要在功能性方面满足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各项活动开展奠定基础[5];另一方面,要借助各类载体加大宣传,互联网平台自然必不可少,但也要重视校园报刊、宣传栏的作用,利用迎新会、校运会等契机,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提高重视,对课程思政内涵及特点予以明晰,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深入探究。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认识到互联网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想意识方面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借助互联网去结合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政课程,在两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为国家及社会培养更多拥有优良品质、较高道德水平的技能型、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萍.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15):224+226.

[2]陈娅莉.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54-55.

[3]李会,魏国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1):131-133.

[4]朱静琳.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思政效果对大学生经济观的影响[J].财富时代,2020(1):149.

[5]任智.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思政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3(4):94-96.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互联网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