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0-11-20黄素华姚志琴
黄素华 姚志琴
摘 要:传统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发展背景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在阐明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趋势基础上,分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独立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工科;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02
随着新工科的提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广泛重视。独立学院在经历了数以二十年之久的发展壮大下,逐渐将人才培养转移到以追求质量特色为目标的轨道上来。众多独立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为优秀的专门人才。独立学院能否培养出适应于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现代化工程创新人才是新工科的终极目标,然而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趋势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而传统意义上的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已无法适用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提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需要的不只是具有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能运用新思维进行主动创新、运用新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新工科较之传统工科的突出优势在于,不仅具有学科本身的实用性,尤为重要的是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性与综合性。世纪之交,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已是学校的首要职责。创新教育则是学校担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新工科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达到具备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开设不同的创新性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实现对其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
(二)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之时,使其实践技术水平也能得以提升,无疑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通过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加強产、教相协调,全方位、多维度的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将学生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实现产学合作,使企业技术员—学生、课堂—企业、教师—技术员彼此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于此不仅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下根基。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又为独立学院建设应用型师高水平师资队伍奠定基础。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在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的背景下,随着新工科的提出,为满足社会需求,在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时,学校对教师的任职要求发生了变化。教师原有传统的教育理念,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学校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把在企业工作过的具有丰富经历或参与过实践工作训练的教师作为学校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要求,还着重强调根据新工科的内涵加强各学科各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和学科专业的产业性。新工科的提出,无疑对教师在知识水平、产业技能、实践经历、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
然而,随着新工科的提出,虽然独立学院将其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但相当数量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停滞于传统阶段,并存有对其培养目标认识不清、专业培养定位趋向一致,缺乏培养特色等诸多问题。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探析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缺乏创新培养意识
较之传统的工科人才来说,随着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然而不少独立学院在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头衔之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依然搞大一统,未能充分考虑到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分流培养,且在课程设置中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虽然有些应用型独立学院实行产教融合,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独立学院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由于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定位认识不清、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并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校企深度合作方面资源较为缺乏,并不能真正实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校企合作不深入,应用型实践教学基地不完善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偏重于强调对知识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习,从而忽视了与企业间的相融合共发展。
不少独立学院虽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但由于独立学院办校时间短、缺少政府财政支持、硬件条件尚不完善等因素,使得校企合作仍停滞于表面浅显的合作状态。实践教学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存有的诸如建设速度慢、管理制度不完备、投资力度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效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不少独立学院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不够重视课程学习与社会服务、区域服务间的关系,而忽视社会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高校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要想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则离不开建设一支有效的师资队伍。新工科教育模式要求高校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
但众多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存有差距。一方面,不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虽以应用型为目标,但师资队伍整体面临着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整体偏弱的局势。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循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方法陈旧、理论授课环节重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现象时常发生。最后,独立学院不少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缺少必要的行业专业实践经验,加之独立学院教师待遇总体偏低、学校重视度不高、投资力度小,导致本身为数不多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人才又严重流失。
独立学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改革。新工科的提出,无疑对能否培养出具有牢固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应用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和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在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在专业技术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定位来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故此,注重以人才个性化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将是应用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调整则要以学生成才为根本,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多元化课程模块教育等分类培养的模式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能真正的达到为培养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强化校企深度合作
產教融合不仅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独立学院为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真正达到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优化创新教育的平台,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来。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学校实验室硬软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较为完备的实习实训条件;还能把社会上的需求及时反映到学校,便于学校适时开设实践类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了能培养更多应用型高级人才,独立学院在加深校企深度合作的同时还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于此,学校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实习实训环境,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的源泉,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了解详实的企业运作流程和操作模式,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还能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指导。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也就要求高校教师要率先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由此也就要求独立学院要积极建构校内外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为培养更多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校应促进教师实践培训和调研、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培训学习、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学校专业兼职教师、引入前沿性创业课程、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学习并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形成也是不断在实践中创造提升的过程,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的范式探析仍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也需要工程教育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卢晓君,林春丽,周建洪.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辽宁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02,22(1):95-100
[2]马静.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3)
[3]徐中春,芮延龙.应用型转变背景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4]蒙昌宇,谭明雄,覃其品.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教学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