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大课堂的传习

2020-11-20翟丽君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9期
关键词:寓意中华传统

翟丽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以“文化自信”为目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就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面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学科现状

语文学科担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其主要任务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学科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虽然近几年来,语文教科书修订后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比重小、分量轻,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导致责任感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提高其个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如何融入

修订后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增加了一个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内容,每单元由两篇古文组成。这些篇目作为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很好的途径,可以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入语文课堂。

(一)吐字发音

学习与传承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生字词,每篇文章老师提前布置学习篇目,下载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感美,并对照诵读或查字典在课文标注读音,即完成初步预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以《关雎》为例,原句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学生对于“乐”字的读音有异议,教师就帮助其追根溯源,作为地方名称,如河北乐亭是李大钊的故乡,虽然本地人都把乐亭读作 (lào  ting),但外地人提起乐亭来,一般多读作乐(lè)亭;而在本文中的意义表示欣赏和认同的含义,因而此处应读作(yuè)。

(二)气息共鸣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诵读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传统诗词以四言为主,在诵读时要求以二二为节拍,口腔打开,同时体会脑、鼻、口、喉、胸、腹气息的畅通。通过这种方式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话的声音都饱满圆润。以《满江红》为例,其慷慨激昂、悲壮的情感就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

(三)情感熏染

古诗文的诵读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家,理解作品,才能体会作品的内涵。如教材拓展模块第一单元《氓》一文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当时社会的不公,诗中人物的悲惨经历,这是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受迫害妇女命运的缩影。教师一方面启发学生感受古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同时结合新时代女性独立、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在批判旧社会的同时重构对新时代的认知。

(四)肢体表现

肢体语言是对作品的延伸表达,要求动作与作品内容协调。个体动作要求简单大气,开合有度,集体朗诵要求整齐划一,标准统一。尤其在作品的结尾或高潮部分,加入适当的手势语言,如手臂的高举可表达情感的激昂,手下落表示情绪的低沉,训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表达。

(五)审美提升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古代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学习古代诗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和反思。如拓展模块第六单元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的《破阵子》,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情趣盎然。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细腻的情怀和多元的生活体验。

三、课堂延展

语文“大课堂”的理念是把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淡化语文学科中理论的学习,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应用性。把课堂变成让学生思考社会人生的“大讲堂”,成为乐学、尚学、会学,陶冶情操的“活”课堂。

(一)汉服展示

汉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很多学生平时热衷古装剧,能亲身体验实属机会难得。

1.体验培养品质

在新年晚会上推出展示老洛阳古都情景剧,学生跃跃欲试。彩排过程中,导演要求演员动作规范、音乐卡点,学生在排练过程中才发现,原来以为学习辛苦,没想到当演员是件更为辛苦的事情。在与专业演员合作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专业演员的敬业精神及高超的才艺,无声的熏陶大于简单的说教。班杜拉认为,高效能信念的个体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都有着实现目标的强烈动机和坚持性,学校教育领域,师生的个体效能感和师生的集体效能感都是学生成绩和学校绩效预测的有力要素。

2.寻找文化归属

演出学生对于洛阳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归属感,漂亮的汉服搭配发型、妆容、动作,处处展示中华文化的韵味,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熏染,使得学生们含蓄内敛。中华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二)礼仪传承

尊师重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有幸带领学生参与洛阳市第37届牡丹文化赏花拜师礼的活动。根据主办方的流程,学生穿汉服、诵古文、奉礼品:香芹寓意勤奋好学;红豆寓意发奋向上;牡丹寓意精诚丹心;大葱寓意聪慧好学;肉干寓意坚持不懈;红枣寓意早日成才。“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要选取两样还礼给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真切的体验,也起到了继承和传播的作用。

四、专业融合

语文新课标强调,对于语文课堂上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要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工匠精神的树立,都可以借助语文专业实操课程的体验,共同达成培养目标。

语文课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延伸,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把学生当成一个能自我尊重、自我激励的人,让学生自由地决定是否想努力达成人生目标,这意味着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寓意中华传统
模仿老鹰的乌鸦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连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