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堂班会课

2020-11-20李庾南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8期
关键词:主题教育学生发展班会课

李庾南

【关键词】班会课;主题教育;学生发展

班主任每周一都要上班会课,有时利用班会课总结上一周班级情况,布置本周工作;有时利用班会课处理一些班级日常事务;有时也会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或学校要求开展一些主题性活动。

1998年,我任初一班主任。开学后不久,我发现班上有些学生沉迷于玩游戏,在家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每天的作业,然后第二天一大早来到教室抄袭同桌作业;个别学生放学后还进游戏厅,玩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于是我举行了一次“远离游戏”的主题班会。

我先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谈谈沉迷于游戏的危害。有學生说打游戏是浪费时间,玩得高兴时,就不愿停下来,结果来不及完成书面作业,更谈不上复习、预习功课,成绩会下降;有学生说如果能控制自己,每天玩一会儿游戏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放松大脑,但是不能进游戏厅,那里人员很复杂,还有不健康的内容……

几个学生一发言,班上就再没有人说话了,然后只得由我“包场”,进行说教式教育。这堂班会课既不生动,对学生也无多大启迪。

那次班会的不成功,使我认识到班会也是一堂课,作为一堂课,就得有教育准备、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就得选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后来,我和徒弟小徐老师根据班上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不会与父母沟通,有时产生情感冲突的实际,拟定了“我和父母”的主题,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懂得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自觉接受父母的教育,培养感恩的心”;我们设定的重点是“了解冲突发生的根源及化解方法”;我们设定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时时事事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

在课前,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与父母近期的关系,是“亲密”“一般”还是“疏远”,或者“比较紧张”。调查结果表明,主要问题是学生长时间看电视,或迷恋上网,影响学习,而且他们不能接受家长的教育,进而产生亲子矛盾。因此,我们事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小品。小品演出后,由各小组讨论,自由评论家长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对待家长教育的态度,等等。课上气氛热烈,大家争先发言,各抒己见,有时还有不同观点的碰撞,我适时加以点拨。最后大家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一方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倾尽心血,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与父母交流;另一方面,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学会自制、自理、自律,科学地安排时间,正确地选取课余生活内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这堂班会课使我认识到,班会课也应该是一门学科,一门科学,更应该是一门艺术。

【点评】

两堂班会课的缘起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不容回避的问题,或者说,都源于问题解决的需要。从这样的问题或需要出发,都有可能上一堂成功的、出彩的班会课。那么,两堂班会课为什么会一优一劣、一成一败呢?我以为:

一是准备程度有深浅之差。只要有教育教学现象存在,“备课”就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人认为可以不必备课,或者不必下大气力备课,他们期待所谓的“生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没有精心备课,岂能有精彩生成?后一堂班会课可谓是精心备课的典范,先是问卷调查,弄明两代人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所在,然后是设定重点、难点及目标,最后是组织排练小品这一教学方式。真是“功夫在课外”!有了如此充分的准备,何愁班会课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叩动其心灵琴弦,引发其情感共鸣!

二是“冲突”程度有强弱之别。成功的课堂(特别是作为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样式的班会课)常常要有一定的“戏剧(性)”,而“戏剧(性)”的灵魂又在于人物情感或情节等的冲突。前一堂班会课,围绕游戏问题,本来可以激起较强冲突,但只是把问题平平淡淡“摆”在学生面前,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漂过一片树叶,只能激起一丝涟漪;后一堂班会课,通过,J、品表演——仿真情境创设,把各种各样的冲突“聚射”于学生眼前,一下子就触动了他们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使他们忘情地投身其中,这就如以石击水,必定会引起深层震颤。

三是班主任介入程度有高低之分。班会课特别不能由班主任一个人包办,特别不能唱独角戏,特别不能搞成一言堂。可以说,班主任介入(尤其是外在和显性的介入)程度之高低是衡量班会课“成功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两者之间有着一种“负相关”。班主任应该尽可能“退居二线”,让学生唱主角,把“结论权”交给他们。前一堂班会课基本是教师主导,后一堂班会课则更多地让学生“发声”,当然更能触及他们的内·心。

班会课其实是需要讲究“工艺”的,后一堂班会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的例证。

猜你喜欢

主题教育学生发展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