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史料实证实践探究

2020-11-20张沆朝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张沆朝

摘 要: 本文基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粗谈如何有效地渗透和落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这一重要目标。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92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标志着各学科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教学指导理念和方向的教学模式,而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对于学生实际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也因此教学实践中一些有关核心素养具体落实的相关问题正亟待解决。

1 建构互动氛围活跃的课堂

历史课堂应当充满生命力,基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师作为主导的基础上做出转变,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史料搜集,具体分析与探究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来完成,如此既提高了学生在教学准备中的参与度,也充分调动起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落到实处。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讲到洋务运动时,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洋务运动的相关史料,并进行自主阅读和教材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提问,以互问互答的形式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探究学习氛围,真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探索当中。比如“洋务派的诞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原因”等等。经过一定的提前预习和信息搜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基本涵盖了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和寻找问题,由教师来指点迷津,既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全程参与,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学生对于史料的运用,并知道该如何运用史料来解决课内问题,将互动、交流、分享、探究以及思维碰撞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2 史料的合理选用

当前有部分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过于表象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于史料的选择没有遵循真实性、合理性以及价值性等原则。因此,基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这一点来考虑,要想让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史料,高中历史课堂中就应该选择更典型、权威和客观的史料,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准备过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确保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史料均有一定的价值。

从科学性原则出發,教师要辨别史料的真伪,譬如非正规出版物中的史料没有办法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不宜出现在历史课堂当中。其次对于史料选择的类型,调查结果也研究也表明,图片或是视频与文字进行结合的史料形式更受学生欢迎,也便于学生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师的史料选择和呈现都要尽可能地保证多燕华,选择直观且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即便是只有文字史料的情况下,也应考虑到难度问题,不宜引用较难理解的内容,对于文言之类的翻译也应当通俗易懂、风趣诙谐。除此之外,还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因为并非是历史课堂中史料呈现的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史料引用过多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对此不仅要对史料多加鉴别,还要遵循少而精的选用标准,高度契合课程标准要求,围绕并专注服务于某一处或某几处的教学关键点,既避免学生的精力能够应对课堂教学,也避免出现因史料呈现过多,信息繁杂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的情况出现。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讲到长征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七律·长征》来引导学生从诗词文献中逐句思考其所指的分别是长征路上的哪一处地理位置。再由追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进入长征,过渡到遵义会议这一重要转折点,从而依据相关史料来完整描述出红军的长征路线,本课主要以图文史料为主,来培养学生吸取经验教训,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苦历程的正确价值观。

3 判别类型、真伪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需要长期的坚持来实现,而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对史料的基本类型、真实性以及实际价值进行辨别。当前史料搜集途径的多元化也使得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面临了许多挑战,除书籍外,还有网络、口述资料等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到史料的搜集方法,才能够使其真正学会如何自主辨别史料的真伪和实际价值。例如,在评述历史人物相关教学中,教师在课上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老师,如果要开展评价历史人物的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应该从何处入手。对此,学生认为第一途径应当是网络,因为现在网络信息搜索的便捷性和丰富性是十分实用的,其次也可以去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还可以从教材出发来确定史料搜集思路等等。那么这样搜集到史料能否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呢?答案自然是不一定,尤其是网络这第一途径,信息丰富的同时,相对应地内容也是鱼龙混杂。把握住这一契机,教师顺势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究竟该如何判断史料真伪,以及鉴定其实际价值。根据史料类型可以分为文献、事物、口述等几种,而根据史料价值则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间接史料,原始史料指的是未经人进行过二次修改、省略或添加,所以原始史料的价值要高于间接史料,那么在选择史料时也应当尽可能选择更原始的史料。除此之外,个人日记、回忆录、文学著作等能够反映具体时代社会风貌的史料,在认真考究的基础上也可以作为辅助史料。总的来说,不同史料,不同价值,对待不同的史料必须要进行综合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4 培养批判与质疑意识

利用教材现有观点进行大胆质疑,以史料来对新观点和见解进行佐证,从而完成对教材中结论和观点的验证,这样有助于学生重构对历史的本质认识,也能够训练其处理和利用史料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相关教学中,涉及到了唐朝城市商业的发展问题,教师首先可以用《唐六典》中的材料来阐述唐朝前期政府对于商业开放时间和地点的严格管理,接着还可以用《夜看扬州市》一诗中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来印证夜市在中晚唐时期便开始兴起。两则史料的对比使唐朝城市的发展变化情况得到了展现,但教材中却说宋朝才开始出现夜市繁荣的景象,难道晚唐时期政府就已经开始放宽了对于商业开放要求的限制吗?由此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等史料文献来进行佐证,确定中晚唐时期已经出现夜市而且已经有一定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探究是一个极具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伴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出,新课改的深化,核心素养目标也已成为诸多学科的指导方向,想必在未来的高中历史课堂中也定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 吴昌飞.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途径浅谈[J].新智慧,2018(19):65.

[2] 王雪峰.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三导”路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8(19):84.

[3] 刘国良.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19):76.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