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自主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2020-11-20张琳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张琳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六大素养中,其中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都涉及到一个关键词“问题意识”,学生应具备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热情和能力的素养。可见,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必不可少。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上课、观课发现在落实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课前自主学习目的的理解存在偏差,预习浮于表面,把预习变成了简单划线,很少记录课前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点;在遇到疑难知识点无法解决时,缺乏借助外力解决问题的意识等。从上述现象不难发现,学生在自主预习时缺乏主动性和问题意识。这些问题往往困扰着部分教师,也影响着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为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活动为载体,激发思考兴趣;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思考情趣;利用思维工具,激发思考深广度。

一、以活动为载体,激发思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就如爱因斯坦强调,应当始终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学习中,思考能力主要表现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自主学习时,以活动为载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问题意识。

笔者在所教班级开展了以“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提升赛”的活动,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汇总课前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并把问题写在班级留言区。每节课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答疑解惑,然后师生共评3个最佳问题和1个优秀小组,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刚开始时,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较大,但提出的问题浮于表面,不尽人意,经过老师不断鼓励与引导,渐入佳境。

如预习《根本政治制度》一课时,学生问:“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一概念吗,如果不是,该如何区分?”“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例如,在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课时,问:“国家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权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当选国家主席的资格中为何规定必须年满四十五周岁?”在预习《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时,问:“现在的社会已实现完全平等了吗?”“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语文学科中把美好的愿望指代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在现实中我们需要多久才能实现?”等。

思考能力的培养需循序渐进,从提问数量和质量来看,学生的主动性和问题意识逐渐增强,而以活动为载体,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上课专注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更清晰了解学生认知情况,使授课更有针对性,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思考情趣

课前自主预习,除了培养学生思考兴趣外,还需注重道德与法治学科对特殊情感的培养,激发思考情趣。余文森教授曾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指出:“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而要鼓励学生透过具体的知识和内容去把握、洞察、挖掘所蕴含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价值观、文化意义,这些东西是最有价值的,是最应该被人吸收的。”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更好地内化知识,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文化意义。

例如,在预习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前,正值我校准备开展环保相关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老师设置了以下真实情境:为更好地落实我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近来,上海、广州、佛山等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活动。为此,我校积极响应号召,驻校社工也准备在我校开展绿色环保、垃圾分类的活动。他急需一名初三同学帮他起草一份倡议书。倡议书包括活动目的、意义、做法,形式可以多样化。请结合我校实际,一起为他出谋划策,完成倡议书。被采纳的学生,将有机会荣获“环保宣传大使”。

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从倡议书的撰写情况,也可以发现学生对垃圾分类、绿色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站、低碳出行、一水多用、节约使用练习本、快递箱改装成收纳盒等。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利用思维工具,激发思考深广度

对于思维工具,搜狗百科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工具即那些能有效影响思维抽象活动、提高思维效能、延伸思维深度,能把抽象思维过程具体可视化的一类方法技能总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思维导图、高等数学、空间几何等。而北京师范大学赵国庆博士在《思维可视化》一书中也提到了10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包括了八大思维图示、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这些思维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隐形的思维显性化,同时能够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思考更有条理。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思维工具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思维的激发与整理,促进有意义学习。

预习情境: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小学六年,相信你收获了不少友谊。你觉得与他人建立友谊有什么特点呢?为更好地融入初中生活,收获友谊,接下来请利用“气泡图”寻找你心中最能代表“友谊”特点的形容词或形容性短语吧!通过情境创设和气泡图绘制,学生对“友谊”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精准。如气泡图1。

预习情境:小江是初三3班的学生,一天他在学校附近发现有企业在偷排废气,很远都可以闻到刺鼻的味道。于是他通过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了举报。不久,这家企业被依法查处了。你怎样看待小江的行为?作为公民,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请借助树形图进行整理。如图2。 通过情境创设和树形图,学生对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更加清晰,拓宽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前自主预习通过以活动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利用思维工具等方式提高预习效果,希望可以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但无论采取哪一种策略,都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綜合素质,与时俱进,思维要新、情怀要深、视野要广,牢记习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的“六要”。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