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策略研究
2020-11-20姜昆
摘 要 高校危机管理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好、发展好大学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核心利益的必由之路。学生危机是高校危机的一种,除了具备高校危机的一般特点,还具有群体性、扩散性和持久性等特殊性质,使其相较于一般的危机应对工作更加复杂,需要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高校需要遵循及时应对、依法处理、人文关怀等原则,从预案、程序、制度、善后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使学生危机事件得到合理的管控和解决。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危机 应对
作者简介:姜昆,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67
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高校是人群非常密集的地方,大量年轻学生在此求学和生活,因此危机的感染性和破坏力不容小觑。高校学生危机是指与大学生相关的对高校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声誉造成冲击和影响的事件或状态。近年来,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危害性日益凸显,大学生群体具有易于冲动、经验不足、思想单纯等特点,容易高校学生危机的受害者。因此,“高校学生危机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
一、高校学生危机的特殊性质
认真归类和分析高校的各类危机事件,多数的高校危机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比如意外性、突发性、普遍性和不确定性等。高校学生危机相较于其它高校危机而言,还具有群体性、严重性和持久性等特殊性质,更增加了危机处理的难度。
(一)群体性
高等院校是大量年轻学子聚集的场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所高校的学生数量成千上万,有的地区甚至修建大学城,使一定地域的大学生数量更加密集。这增加了高校学生危机发生的概率与程度。大学生群体关心社会发展,对部分热点问题特别关注,喜欢扎堆活动,有时表现出热情或冲动等情绪特质,使其行为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大部分学生危机只是涉及少数人,但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失当,极易容易演变成群体事件。
(二)扩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后果也在不断扩大。有时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集中爆发,可能造成辐射或扩大效应,演变成更大的群体事件,使事件的严重性倍增。“大学生群体通常富有激情、理想,容易受到同伴之间的鼓动,并且高校学生危机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而,学校处理稍有不当,便有可能引发大学生不满情绪的集体爆发”[2]。在舆论场上,与大学生相关联的特殊事件容易引发公众关注,有时被部分别有用心者大肆鼓吹,人为放大危机的范围和影响,有时甚至可能引发二次伤害。较多的实际案例表明,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破坏力绝不仅限于高校自身,在较大的范围内都可能引发持续的、难以量化的损失,极易造成恐慌情绪的蔓延。
(三)持久性
高校学生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很容易波及邻近地区的高校甚至全国的高校,即使最先出现危机的高校及时控制局面,也难免不出现联动效应。从深层次的角度讲,即使危机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善后处理工作也很到位,但它就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却不会立即消除,在下次类似事件发生时可能唤醒群体记忆,甚至可能导致人心不稳的情况出现。另外,对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深刻影响也不会随之消失,可能导致相关领域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二、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原则
高校学生危机的特征决定了其应对机制的复杂性,面对复杂而尖锐的危机时,各种复杂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因此必须奉行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并将其作为解决危机的指导性方针。
(一)及时应对原则
危机事件一旦爆发,高校必须第一时间进入应对状态。在前期与危机相关的各种矛盾还未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危害状态的进一步扩大,及时应对是必须要遵循的重要工作方针。管理教师必须尽快介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制止危机的蔓延并减少其破坏性。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危机管控负责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態度去应对各类危机。同时,适当的变更传统的工作思路,采取比较灵活的工作方式,快速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依法处理原则
依法处理的目的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以后,能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理顺学校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客观公正、妥善有效的处理,以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在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合法地健全危机应对的程序和步骤,切忌采取主观化、随意化的应对方案。这要求高校危机管理人员熟悉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守法用法的本领,切实用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维护好学生的正当权益。在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工作人员务必理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收集和保全必要的证据,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教学秩序。
(三)人文关怀原则
人文关怀是危机处理的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危机处置中充分尊重人权,避免不必要的利益冲突,在处置程序发生和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时刻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处理危机的最高原则,也是最有效、最让人信服的工作原则。这要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留心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变化,以减少损害、利于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保护学生的所有权益,如果学生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就必须依法办事、秉公处理,不能一味的偏袒和包庇学生。
三、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策略
在危机事件处理中,一整套完备的应急处理策略能够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事件的影响程度,减少或减轻事件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提高认识,建设预案
现实中很多案例都能说明,一些危机的暴发主要归因于教育制度的欠缺和失误。要想成功应对高校学生危机,就要提高对危机处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套运行高效、相对完备的预警防控机制。因此,高校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提高危机预防和处理意识,根据时代精神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要求,改进和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堅持合情、合理、合法相统一的思路,坚持快、准、净的工作风格,妥善处理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危机事件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置危机事件的既定方案,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危机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各种可能性做充分地准备,备有多套成文的应急处理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和处理办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需要做好思想、技术、物质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并进行适当的演练。预案的来源是过往真实发生的案例,将每次的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应对经验及时归档。将危机处理中各种会议记录、建议方案、执行机制、善后处理报告等进行系统整理,通过对危机事件的集体研讨和事后总结,建设一个囊括全面、指导性强、成熟可靠的危机处理预案,以提高危机预防及处理的实际水平。实际工作中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前后的事件几乎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只能以预案作为指导解决同类型问题的基础上,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
(二)建立机构,完善程序
为了有效进行危机应对,可以一个建立组织有力、运转高效、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形成及时、快速、畅通的信息沟通网络。有条件的高校的二级学院可以建立由学生危机事物负责人、各年级辅导员组成的危机处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成员是学院领导干部和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全权负责学生危机的应对和管理工作,并保持与学工部、研工部、保卫处、教务处、院系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学生危机的处理和干预需要有完整的程序,使相应的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行,按照科学化的流程,按部就班地采取工作,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善后、反思整改、存档学习等。另外,在工作中不断优化程序的各个环节,修订与补充不足之处,增强程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科学处理每次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关于此类事件的规律性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原则性指导。
(三)注重日常,完善制度
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准绳,也是危机干预的利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高校学生危机的预警和管理的实效性来源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及其贯彻落实。高校危机管控相应制度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应该建立成熟高效的心理与预警制度,检测学生群体平时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并准确预测危机发生时学生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心理行为,提前决策,采取有针对的措施。
完善日常工作制度也是控制学生危机的重要手段,包括:一是建立和完善学生档案制度,力求对可能出现危机群体和事件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建立以辅导员和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为主线的信息采集制度,以宿舍查访作为辅助手段;三是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在宿舍、班级层面构建信息反馈通道,可以成立心理健康协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作为补充性的心理收集渠道;四是管理部门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建立通报制度,互相沟通有用的信息,同时保持通讯方式的全天候畅通,保证第一时间能够到达现场。学生危机事件有时是由于工作上存在漏洞引发,当查明漏洞后,对待相关责任人要落实奖惩机制,提高制度的权威性。
(四)科学处理,做好善后
高校应当始终按照科学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和处理学生危机,根据工作的大局和危机事件的特征,遵循科学方法,采取细致周密的措施,尽职尽责、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尤其是要明确职责,顾全大局,不仅各级主管教师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树立全局观念,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做到通力合作和资源共享,使危机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善后处理机制是在危机事件结束后,为了总结工作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是学校把危机转化为契机,强化管理,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的关键环节。能否完成“扫尾工作”,直接决定着危机应对工作能否圆满完成。事件之后,高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及时开展讨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案例,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危机的预警和处理工作。调查和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由危机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各职责部门和人员讨论并提出整改要求,各个部门和人员要求贯彻落实。要做到弄清事件或问题始末和引发要素,相关责任人务必从中吸取教训。另外,善后工作的任务需要提高当事人、家长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满意度,以确保使相关各方对处理办法和结果都能接受,增强高校应对策略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冯刚,杨晓慧.高校辅导员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媛媛.高校学生危机管理与干预体系探索研究[J].科教文汇,2016(1):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