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研究现状与发展综述
2020-11-20张才明陈克勤
张才明 陈克勤
摘 要: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金融科技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文章借助 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制作了知识图谱,直观地比较了国内外金融科技研究与实践的分布状况、热点领域和演化趋势。研究表明:(1)国内外金融科技研究与实践领域目前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参与的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较多、分布较散,尚未形成稳定的高产作者群和系统的知识体系;(2)国内外热点领域大体相同、各有侧重,相较于国外学者较为集中在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创新,国内更加关注金融科技风险与监管措施;(3)金融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底层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的商业模式相适应,技术创新与金融模式优化应当统筹兼顾。
关键词:金融科技;CiteSpace;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2;G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0.10.05
Review 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FinTe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d Knowledge Map of CNKI and WoS
Zhang Caiming1 Chen Keqin2
(1.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 Beijing,100048;2.School of Accountancy,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100081)
Abstract:Taking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Fintech included in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a knowledge map by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and VOSviewer software, and intuitively compares the distribution, hot fields and evolution trend of Fintech research and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1)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Tech fields are in the stage of rapid growth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volved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scattered,and no systematic knowledge system and discipline lead effect have been formed;(2)Domestic and foreign hot areas are roughly the same with different focuses,compared with foreign scholars who focus on technology-driven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domestic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isks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of FinTech;(3)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Tech is that the progress of the underlying technology is compatible with the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mode optimiz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whole.
Key words:FinTech;CiteSpace;VOSviewer;Knowledge map;Visual analysis
一、引言
2019年8月,中國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一系列顶层规划与指导建议,将金融科技的发展上升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地位。“金融科技”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花旗集团发起“金融服务技术联盟”(Financial Services Technology Consortium),旨在促进金融服务机构的技术合作。然而,直到2014年,该行业才引起监管机构、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注[1]。综合来看,发展金融科技对于我国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日益关注的领域,相关媒体和新闻报道也在广泛谈论,但是在科学文献与关键研究的主题和趋势上仍然缺乏共识[2]。比如,金融机构转型这一话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但是国外学者更多地关注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业态将如何进化,而国内学者则从根本上思考金融机构在转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与风险。在金融科技监管与风险管理方面,国外学者由发展金融科技引申到风险应对问题,体现出“广”的特点;而国内学者则聚焦于金融科技风险与监管措施,体现出“深”的特点。
基于此,笔者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绘制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全方位识别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前沿主题演进趋势。研究将对于后续研究人员清晰了解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研究热点和演化路径、定位和创新研究方向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推动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它具有“图”和“谱”的双重属性: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3]。它能够通过图像展现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为研究人员提供独立科学判断的客观依据,有助于了解和预测前沿动态,在复杂的科研信息中开辟新的未知领域[4-5]。
笔者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绘制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的文献计量软件,可以绘制直观的知识图谱,可用于分析科学文献与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趋势。VOSviewer软件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款可视化图谱,其优势在于聚类分析,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类“共现分析”。两者结合使用能够相互补充,更为准确、形象地探索研究主题的本质。
(二)数据来源
首先,選择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源。于2020年5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期刊数据库”与“高级检索”,输入主题为“金融科技”不含“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本质上是科学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科技金融”本质上是金融服务于科技发展,两者概念完全不同)。由于“金融科技”的概念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明确的,因此设定时间检索跨度为“2016年至今”。为了保证研究文献的质量及可靠性,将期刊来源限定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中,并且手工剔除可能会对文献分析研究造成干扰的文章,最终共得到相关中文文献412篇。
其次,选择Web of Science(WoS)中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源。于2020年5月进入WoS数据库,设定时间检索跨度为“all years”,选择检索范围为“Topic”,在检索词中输入“FinTech”,共得到相关英文文献 510篇,分布在2015年至2020年。阅读文献后发现2015年关于金融科技的研究与既定概念一致,因此纳入数据源。
三、国内外研究分布统计分析
(一)时间分布统计分析
如图1所示,近5年间,国内有关金融科技的发文量从2016年的4篇增加至2019年的168篇,在2017年开始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往后年份的期刊论文也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从实务界向学术界蔓延的特点:2016年的4篇论文均来自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国属金融机构或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2017年到2018年,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界逐渐成立课题组,金融科技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总体来看,金融科技领域的文章数量走势与我国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向关系,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6月发布《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2019年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说明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显著刺激作用。
国外的发文量从2015年的6篇增加至2019年的187篇,呈大幅增长态势。2015年和 2016年发表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从2017年开始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往后两年的期刊论文逐渐增多,在2019年达到顶峰,多达187篇。
对比国内外文献收录的时间分布图可以发现,尽管国外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起步时间相对较早,但是国内金融科技的实践相对领先,国内学者追赶速度较快,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数量差距也逐渐缩小。这有利于金融科技实践和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作者及机构分布统计分析
表1统计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发文量排名前七位的作者及相关研究主题。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目前国内高产作者的研究热点已经渗透到金融科技后3.0阶段,即金融科技的发展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为探究金融科技领域文献国内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笔者对合作作者进行共现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作者之间缺乏合作,很多高产作者只有固定的合作对象,彼此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这一现象可能会导致国内金融科技领域难以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也很难有创造性与高价值的新观点。
表2统计了国外金融科技领域高产作者及研究的主题,与国内作者略有不同。比如,Peter Gomber关注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业的颠覆式创新,认为金融科技革命建立在技术创新、流程颠覆和服务转型三个独立的创新维度上: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的脚步愈加势不可挡,那么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更具变革意义;流程颠覆主要是技术平台驱动的颠覆式创新,以区块链、公有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金融服务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客户智能成为盈利的重要性驱动因素,主流产品和服务将以更为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服务转型提倡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相互支持,充分运用数据基础设施、集成系统等技术,改善客户体验、优化产品表现。[6]Douglas W Arner主要研究监管方面,认为监管方面的挑战在于解决推进创新性的前瞻性框架与审慎维持市场信心之间的矛盾,与任何改革一样,若要实现金融稳定,就需要在效率与网络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并且确保金融包容和市场诚信。[7-8] Anpin Chen将深度学习技术跨学科地应用在金融领域,通过投资模拟和实证检验为投资者提供套利和对冲策略,提出深度学习框架将为金融科技时代提供更多应用。[9] Armin Schwienbacher重点关注金融科技相关的风险投资,由于金融监管机构更倾向于关注大型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就有机会产生“监管套利”,而部分风险投资人会热衷于那些金融危机后相对“弱监管”的国家,这同样加剧了那些利用“监管套利”的金融科技创业企业被清算的风险。[10-11]
四、国内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1.国内研究热点
对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同时对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和其中心性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数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经过初步测试运行得到原始关键词993个,其中词频不低于5次的关键词共计38个。由于所得到的原始关键词中有部分词语的含义相近,因此对高频关键词中的近义词做合并处理。第二步,根据词频对排名前十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尽管关键词“金融科技”出现的频率较高,但由于这个关键词与研究的主题完全一致,无法在研究热点的梳理分析中发挥价值,因此在研究中将其剔除。
国内金融科技研究关键词词频由高到低分别为“区块链”“金融监管”“监管科技”“金融创新”“金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监管沙盒”“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中介中心性越高说明该关键词节点在该网络中越处于中心地位。但是,词频高的关键词中心度值不一定高。比如“金融监管”的词频为43,但中介中心性仅为0.08,说明该关键词虽然词频较高,但与其他重要关键词联系较少,在关键词网络中重要程度仍然较低。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监管科技”与之同有“监管”之意,在研究领域产生了分化。相反,“大数据”和“商业银行”虽然词频较低,但在该网络中均具有重要地位。
VOSviewer软件将研究主题相近的关键词聚为一类,在网络图形上以同一种颜色显现。图2展现了国内金融科技研究领域的6个聚类,同一种颜色的面积越大则说明该聚类群越处于核心范畴。可以看出,除了关键词“金融科技”之外,以“金融机构”“监管科技”“互联网消费金融”为聚类的区域,颜色分布密集且面积大,为核心聚类区,这与CiteSpace的聚类结果一致。笔者根据聚类图谱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归纳如下:
(1)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下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这部分本质上属于我国流行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与“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在于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不同,“互联网金融”既涵盖了金融机构的“金融+互联网”模式,也涵盖了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与金融孰重孰轻尚没有定论[12-13]。
(2)技术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技术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业务层面,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能否及时培养出科技团队、利用科技升级改造业务流程、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对于其能否保持竞争优势尤为重要[14-16]。二是技术层面,如何提高服务效率、筛选有效客户、评估和控制风险、制定差异化定价系统等一直是困扰传统金融机构的难题[17],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在精准营销、智能投顾、跨境支付等方面对金融服务业务进行了创新,使金融科技从概念走向应用,这给传统金融机构IT系统的迁移与部署带来了挑战。
(3)金融科技带来的监管挑战与探索。金融科技的发展倒逼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传统金融监管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呈现的监管规则,而新一轮的金融监管则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本规则处理成去结构化的数字化协议,监管科技的出现为监管理念的落实提供了重要工具[18-19]。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支持借鉴“监管沙盒”模式[20-22]。英国政府于2015年推出“监管沙盒”机制,允许先有限度地向一部分金融科技企业发放牌照,在限定条件和场景中(如不超过5万英镑的业务规模)测试开展相关创新业务,监管部门再根据测试的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授予全牌照。有學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监管模式,如芦国荣提出创建行业型虚拟沙盘、建立包容性的沙盘制度、成立沙盘初创企业代理平台等建议。[23]李菡和耿欣设计出地方监管部门的“产业沙盒+监管规则”模式。[24]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态度,如廖凡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和监管文化等外部条件与英国等西方国家并不相同,监管沙盒并非必然选择或者普适模式。[25]
(4)金融与科技融合的发展模式创新研究。金融科技再造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加快了金融产品的迭代更新,延伸和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极大提升了金融业的服务水平。从理论维度来看,金融科技有助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维度来看,金融科技通过提升传统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助推资产管理业务脱虚向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客观现实条件。[26]
(5)有关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探讨。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管理能力是实现金融监管的核心环节,事关金融科技业务的健康发展。我国学者先后研究了澳大利亚[27]、英国[28-29]、美国[30-31]和印度[32]等国的经验,借鉴全球各国的监管策略及治理经验,以为我国“量体裁衣”地制定出更为灵活适度的金融监管策略提供借鉴。
2.国外研究热点
如表4所示,国外金融科技研究关键词词频(剔除了“金融科技”一词)由高到低分别为“区块链”“创新”“技术”“虚拟货币”“银行(业)”“比特币”“金融科技”“信任”“众筹”。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金融科技的讨论基本上离不开“区块链”“银行”“创新”等关键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新兴金融服务需求离不开多方业务的协同,以区块链的联盟链为代表的技术使得业务协作链上化得以实现。此外,“虚拟货币”一词的出现频率虽然为32,但中心度仅为0.01,这说明,尽管在各类文献中“虚拟货币”一词的词频较高,但与其他重要关键词并没有较多联系,因此在关键词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较低,与之相似的是“比特币”一词。
图3借助VOSviewer 展现了国外金融科技研究的聚类,同一种颜色的面积越大越是核心聚类。对比图2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聚类可以发现,与国内研究热点分布较散且聚类效果并不显著明显不同的是,国外关于金融科技的研究热点较为集中,且形成了4个明显聚类:
参考文献:
[1] Arner D W,Barberis J,Buckley R P.150 Years of Fintech:An evolutionary analysis [J]. JASSA The Finsia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2016(3):21-29.
[2] Milian E Z,Spinola M M,de Carvalho M M. Fintech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9(34). https://doi.org/10.1016/j.elerap.2019.100833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02):242-253.
[4] 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02):149-154.
[5] Chen,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6] Gomber P,Kauffman R J,Parker C, Weber B W. On the fintech revolution:Interpreting the forces of innovation, disruption,and transform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8(1):220-265.
[7] Arner D W, Barberis J, Buckey R P.FinTech,RegTech, and the reconceptualization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J]. Nw. J. Int'l L. & Bus.,2016(37):371.
[8] Arner D W,Zetzsche D A, Buckley R P, Barberis J N.The identity challenge in finance: From analogue identity to digitized identification to digital KYC utilities [J]. 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 2019(1):55-80.
[9] Chen J F, Chen W L, Huang C P, Huang S H, Chen A P.Financial time-series data analysis using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J]. 2016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CCBD). IEEE,2016,87-92.
[10] Schwienbacher A. Equity crowdfunding: Anything to celebrate? [J].Venture Capital,2019(1):65-74.
[11] Cumming D J, Schwienbacher A. Fintech venture capital [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8(5):374-389.
[12] 廖岷.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现状与未来走向[J].新金融,2016(10):12-16.
[13] 李文红,蒋则沈.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与监管:一个监管者的视角[J].金融监管研究,2017(03):1-13.
[14] 侯世英,宋良荣.金融科技背景下中小银行转型研究:背景、战略布局与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9(05):85-91.
[15] 姜增明,陈剑锋,张超.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9(01):85-90.
[16] 罗煜.金融科技时代银行的功能演变[J].中国金融,2019(24):64-65.
[17] 谢治春,赵兴庐,刘媛.金融科技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战略转型[J].中国软科学,2018(08):184-192.
[18] 胡滨.金融科技监管的挑战与趋势[J].中国金融,2019(06):83-85.
[19] 杨文尧天,何海锋.创新与监管:国内金融科技研究述评[J].科技与法律,2019(01):89-94.
[20] 谭书卿.金融科技背景下的监管转型——以“监管沙盒”本土化进路为视角[J].西南金融,2019(10):90-96.
[21] 华秀萍,夏舟波,周杰.如何破解对数字虚拟货币监管的难题[J].金融监管研究,2019(11):1-18.
[22] 邓建鹏,李雪宁.监管沙盒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62-76.
[23] 蘆国荣.英国金融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及启示[J].甘肃金融,2016(08):31-34.
[24] 李菡,耿欣.地方金融科技监管的挑战及优化路径:产业沙盒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2):68-72.
[25] 廖凡.金融科技背景下监管沙盒的理论与实践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12-20.
[26] 薛莹,胡坚.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实践基础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0(3):53-62.
[27] 范云朋,赵璇.澳大利亚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经验与启示[J].财会月刊,2020(01):131-138.
[28] 胡滨,杨涵.英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借鉴与我国现实选择[J].经济纵横,2019(11):103-114.
[29] 黄震,张夏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改革试点与监管沙盒比较研究[J].公司金融研究,2017(Z1):1-19.
[30] 张健.美国金融科技监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9(09):49-53.
[31] 李真,袁伟.美国金融科技最新立法监管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4):69-76.
[32] 肇启伟,谢正娟,秦雨桐.印度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18(03):27-35.
[33] Lee I, Shin Y J. Fintech: Ecosystem, business models,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challenges [J]. Business Horizons, 2018(01):35-46.
[34] Gomber P, Koch J A, Siering M. Digital finance and FinTech: 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2017(05):537-580.
[35] Hemmadi Murad. How Canadian startups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bank[N]. Canadian Business,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