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五意识” 探索开放式小班化德育策略

2020-11-20

辽宁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晨间小班化案例

赵 伟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小班化教育的关键在于面向学生个体,所有的教学德育活动围绕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结合日常德育工作中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经验,班主任努力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思维模式,以树立“班级目标意识、共商行为规则意识、达成团队民主意识、发展引导意识、谋求人人发展意识”为德育策略的思想引领,进行开放型德育浸染,有助于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从而贯彻落实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小陈同学在班级事务的管理过程中,主要负责的是擦黑板。在最近一周的卫生值日中,卫生委员多次向班主任反馈,小陈每次都是拖到上课前预备铃响时,等科任老师和同学提醒后才会上台擦黑板,而且每次擦完后随手把黑板擦向讲台上一扔,从来不主动收拾讲台。为此,班主任找到小陈了解其对于卫生值日工作的看法,小陈表示自己每天都有去擦黑板、整理讲台,自我评价良好。在进一步交流过程中,班主任发现小陈评价自己劳动的标准只是完成,与次数、效果、态度无关。

【案例二】学校实行晨间自主管理制度。接连三周,班级都没有获得晨间自主管理红旗。对此,班主任分别与班长、晨间领读员、晨读管理员以及参与晨读的同学进行了谈话,以便从中发现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班长认为,大部分同学是认真参与的,只有个别同学在做小动作。晨间领读员发现,很多同学到校以后,有的去交作业,有的去打扫包干区,在教室里晨读的人比较少,造成了声音比较轻的情况。晨读管理员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有的同学睡眠不足,经常打瞌睡,但提醒效果并不好。参与晨读的某位同学则表示,自己很有激情地在早读;但因为个人力量有限,无法带动全班同学,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二、原因分析

进行班级自主管理实践,需要学生自行发现自我价值,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发掘自身潜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两则案例中,无论是小陈同学,还是班长、晨读领读员、管理员等,都参与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却没有得到教师与同学肯定性的评价。分析上述两则案例现象,可以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在缺乏具体的行为标准的同时,也缺乏优秀的细节典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从而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一)行动的标准模糊:不知该做什么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过:“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在第一则案例中,小陈同学作为值日生,他认为只要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即可,至于达成怎样的效果、如何评价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没有明确的行为标准的。同样,第二则案例中的多数同学,他们只是参与晨读活动,认为完成即可,在心中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缺少目标,消极怠工,出现反向作用力,不利于良好的班级学风、班风的形成。

(二)细节的典范缺失:不知怎样做最好

榜样典范是青少年人生中的导航,可以为个体的行为提供细节上的参照和生活方向的指引,进而不断完善自我。在第一则案例中,小陈并不是一个偷懒的学生,他愿意完成班级的工作,但是缺乏明确的任务细节目标,不知道认真完成任务的范本是什么样的,只是达成了初级目标——参与,浮于自主管理的初级阶段。而第二则案例中,班级的同学都参与了晨间自主管理,但每个人的参与标准在细节上不统一,有的同学认为参与即可,有的同学只要做好自己即可,有的同学因为缺乏管理的方法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班级中没有向心力。

(三)监督机制不到位:不知做好了没有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学生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双重角色的转换中,不自觉地由他管形成自管。两则案例中,小陈自我感觉已经完成任务,对于卫生委员以及班主任的事后劝导并不接受;班级的晨间管理也是如此,很多同学对于监督者的角色不认可,缺乏明确的监督机制,以至于一部分学生以“应付”来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一种迷茫与怀疑,认为“我做完了”“我应该做好了”,甚至是“我做的这个样子可能就是最好的”,对于班干部的反馈方式表示不理解、不接受。

三、开放式德育的“五意识”策略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传统的思维模式(又称病理模式)往往是先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寻找策略。可是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不是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对学生思想上、态度上的引导,是综合学校、学生、家长和教师多方因素的配合,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精神修养的提升,更是一门人学。所以,在班级管理上,作为班主任,需要采取的是解决的思维模式,即基于人的精神需求,去满足,去赋能,从而改善困境,而不是一味地克制、管控。这也正与小班化教学的理念相符,即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此,笔者尝试运用解决的思维模式,去处理小班化模式下班级管理中的个别问题,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思维模式,以“树立班级目标意识、共商行为规则意识、达成团队民主意识、树立发展引导意识、谋求人人发展意识”为德育策略的思想引领,进行开放型德育浸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与个人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班级目标”意识

班级建设要跳出“走一步,看一步”的思维,首先应明确班级的发展目标,激励学生一起去努力。同时,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少,学生很容易达成统一意见。所以,班主任开展一节班会课“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课上请学生谈谈自己这两年的变化,是否实现了入学时的目标,也请家长参与其中,谈谈孩子各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感悟到班级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未来发展掌握在自己手里。学生结合这两年的班级实际情况,给班级重定或修订一个新的发展目标——每个人再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完善自我,让最优秀的自己组成最优秀的班级,以期再次强化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共商行为规则”意识

当班级学生有了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时,班主任要和学生共同商量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班级公约,告诉学生不该做什么,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怎样做会更好,要充满诚实、礼貌、尊重与包容。这个公约是一个慢慢完善的过程,需遵循学生道德形成由己及他规律,要随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不断调整。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增添了几点,卫生方面的“主动、按时、保质、保量”,学习方面的“不走神,不做小动作”。(见表1)

表1 班级公约

(三)“发扬民主监督”意识

有了共同目标、班级共约以后,受到个人道德认知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做到、做好。此时,就需要一套高效、公正的监督队伍,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学生情感素养。在班委里,笔者设置了“德育量化管理员”一职,人员的选出为民主选举,无记名投票。学生选举出5 名同学作为班级学生一日表现员,每人轮值一天,每两周进行更换。德育量化管理员需要培训后上岗,要做到公平公正、广泛监督。同时,小组长制度再次强化,小组长有责任把组员的表现向德育量化管理员汇总。班级中常设的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职务,也有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提醒,从而形成人人参与、人尽其能的班风、学风。

(四)“时刻关怀引导”意识

教育的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引导纠偏,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这次案例的解决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寻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其中有一位同学提出要设置盯梢员,让站在门口管理作业的同学观察检查老师的行踪,传递给同学,防止扣分。这种意识看似是学生对班级荣誉的维护,实则是对责任与义务的推脱,是不对的。此时,作为班主任,就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检查老师与同学的反馈是希望大家能够自主自觉地进行晨读,改善整体的精神面貌,不应该逃避。为此,笔者邀请学校负责老师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具体的晨间管理方案,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

(五)“人人发展为本”意识

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班主任是班级建设工作的核心“芯片”,要用发展性眼光,善于调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引领学生去体验、经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准备。在班级建设初期,对于班级公约的设立,就要有所假设,有所准备,在学生需要引领的时候,适时介入,联合学校、教师、家长的力量,启迪和引导学生,增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树标立范,做有“矩”有“规”的班级主人。

图1 思维意识建立导向图

在小班化德育方式的探索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多元分析,换位思考,在有限的范围内,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增强其改变的动力,给予其明确的行动标准,树立细节的典范;努力构建平台,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通过多元化形式进行班级管理,从而进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晨间小班化案例
开展小微园混龄晨间游戏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浅谈中班幼儿晨间锻炼游戏开展的策略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糊涂的我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论晨间谈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