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教师教育视野维度下常态化教学活动的评价研究
2020-11-20任宗明
任宗明
(辽宁省光明学校)
随着新课程进入深综改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进行。对每一个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从教育视野维度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教育视野的内涵
(一)教育视野
“视野”可以从显性场域和隐性场域两个方面理解其含义。“教育视野”是从视野内涵中拓展而来的。从显性场域的角度而言,是指教育群体或教育者组织实施的一个教育活动覆盖的范围;从隐性场域而言,是指一个人对教育理念理解的深广度及应用理念解决教育问题的程度。其适用的对象是一名教育群体,如国家、民族和学校,也可以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就是说,教育视野的外延可大可小,即可分为国家教育视野、民族教育视野、学校教育视野、教师教育视野。一个国家、民族的教育视野是否宽广、深远,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教育视野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质量及毕业生的成长质量。可见,教育视野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教育视野
教师的教育视野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的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教师的教育视野是指其对教育理念理解的深广度;在微观层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范围大小,既包括关注学习学生的人数,也包括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程度的大小。可见,教师的教育视野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教育视野体现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既可通过观察教学活动时学生对某一环节中知识点理解的程度来量化,还可通过该活动中施教者关注学生数量及学习质量的次数来量化,即教师教育视野可表示为:教师关注学生数与学生总数之比或已理解知识的学生数与学生总数之比。
二、常态化教学活动评价
常态化教学评价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调整教学行为服务的一项活动。在微观教师教育视野下,开展合作研评能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合作研评的观课工具
在合作研评活动中,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可以校本研课活动为依托,从不同视角观摩同一节本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了使不同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使评课活动言之有物、相互启发,增强评课活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论性,在每一次的研评中都要借助科学的观课工具,收集真实、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相关量化数据,为评课提供基础性论据,让评课教师基于某一视角对施教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既能让执教者了解自己的优势,也会发现施教过程中的不足,还能给其他教师以启迪,从而实现校本研修中教师自身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见表1)。
表1 学科观课量化表
(二)合作研评的过程
常态化的校本研修,要求本学科各年级教师都能够参加,而且要分配观课任务,即每个年级的教师成为一个团队。在观课时,每个人认真完成4 个维度12 个要素中各观察点最原始数据的统计;同时,用学科观课量化表记录教学活动中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具体情况,分析第一次师生表现的优缺点,并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念进行解释,找出成因及解决策略,形成观课建议。在观课后,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年级团队中形成观课评价共识并呈现出来,及时在合作研评中进行有理有据的交流,既具体又详略得当,还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每个团队都有观课的一个侧重点,如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合作探究和教育视野等。
图1 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神奇克莱因瓶”观摩研评时某团队的研评展示。
图1 某教师教学观察团队的研评展示
在研评活动中,该团队代表结合观课量化表记录形成了教师教学维度的思维导图,有理有据地与其余团队成员交流本组观课心得和评价意见,并就一些有异议的活动环节安排与执教者交流想法,其余团队也陆续展示本团队的观课评价意见及建议。在以上的交流中,校级研课的交流环节落到实处,能够客观公正地从教学活动的不同视角评价一节观摩课。同时,在团队分工合作的前提下,观课者也会集中注意力,观察教学活动中师生具体表现,便于收集基础数据,为合作研评做好基础性材料准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评课思路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教育教学基本理念,解释分析相关活动安排,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教师校本研究能力和专业技能,达到校本研修的目标,实现教师间的共同成长。
(三)教育视野的评价应用
在观课时将教师的教育视野作为一个维度,可从参与学习人数、学习者学习状态等来衡量教学效益,由一个团队具体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度去观察记录,从具体的数据分析中,分析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的落实情况。目前,新课程的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每一次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能否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关注的是哪个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多,各层面学生被关注度分别是多少,所占比例可说明教师在某一具体教学活动教育视野的大小。比例越大,说明教师的教学视野更广,落实教学观更明确、具体,能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思维深广度的引导及关注,体现了教师能否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如果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某一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项数据比例越大,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与培养。可见,在观课时引入教师的教学视野维度,在评价教与学两个方面更加全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性更强。
三、教育视野下评价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首要目的。每个人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通过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渐实现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多大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教育视野是否宽广、组织的教学活动效益的大小等因素。在现实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一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视野都完全符合新课程实践的需要。只有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不断地引导教师开拓教育视野,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确保新课程实践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育观念的完善
在校本研修中,从教育视野维度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不同教师从自身教育观念的角度去评价、解释、剖析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即检验自身理念是否正确,更要判断他人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还能够从中学习到别人独有的教育理念来完善自身,发展自身。所以,从教育视野评价教学过程,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三)有利于教学行为的改善
每一次的教学研评活动,最受益的是执教者。多名教师从不同视角对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尤其是从教育视野的角度评价,能够让执教者全面地、综合地了解自身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在他人的评价中,掌握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规范教学行为。
(四)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化
在教学研评活动中,如果参与教师能够注意每名教师的教育视野并给予正确评价,就能意识到学生的学习效益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全部参与,教师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是否让每名学生都处于学习状态之中;如果每节课教师的教育视野都能够覆盖到全班学生,就能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歧视和片面,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公平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