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理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以榆林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2020-11-20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雅思英语课程办学

李 丹

(榆林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可以说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而抓好课程和教学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不管是作为基础课程还是授课方式都举足轻重。如何让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有效提高英语水平,并使其顺利过渡到国外学习,是每个项目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内大学本科英语课程设置仍采用的是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即通识英语教育,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对中外合作项目学生而言,EGP英语教学忽略了项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学生、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因此,在国际化教育的背景下,结合学生需求及现有师资力量对于中外合作项目的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在所学专业相关领域的合格英语使用者[1]。

1 榆林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榆林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自2015年9月以来,已招收5届学生。英语教学在该项目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一、大二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每周授课总时长为12小时(综合4小时、听力2小时、写作2小时、口语4小时),共计15周;大三以雅思考试为导向进行冲刺训练,每周授课总时长为14小时,共计15周。由表1可见,英语教学时长在该项目前三年教学时长中约占40%左右,教学投入力度较大。

表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语教学投入对照表

尽管该项目重视英语教学的投入,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为反思教学过程提供导向。以2016级中外项目学生参加WEPE考试(由胡弗汉顿大学组织,效力等同于雅思考试,被英国领馆所承认)为例,共28人参加考试,但总分达到5.5以上者只占总人数的35.7%,详情见表2。

表2 16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参加WEPE考试成绩分布表

由此可见现有的EGP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于提高,学生需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及对外交流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笔者承担该项目的英语写作教学工作,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及学生访谈,认为目前合作办学项目中的EGP英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使用缺乏针对性

英语应是包含听、说、读、写的语言工具及传承人文文化的综合体,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重点是参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进行基础英语能力培养,是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雅思或WEPE考试,又或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机械专业知识学习及跨文化交流,这一点未进行明确规定。同时,目前该项目的外语课程与全校的公共英语同步,使用的课本多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等,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需通过雅思英语水平测试及第四年在英国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及文化交流的需求。

1.2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缺少应用性

通过对项目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项目中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型课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及学生被动式的吸收,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动力不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现有的教学评价只注重期末考试这一结果型评价,且考试的内容与方式与公共英语相同,缺少对项目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评价,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英语水平,且单一的结果型考核具有滞后性,不利于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1.3 学习资源匮乏,忽视人文交流

没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就难以保证合格的语言输出。 目前学生的学习资源仅限于课程教材,缺少本土的、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资料,且学生的英语学习多局限于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单一,学生缺少对语言文化的认知及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景演练。同时,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教育,而忽略了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2 ESP理论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

基于现有的英语教学状况及学生急于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对项目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关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理论引导大学英语改革的讨论呈上升趋势。

2.1 ESP理论简介

ESP,即专门或特殊用途的英语,是一种关于比较特定职业或专业的英语,结合学习者学习目标和既定就业方向来设计课程。ESP理论结合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体现了专业特点,在掌握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内交流、交际的能力,具有四个根本特点: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2]。此外,由于ESP教学法的所有环节都受到了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故在现实的发展中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了三个教学方法,即句型练习法、情境交际法和学习者主导的教学方法。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项目与传统大学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将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其英语语言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英语技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满足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的需要[3]。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对于英语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参照ESP理论,构建出具有清晰教学目标、针对性强且更加实用的教学体系。

2.2 ESP理论下英语教学路径规划

ESP理论的核心基础是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开始主动学习。根据Brophy提出的“expectancy×value”期望价值模型[4],可知学生学习的动机是由其对完成某一任务的成功可能性期待值及其在完成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而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安排之前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学期初随机对30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期望在英语学习中学到的内容,以及本学期期望提高的方面,每人需选择三项,详情见表3。

表3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

从表3可知,学生其实对于自身的学习短板十分清楚,他们期待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此外,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更关心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对英语的实践应用,以及在未来能通过雅思考试而出国继续学业。然而,大约有50%的同学还未认识到专业英语及学术英语在未来国外学习时的重要性。之后,笔者又在参加问卷调查的3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进行一对一访谈,围绕听力、口语、雅思学习时的具体困难进行探讨,试图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及困难。表4罗列了学生们在英语使用方面的主要困难。

通过表3及表4可知,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体现在英语的基础技能上,特别是视、听、说的实践技能,即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这与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同时也体现出我校项目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此外,项目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在第四学年在合作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并获得双学位,而雅思作为入学的必要条件,其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故学生格外关注雅思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并不了解外方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学生还没认识到英语只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最终仍需要用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学术写作、学术交流等专业领域内的学习活动。

表4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听、说、雅思方面的具体困难

构建ESP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学习角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同时应侧重学生的专业英语使用能力[5],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需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标准以及要求,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规划,如依据大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基础,可将初期英语课程原有的基础英语理论与实际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英语相融合,创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符合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的双重教学模式;而对于中期英语课程教学,又可根据这个阶段大学生实际英语需求,创建外方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以此,实现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实际英语需求,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完成理论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转变。

3 ESP理论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3.1 能力培养目标分级,重新构建英语课程体系

对项目学生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其学习困难及学习需求,以ESP需求分析理论为导向,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进行语言课程体系的重构,强化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来推动语言共核教学,建立英语案例分析和情景学习的课程,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融于一体,提高英语运用水平,同时强化专业知识的教学,让项目学生具备接受外教授课的英语基础[6]。因此,需要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以学年为阶段进行分级细化,从而来开展教学活动安排。例如,大一以听、说、读、写、词汇为基础,进行技能培养,重视听说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将来进行专业学习打好基础;大二结合机械专业课程需要,引进外方教学资源,进行专业英语培养,侧重提高其阅读专业文献及学术写作的能力;大三以雅思考试为导向,进行技能专项训练及考试的模拟演练,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雅思或WEPE考试。

3.2 依据教学目标,选用英语教材

教材为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提供了导向及框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力,因此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项目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又需要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交际,故其使用的教材也应满足该特征,可根据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选用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材。例如,大一的能力基础培养阶段可以在现有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剑桥英语》《走遍美国》等国外教材,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英语,培养其听说的运用能力;大二的专业英语培养阶段可联系合作院校,引进外方外语教材,亦可使用双语教材,帮助学生完成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大三的雅思培训,可联系专业的雅思机构,引进优质的雅思教材,也可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编写,或以讲义的形式进行。

3.3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是ESP理论教学的主要要求,也就是说教师要逐渐从知识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语言水平情况与课程的需求情况来科学布置丰富的英语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语言练习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把设计好的学习任务书布置给学生完成, 并为其提供所需资料,并指导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可合作完成相关知识与信息的学习、搜集和整理,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展示等教学手段都可以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让其在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实现英语的实践运用。

3.4 阶段化课程考核评价,注重评价反馈

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新设计,而不是一成不变。现有的考核方式注重结果,对于教学设计具有滞后性。应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断优化,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与性质,突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推动后续的教学活动。例如,可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降低,同时融入每周小结、每月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以及PPT展示等考核方式,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和课程教学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及应用所学技能。

最后,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考核结果反馈,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同时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要在考核内容基础上,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理清语言特征,总结出语言规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语言学习的效果,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和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到一起,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训练。

3.5 开展英语“立体化”教学,丰富英语课外活动

项目学生最终将走出国门,用英语进行生活、学术、文化等交流,因此,项目英语教学应不仅仅是单向的语言知识输出,更应是多元化的语言感受及使用,即“立体化”的教学活动。 授课教师在学习及认同ESP理论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语言文化特色,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同时,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除课堂教学活动外,针对项目学生,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为其英语实践提供环境。例如,组织项目学生参加“外语角”,与外教进行交流,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开展“英语读书月”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原版著作,积累语言素材,了解文化背景;与合作院校联系,征集其学生作为志愿者,与项目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交流(侧重口语交流或写作交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使其在语言应用中感受文化特色。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课程教学与大学的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性,应对其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实现特色化教学改革。ESP理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教师应对学生需求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模式与评价方法,并教学过程中融入语言特色元素,使学生能熟练应用语言工具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及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雅思英语课程办学
Eco-Friendly pH Indicator Based on Natural Anthocyanins from Lycium ruthenicum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交际教学法在中外合作办学雅思阅读课中的应用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雅思6~9分成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