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导向下的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教学策略
2020-11-20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炼成为了《课程标准》的标志性变化,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备考的重要依据。
一、依托《课程标准》,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加强学科知识整合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聚焦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知识与技能。故而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新整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当然,为了避免学生长期复习带来的疲劳感和麻木感,在二轮复习阶段,需要用新的视角带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例如,三步设问法,即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层次来联系知识;再如,主体串联法,即以不同的主体(国家、党、企业、公民等)为界限来区分、整理、归纳知识;还有目录串联法,即运用课本目录,形成知识框架体系;最后还有线索串联法,即找出每本教材、每个单元贯穿始终的主线,把一个个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新的视角复习,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各个必修模块的知识体系,并让这种知识体系既有横向宽度,也有纵向深度,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依托《课程标准》,精选主要时政热点,厘清事情来龙去脉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故而在思想政治二轮复习中,要回应时代关切,引导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着眼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知识的综合应用中提升学科能力、发展学科素养。
当然,由于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时政热点浩如烟海,因此需要教师精心筛选时政热点,突出长效性热点、时效性热点、人类重大问题、中国全局问题、年度典型事例等。在二轮复习教学实践中,筛选重大时政热点的基本策略是在时空方面,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国内为主,国际为辅;在内容形式方面,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五大建设、五大发展理念为主,其他方面为辅;在选题关注点方面,以正面展现话题为主,反面敏感话题为辅,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进而达成《课程标准》强调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三、依托《课程标准》,优化模拟试题讲评,注重试题变式训练
《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的形成在思想政治二轮复习中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
因此,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二轮复习需要学生将掌握的必备知识转化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四个关键能力,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是精讲精练。教师要跳出题海,精选试题,强化训练。根据高考命题考查重点和学生的易错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训练。同时,注意变式训练。在二轮复习教学实践中,变式训练的基本策略是第一,选取或自命一个与典型试题相当的题进行训练;第二,选取或自命一个与典型试题相关但有变化的题进行训练;第三,在周考中,选取五六个典型错题进行复练、在月考中,选取二三个典型错题进行复练。简言之,关注复练,考后再考。通过以上练习和考试,提升学生关键能力,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考备考是一项工程,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探明规律,明确方向,精心安排,助力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