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治疗咽喉反流疾病的效果分析

2020-11-19陈思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26期

陈思

【摘要】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治疗咽喉反流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咽喉反流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强化饮食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0% vs 77.50%,P>0.05)。干预后研究组RSI评分、RF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UESP)、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LES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治疗咽喉反流疾病可通过改善食管动力学从而缓解症状,临床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 咽喉反流疾病 食管动力学 RSI评分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6.0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26-0-03

Effect of Rab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Combined with Fortified Diet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Throat Reflux Disease/CHEN Si.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26): -14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ab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combined with fortified diet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at reflux disease.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from July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ab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nsive dietary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symptom score, and esophageal dynamic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87.50% vs 77.50%,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RSI score and RF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and UESP and LES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nclusion: Rab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combined with intensive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esophageal dynamics and relieve the symptoms,showing a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be promoted clinically.

[Key words] Rabeprazole Enteric-coated Capsules Throat reflux disease Esophageal dynamics RSI score

First-authors address: Shunyi Hospital,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1300, China

咽喉反流疾病系胃內容物反流至咽喉口腔、鼻腔、气管等部位引起的咽喉部临床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鼻涕倒流、胃烧灼样疼痛[1],治疗原则为抑酸治疗。雷贝拉唑为临床常用抑酸剂,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从而阻断胃酸分泌[2],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因病程较长,症状难以长期得到控制。研究表明,饮食习惯可能参与调控咽喉反流疾病[3],但具体的饮食干预方案尚不明确,目前雷贝拉唑联合饮食干预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选取咽喉反流疾病患者80例开展雷贝拉唑联合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咽喉反流疾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主诉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发声困难等症状[4],反流症状量表(RSI)症状评分高于13分,或反流体征计分量表(RFS)症状评分高于7分;经喉镜确诊为咽喉反流疾病,声门后部黏膜及杓状软骨区可见红斑、红肿、水肿;无咽部手术史。排除标准:近期有胃肠手术史;合并慢性鼻窦炎;有相关药物禁忌证;脱落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53岁,平均(47.45±3.26)岁;病程2~5年,平均(3.58±0.58)年;BMI为23.17~25.30 kg/m2,平均(23.65±2.48)kg/m2;病情程度为轻度13例,中度19例,重度8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4~52岁,平均(46.98±3.52)岁;病程2~6年,平均(3.79±0.73)年;BMI为23.42~25.59 kg/m2,平均(23.82±2.69)kg/m2;病情程度为轻度16例,中度17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20;规格:20 mg×6片/盒)用法用量为:口服10 mg/d,1次/d,持续服用3个月。患者饮食方案为标准饮食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强化饮食干预治疗:(1)制定、分发强化饮食干预方案手册,饮食方案原则为低脂高蛋白偏碱性食物。①每日补充低脂肪瘦肉、鱼肉、鸡蛋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鸡肉鸭肉需去皮后食用;多食西兰花、青豆、莴笋等新鲜瓜果蔬菜;烹饪以橄榄油或植物油为主;每日饮用脱脂牛奶、香蕉汁、苹果汁、碱性水等偏碱性饮料。②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烤香肠、全脂牛奶、冰淇淋、巧克力、油炸食品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避免摄入咖啡因、啤酒等偏酸性食物。③维持膳食平衡,每日能量摄入量控制在20~25 kcal/kg,同时保持蛋白质(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的供能比。(2)行强化饮食干预,由营养师每2周定期对患者行针对性营养宣教,每次10 min,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保持低脂高蛋白偏碱性饮食原则。

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症状基本消退,RSI评分低于13分;(2)有效:癥状显著改善,RSI评分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13分;(3)无效:症状未见消退,RSI评分未见降低[5]。临床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症状评分评价标准:(1)经专科医生指导,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选用RSI量表从声音嘶哑、反复清嗓、鼻涕倒流、吞咽阻塞感、窒息反复发作、胸痛胃痛等维度评价,满分为4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咽喉反流症状越严重;(2)经电子喉镜检查,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选用RFS量表从假声带沟、声带水肿、喉室消失、喉黏膜增厚等维度评价,满分为26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咽喉累及程度越严重。

食管动力学指标评价标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经食管测压系统(美国SSI公司;型号:36通道)检测患者上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UESP)、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LESP)。其中UESP参考范围为33~180 mm Hg,LESP参考范围为10~30 mm Hg,二者水平与食管动力学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0% vs 77.50%,P>0.05),见表1。

2.2 症状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RSI评分、RF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RSI评分、RFS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食管动力学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UESP、LE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UESP、LESP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咽喉反流疾病系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引发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胃内容反流导致的一系列症状[6],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为抑制胃酸分泌。其中雷贝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有效阻断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酸中胃蛋白酶对咽喉黏膜的损伤、阻断咽喉黏膜炎症发生发展,具有起效快、药效长的特点,但因咽喉反流疾病为慢性疾病,患者难以坚持服药;同时日常饮食中的酸性物质可增强胃蛋白酶活性,中和部分雷贝拉唑抑酸效果[7];此外雷贝拉唑对改善食管括约肌松弛作用较弱,患者吞咽阻塞感、窒息反复发作、胸痛胃痛等症状仍较为严重[8]。转变治疗方式以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增强上括约肌压力是减少胃内容反流、改善患者症状的关键。

雷贝拉唑联合强化饮食干预的治疗模式在常规雷贝拉唑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强化饮食干预策略,为患者制定低脂多纤维高蛋白偏碱性饮食方案,其中低脂可促进胃排空,减少内源性胆囊收缩素的分泌释放,有效降低下括约肌静息压、抑制胃内容物反流[9];高蛋白食物可改善食管上括约肌及食管下括约肌的紧张性,增强上括约肌静息压及下括约肌静息压,抑制胃内容物反流;新鲜瓜果蔬菜等多纤维食物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增强食管黏膜清除胃反流内容物的功能,从而增强下括约肌静息压,有效缓解胃内容物反流[10];碱性水等偏碱性饮食方案可通过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减轻反流的胃内容物对咽喉及食管的损伤。

本研究中,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0% vs 77.50%,P>0.05),表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治疗咽喉反流疾病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相比,二者疗效相当。王敏等[11]研究中,咽喉反流疾病患者经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3个月后的临床有效率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疗效相当(83.28% vs 80.00%,P>0.05),与本文研究基本一致。

RSI量表是评价患者声音嘶哑、反复清嗓、鼻涕倒流等临床症状的指标,RFS量表是评价患者声带水肿、喉黏膜增厚等咽喉症状的指标,二者评分越高表明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者RSI评分、RFS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治疗咽喉反流疾病能显著缓解症状。

UESP、LESP是评价食管动力学的指标。在生理状态未进食时,食管上括约肌及食管下括约肌处于持续稳定的收缩状态,可关闭食管,维持恒定的UESP及LESP,从而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咽喉反流疾病患者可表现为食管括约肌松弛,UESP及LESP降低,导致胃内压高于UESP及LESP,引发胃内容物反流。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者UESP、LESP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能显著改善食管动力学。究其原因:强化饮食干预鼓励患者采取低脂多纤维高蛋白饮食方案,其中避免食用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等多纤维食物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12],减少内源性胆囊收缩素的分泌释放,有效降低下括约肌静息压;鼓励患者多吃鱼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可改善食管上括约肌及食管下括约肌的紧张性,升高UESP及LESP。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强化饮食干预治疗咽喉反流疾病能显著缓解症状,改善食管动力学,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郎永耀,杨云,刘晴,等.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3):119-123.

[2]李慧,高芳芳,马宏胜.雷贝拉唑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效果及对食管动力学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5):34-38.

[3]姚玉荣,何健,卫旭东.咽喉反流性疾病研究进展[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43(5):268-272.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5):324-326.

[5]李斌,唐旭霞,赵荣祥.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8):1097-1098.

[6]高寶玉,李月梅,马琳娟,等.门诊慢性咽炎患者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27(6):457-458,466.

[7]庄瑛瑛,饶紫兰,房太勇,等.瑞巴派特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9):2273-2275.

[8]熊子云.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效果与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0):123-125,129.

[9]刘锦,刘静.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6):599-602,611.

[10]孙喆喆,吴玮,李连勇,等.胃泡大小与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反流模式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44):3487-3493.

[11]王敏,李谦,包小敏,等.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强化饮食干预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有效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21):2107-2113.

[12]花荣,姚琪远.病态肥胖伴胃食管反流病的减重术式选择[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8,23(6):499-501.

(收稿日期:2020-03-26) (本文编辑:何玉勤)